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传统引信延期解除保险机构结构尺寸大、保险距离短和延时时间散布大等问题,设计了根据弹道实时信息实现延期解除保险的MEMS指令锁延期保险机构。该机构由电推销器,金属簧片式柔性锁臂和活动腔组成,通过弹道实时信息控制电推销器发火,将柔性锁臂推入活动腔,实现延期解除保险的功能。分析了中大口径榴弹引信结构特征和发射内外弹道环境,模拟了电推销器的推力作用过程,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对基于UV-LIGA工艺制作的原理样机进行了离心环境试验和电推销器配合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用于引信MEMS安全保险系统,可保证引信安全状态和可靠解除安全保险状态,且能够根据电路控制电推销器发火实现延期解除保险功能,可保证炮口安全距离和实现在弹道轨迹的不同点解除保险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引信MEMS远距离解除保险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的特点,对引信MEMS远距离解除保险机构与传统引信机构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引信MEMS远距离解除保险机构形态的特点,及在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磁旋转隔离机构的计算和分析》一文,就其论证的最小电磁力矩M_(min)及电磁力矩M随转角α的变化规律,提几点看法。从基本电磁理论进行分析,电磁转矩的最小值M_(min)应为零,衔铁在磁场中旋转一周的电磁力矩应是一周期函数,并提出衔铁选用阿基米德螺旋线的目的是从提高安全性能出发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分析了某系列反舰导弹所采用的机械引信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并对该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最后得出了能显著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等一些有益的结论 . 相似文献
9.
电磁驱动的引信MEMS解除保险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引信MEMS安全系统仍依赖后坐和旋转环境解除保险,通用性受限制,提出一种微小型MEMS安全与起爆控制机构,它采用电磁驱动和弹簧回复力控制错位式MEMS保险与解除保险机构的动作,可综合利用通过传感器探测的弹道信息,并借助弹载计算机控制该机构实现引信的解除保险过程.该机构与常规装置相比可以大大减小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体积,同时该机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引信电磁保险机构体积较大,在引信应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通过对电磁保险机构尺寸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电磁保险机构尺寸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减小径向尺寸有利于提高电磁力,并且减小轴向尺寸受到线圈电流额定值限制.仿真研究表明:当径向尺寸减小47%时,电磁保险机构响应时间缩短43%;当轴向尺寸减小30%时,响应时间增加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火箭弹引信在主动段内碰障碍物发火的"撞击安全性"问题,在不影响火箭弹引信总体结构设计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炮口撞击安全前冲保险机构.火箭弹引信在主动段内碰障碍物时,该机构中的保险销迅速前冲,进入转子上的空缺,阻止转子在前冲力矩作用下转正而使引信解除保险.仿真计算和靶场试验验证了本设计的正确性和作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炮弹引信炮口保险性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炮弹引信炮口保险性能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性能 ,因而其设计指标也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关于延期解除保险的要求 ,运用弹丸弹道学、爆炸力学和威力设计理论 ,分别从爆炸冲击波和破片杀伤两个方面分析了弹丸安全距离的大小 ,并依此讨论了炮弹引信的炮口保险性能指标。炮弹引信炮口保险距离设计指标不但与弹丸威力有关 ,还涉及弹丸初速。而影响炮弹引信炮口保险性能指标的弹丸特性主要是破片杀伤作用。对于中大口径火炮榴弹和小口径舰炮、高炮榴弹 ,引信炮口保险指标一般可按弹径的4 0 0倍确定。对于初速较低且炸药装填量又较大的某些航炮榴弹 ,引信炮口保险指标从战术需求角度来看则应远一些 ,应达 1 5m甚至 50 m。弹头引信炮口保险距离指标应比弹底引信长 ,预制破片弹引信炮口保险距离指标应比普通榴弹引信的长 相似文献
15.
挪威防御研究院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展近炸引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于1956年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用风动发电机作电源的引信。经过改进之后,在1965年为挪威陆军生产出第一种迫弹近炸引信,定名为“NVT”。后来还将它用于不同口径的迫弹和炮弹上。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对于火箭弹引信,在设计时选取可利用的环境相当困难,尤其是低旋的火箭弹时间引信。将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的变化特征作为火箭弹特有的飞行环境,可为这类火箭弹引信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火箭发动机正常点火后,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会经历一个骤升、持续和骤降的过程。分析了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骤升、持续和骤降的表现特征,并详细地介绍了利用这些特征工作的燃气压力保险机构及其常有的结构形式,对这些机构的工作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安全性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对于设计中应注意的密封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结合试验验证,提出了廉价有效的隔热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