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章冕  韩阳  尹可芳 《广东建材》2009,25(5):40-42
通过对埋设热电偶的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分别加热到300℃、500℃、700℃的高温试验,考察其时间-温度变化情况,并将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确实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  相似文献   

2.
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泵房底板早期温度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兵  孙路  林立祥 《混凝土》2005,(8):54-56,61
本文介绍了太浦河泵站1^#、2^#底板的温度监测设计。并对夏季施工时早期测温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热电偶型温度计测试早期混凝土底板内部的温度,从测试结果来看:夏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一般在2d-5d达到峰值;底板内早期温度最高点出现在各测位的中心部位;底板边缘和中心部位温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混凝土浇筑半月内。水化放热对底板的温度场变化占主导作用;混凝土内部最高实测温度和计算结果相符。监测成果可用来指导温控工作;对于配合比一定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决定干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从统计资料来看,混凝土内部的最大温差为24.8℃,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建议用温度监测成果来指导温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几乎在所有花岗岩的石英及长石中都含有很多流体包裹体。通过常温及高温显微镜观察,查明了稻田花岗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初始分布状态,并发现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流体包裹体的爆裂而导致花岗岩中微小裂纹的形成。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爆裂温度,研讨了其形状、尺寸、均质化温度等因素对爆裂温度的影响,并根据形态观察掌握了裂纹形成的基本规律。这些特征对于各类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为掌握花岗岩在高温条件下的物理及力学性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地下深部处理等工程问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对铜-康铜热电偶进行处理和标定,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中进行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6,(1)
针对某工程混凝土构件表面爆裂的现象,采用超声波法、雷达法、钻芯法等现场检测方法分别对爆裂部位混凝土内部裂缝与爆裂点及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爆裂点中心所产生淡白色粉沫固态物质进行了X衍射分析。依据现场检测、X衍射分析结果及现场调研情况,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构件表面爆裂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混凝土表面爆裂是由于混凝土骨料中混入了少量的生石灰浇筑与水作用,体积急剧膨胀所导致。并依据结构受力构件种类及爆裂破环程度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处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分析与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多功能网状模板与混凝土特性1.对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的抑制效果网状模板工法是使用金属网片作面板,夕永久附着在混凝土构筑物的表面,促进了内音热量的散失,这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伏天施工有利。测试时地梁和墙体内部温度是使用钢—康热电偶进行测定。各试验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对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提供依据,了解温度对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镍铬-镍硅型热电偶传感器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场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温度场沿深度呈抛物线分布,最高温度为58℃,在浇筑后3 d出现,持续1 d左右,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最大温差19℃.通过实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可以直接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趋势,对控制水化热温度和温度裂缝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富强 《建厂科技交流》2006,33(3):47-47,6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采用测温监控措施保证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均控制在30℃以内,从而使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在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车站混凝土普遍开裂的现象,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水冷却管、测温设备以及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分析研究在地铁车站侧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利用冷却水循环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水化热的影响。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冷却技术,能降低混凝土内部升温过程的温度峰值,使混凝土内表温度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吴佩文  陈明浦 《建筑技术》1994,21(7):405-406
简易测温法在高炉基础混凝土温控中的应用吴佩文,陈明浦(太原钢铁公司第一工程公司,030008)在太原钢铁公司高炉基础混凝土施工中,我们应用简易测温装置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共测量2个月,取得温度数据8000多个,为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产生温度裂...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两种不同材料所作的钢筋混凝土(养护时间为28d)放在60℃高温的NaCl溶液中,外加12v的恒压电源,在实验结束这段时间内观察两种钢筋混凝土的锈蚀情况并用钢筋锈蚀仪测量两种混凝土的电位走势从而判断其锈蚀程度。结果表明温度对钢筋锈蚀速度有很大的影响,总体上看,透水混凝土锈蚀程度比普通混凝土要大。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合理的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公式,对自由状态下的传感器、埋置在混凝土收缩徐变试件内的传感器和埋置在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试件内的传感器进行了室外日照温度下的温度修正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不同条件下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公式,并基于理论公式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由状态下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增加呈正相关,斜率为2.8×10-6-1;埋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试件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呈负相关,斜率分别为-2.15×10-6-1和-2.54×10-6-1;钢管混凝土表贴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呈正相关;埋置在管内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试件的传感器应变与温度增加呈负相关,斜率分别为-2.01×10-6-1和-1.70×10-6-1;振弦热膨胀系数和外界测试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是造成传感器应变与温度正负相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抗压强度高于140MPa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遭受高温作用后的残余抗压强度、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和残余断裂能。结果显示,两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残余强度均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而残余断裂能均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各目标温度下,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均高于活性粉末混凝土,但其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和断裂能低于后者。活性粉末混凝土在300℃临界温度下的峰值残余抗压强度和峰值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比常温时提高了26.8%和19.3%,800℃高温后的强度损失率分别为72.3%和81.4%。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在400℃临界温度下的峰值残余抗压强度和在300℃目标温度下的峰值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比常温时提高了34.0%和6.8%,800℃高温后的强度损失率分别为70.2%和84.9%。所以,对于有抗火灾高温要求的工程结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适合用于受压构件,而活性粉末混凝土适宜于抗弯构件。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山西建筑》2008,34(14):147-148
结合具体工程概况,介绍了模板拼装及加固、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的事项,重点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措施,并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及温度监控的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与环氧沥青混凝土、SMA沥青混凝土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温度(-10~60℃)下环氧铺装材料的断裂力学性能。采用小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温度对上述三种材料弯曲强度、最大弯曲应变、弯曲劲度模量和断裂应变能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环氧铺装材料的温度依赖性与SMA沥青混凝土和环氧沥青混凝土相似,其弯曲强度和劲度模量介于环氧沥青混凝土与SMA沥青混凝土之间,但其低温弯曲性能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优于上述两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HFHPC)与普通混凝土(NC)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了两种混凝土试件在承受常温及200、400、600、800℃高温后的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及试件烧失量,采用SEM观察高温后的混凝土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在所试验温度下的HFHPC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均高于NC混凝土,且在400℃时,达到最大值。400℃以后,HFHPC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同温度时NC混凝土的强度值,特别是劈裂抗拉强度的提高尤为明显,至800℃时HFHPC混凝土的抗压、劈裂抗拉、抗折强度分别为同温度时NC混凝土的1.24、4.5和1.61倍。  相似文献   

17.
Ga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with thermocouples are affected by radiation. This effect means that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a thermocouple can be far from the actual gas temperature. To study this effect and to compare the thermocouple readings with the readings of a fibre Bragg grating (FBG) sensor, fir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 model-scale tunnel.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from two such fire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e temperatures measured using thermocoup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the FBG sensor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The “true” gas temperature, corrected for radiation effects from the thermocouples,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results from the thermocoup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the FBG sensor is closer to the “true” gas temperature than is the case for any of the thermocouples used in these tests.  相似文献   

18.
As part of an effort to characterize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in fire environments, models of bare bead, single-shielded aspirated, and double-shielded aspirated thermocouples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gas and average effective surroundings temperatures on the thermocouple error of each configuration. The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and hence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error trends rather than about absolute error values. The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rmocouple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changes in effective surroundings temperature in a hot upper-layer than in a relatively cooler lower layer of a room fire. In an upper-layer, for a given gas temperature, the thermocouple error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surroundings temperature. In a lower layer, errors which increase rapidly with surroundings temperature are possible. The most extreme errors occur in a lower layer when the gas temperature is low and the surroundings temperature is high. Aspirated thermocouples reduce the errors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a room fire, but do not eliminate them entirely. The present study is intended to provide fire researchers with a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working models of thermocouples which are tailored to their own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19.
依托埋深条件下低承台2×2群桩基础,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绑扎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布置振弦式应变计/温度计以测试桩身温度及热致应变。开展恒定水温(35 ℃)输入情况下,单根能量桩运行对邻近桩基、承台的热力响应特性试验; 实测进/出口水温随时间变化、桩身热致应变等变化规律,分析埋深条件对单根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对承台和邻近桩体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无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热力响应特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3 m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为2.65 kW,较无埋深条件下提升了约68%,体现出上覆回填土存在一定的持热能力; 有/无埋深条件下,桩身热致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桩身中部及桩顶,分别为1.66 MPa和2.14 MPa; 随加热过程的进行,桩端阻力呈现先增大后逐渐下降至稳定值的变化趋势,在加热24 h后达到最大值约20 kPa,与进/出口温度差变化趋势一致; 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在加热工况均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变形,在设计承台能量桩结构时应给予一定的考虑; 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最大热致应力值分别为0.65 MPa和2.34 MPa,对应的最大温度升幅分别为3.6 ℃和11.0 ℃。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硅灰混凝土的高温爆裂与抗火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不同湿含量的5 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ISO标准火灾升温条件下进行高性能硅灰混凝土火灾高温行为的试验研究.用100 mm ×100 mm ×100 m m 试件进行的爆裂试验结果表明,湿含量与强度等级是影响混凝土高温爆裂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一结果也证实了高温爆裂的蒸汽压机理(the vapor pressure buildup mechanism) .对火烧后混凝土板的回弹试验表明,板内各点的残余力学性能不再是一个均一的数值,而是呈一空间分布,此空间分布与板内温度场有关.因此,目前常用方法难以准确描述火灾后混凝土的残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