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治国  曹林 《中氮肥》2013,(6):45-47
我公司2TY-120/5.5型透平压缩机是1977年9月由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并制造的,1995年安装投入运行,结构采用水平剖分式。该机为单轴五级压缩,级间设置冷却器并配置在机壳两侧,为适应变化采用无叶扩压器结构,并带有可调进口导叶,压缩机由电动机经增速器来驱动,  相似文献   

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动力岛及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岛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中复杂的关键单元,其中燃气轮机变工况性能的变化对蒸汽底循环及整个系统的影响较大。采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IGCC系统模型,对200MW级IGCC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从系统的角度详细分析了IGV可调等T3调节及空分整体化系数Xas和氮气回注系数Xgn对动力岛及整个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IGV可调等乃调节时,在80%负荷时系统各参数出现转折点;随着Xas的增加,系统供电效率略有上升,但是系统总功下降;在Xas为30%时,随着氮气回注系数Xgn的变化,系统的各参数在Xgn为70%时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3.
赵斌  郭俊杰 《化肥设计》2009,47(5):54-56
在主风机调节系统导叶执行机构技术改造中采用比例阀控制电液执行机构,以解决伺服阀堵塞及油温高的问题。改造方案为:①液压缸油路由开环控制改为闭环控制;②伺服阀执行机构改为比例阀控制;③液压系统采用压力循环控制。论述了技改后PLC控制系统和联锁控制系统的特点、优势以及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从生产使用和经济效益方面总结了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依靠DCS程序和防喘振控制器,控制三K氯气压缩机进口可调导叶轮和自动调节系统,保持零极距电槽在不同负荷下氯气压力和氯气输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采用变频器与入口导叶联合调节控制奥炉SO2风机的生产实践.通过奥炉1年的生产和实践摸索,突破了变频器92%的低限控制,将变频器控制从92%降到40%,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采用变频与入口导叶联合调节控制,不仅SO2风机调节范围广,而且实现了转化系统在生产保温或月修期间一种新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离心式压缩机的3种喘振控制方式,并对进口节流恒速操作、变转速操作、进口导叶恒速操作等三种控制方式分别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化学清洗的关键点及关键控制技术,以工程实例介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化学清洗工艺,并对全面实现化学清洗自动化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风机是火力发电厂中的关键辅机,轴流风机因效率高和能耗低而被广泛采用。在实际运行中,不少电厂因轴流风机特别是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的可靠性差,频频发生故障,导致电厂非计划停机或减负荷,影响了机组发电量。近几年来,广东地区的几家电厂如珠江电厂4×300 MW、南海电厂2×200MW、恒运C厂1×210 MW均发生过动叶可调轴流风机断叶片事故,也有在同一电厂反复多次发生,严重影响机组安全满发。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大型火电厂轴流风机运行的可靠性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串行流化床内气固流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家桦  沈来宏  肖军  卢海勇 《化工学报》2007,58(11):2753-2758
针对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技术特点,在一串行流化床(循环床+喷动床)冷态实验装置上,以CaSO4载氧体为实验原料(dp= 0.6 mm),研究串行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基于床内压力分布特征,提出将循环床(空气反应器)沿床高方向划分为鼓泡段和快速流化段2个流型区域,将喷动床(燃料反应器)沿床高方向划分为喷动段、鼓泡段和悬浮段3个流型区域,得出串行流化床内气固流动控制机理。研究并考察了循环床流化风速度、喷动床喷动风速度对串行流化床内反应器间(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气体串混、颗粒循环速率以及床层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化风是床内颗粒循环的驱动力,流化风速度应控制在 3.77~4.05 m·s-1;喷动风速度对床内颗粒循环以及系统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建议将喷动风速度控制在0.42~0.56 m·s-1。  相似文献   

10.
喷动流化床中不同粒径颗粒循环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宽粒度分布大颗粒尿素物料,在带导流管的喷动流化床中,测定了在不同操作参数条件下,不同粒径粒子的平均循环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宽粒度分布物料的不同粒径粒子的运动路径不同,而造成了各自的平均循环停留时间不同。大粒径粒子较小粒径粒子的平均循环时间短,大颗粒通过喷动区的次数大于小粒子,生长较快。在尿素造粒试验中,此规律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气体燃料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炉(窑)。为了不断提高提高气体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近年来气体燃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设计、燃烧控制等不同研究角度,系统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气体燃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技术的主要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阐明将来主要发展方向,从而为将来新型气体燃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梁轶  董越茂 《化肥设计》2012,50(3):54-56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24万t/a甲醇装置采用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时,产生的15 000 m3/甲醇弛放气除用于转化预热炉及吹风气锅炉的燃料外,还富余9 000 m3/h,为此实施了燃气锅炉掺烧甲醇弛放气的节能技术改造。分析了燃气锅炉掺烧甲醇弛放气的可行性;选择了弛放气的引出位置、输送方式和掺烧比例。实施效果表明:掺烧甲醇弛放气可产蒸汽22 t/h,发电4 400 kW.h,按年运行8 000 h计,经济效益可达360万元/a。  相似文献   

13.
气体燃料具有易于点火、燃烧迅速、燃烧完全等特点,且氮、硫、灰分低,因此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属于较清洁的燃料,且国家燃气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气体燃料燃烧近年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更加严格,控制气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不同种类NOx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基于NOx的产生机理提出控制措施,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的低氮原理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燃气燃烧器应用的展望。燃气燃烧过程中主要以热力型NOx及快速型NOx为主,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温度高于1 500℃时,热力型NOx呈指数型增长,温度是影响NOx生成的最重要因素。根据NOx产生机理,低NOx燃烧技术的实质是降低最高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区燃料浓度以及氧浓度,缩短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破坏NOx生成的最佳条件,最终抑制NOx的生成。低NOx燃烧技术一定程度降低了NOx的生成,但又会破坏整个燃烧进程,对燃烧和放热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燃烧技术,同时可将不同燃烧技术相结合起到稳燃、低氮的效果。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主要是阶段型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无焰燃烧技术等,其中催化燃烧技术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寿命问题是限制其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绵庆 《化肥设计》2011,49(2):15-18
论述了H223(B)165/314氮氢气压缩机气体压缩指示功率(负荷)的测算方法;在得到压缩机各级工艺负荷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级负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叶片旋转式压缩机,在高速旋转叶轮的作用下及通过扩压器的扩压后,使介质气体压力得到提高,它的安全运行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离心式压缩机喘振产生的机理与原因、以及防止喘振发生的条件与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为离心式压缩机喘振的在线监测与控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天然气和重油的组成与性能,两种燃烧系统的燃料用量及成本,工艺及设备材料费和烟气等方面对天然气和重油燃烧系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天然气燃烧系统比重油燃烧系统更优越。  相似文献   

17.
氮气增压气举复产工艺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杨  李江鹏  史华  段晓辉  张帆 《辽宁化工》2010,39(8):858-861
增压气举是气田开发后期低压低产积液气井一项重要的排液采气工艺,该采气工艺在提高气田采收率、提高气井开井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从靖边气田近年的开发实践出发,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论证了正举相对反举的优越性,优选出靖边气田氮气气举复产排液模型。  相似文献   

18.
Three schemes of the gas turbine cycle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conventional gas turbine cycle, where natural gas (methane) is oxidized by air; a closed gas turbine cycle, in which methane is oxidized by oxygen; and a proposed gas turbine cycle, in which the methane is first converted to synthesis gas (a mixture of carbon oxide and hydrogen), then part of the synthesis gas is oxidized by oxygen for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on while the rest is withdrawn from the power cycle for production of methanol, ether, synthetic fuel, etc.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third integrated scheme of natural gas usage provides minimum entropy increase as well as suppression of toxic nitrogen oxides generation in combustion products.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ospective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对全氧发生炉煤气热工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为玻璃窑炉使用全氧煤气提供一定依据,同时对进行燃烧技术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逆向射流燃烧技术是可同时适用于燃气和燃煤领域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逆喷结构和射流流速比决定了其流场特性。笔者综述了逆向射流燃烧技术在燃气和燃煤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燃气领域,逆向射流主要起稳定火焰作用,具有良好的燃料-空气混合条件,形成一个近似均匀的热流场,避免燃烧过程中出现局部热点,但目前仅为一种为燃气轮机和飞机发动机提供的探索性技术,工程应用还需克服燃料和空气在一个狭小空间里的流场合理控制以及从简化装置到工程放大等问题。在燃煤领域,对于煤粉燃烧器,逆向射流可形成一个可控组分、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回流区,且将煤粉直接送进回流区,还可控制煤粉在回流区内的停留时间,该技术与传统火焰稳定方式相比,火焰稳定能力更强、停留时间更长、污染更低,更适用于低阶煤的高效燃烧,目前,逆向射流燃烧技术耦合其他稳燃、低氮技术为煤粉高效清洁利用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且已有实际工程应用,但对于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推广。对于电站锅炉,部分一次风或燃尽风逆向偏转射入炉内,可缓解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下炉膛出口烟气的烟速和烟温偏差,目前主要是燃尽风反切的工业应用,但如何合理控制燃尽风反切角度、反切动量以及反切层数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