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骑楼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它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传播进入闽南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为风格各异的、富有地域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环境,选取广州骑楼和闽南三地的骑楼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地骑楼的建筑材料、装饰构件、立面构图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从广州骑楼到闽南骑楼的演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倡发展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佳麟  王绍森 《城市建筑》2023,(17):16-20+26
漳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其近代骑楼建筑是漳州传统建筑向近代建筑转型的重要历史遗存。从20世纪10年代至50年代,漳州近代骑楼建筑经历了产生、成熟、扩张等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从横向和纵向对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对研究,梳理漳州近代骑楼建筑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研究其建筑空间和构造特点,提炼其建筑特征和建筑价值,并挖掘其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6.
骑楼建筑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石码古镇骑楼是闽南骑楼的代表之一,是适应闽南地区气候条件的一种商住合一的建筑形式。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历经百年风雨后仍然存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探讨了骑楼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其功能、风格和特色,挖掘了石码骑楼的价值,针对石码骑楼当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石码古镇骑楼街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闽南传统城市的近代化变革始于漳州"闽南护法区"建设,借鉴了广州的早期建设经验,以此为契机开启了闽南近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热潮。通过对漳州近代城市改造、公园建设、骑楼建筑的深入分析,探讨漳州在华南沿海城市与建筑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新加坡的骑楼与我国闽南地区的骑楼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空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而深入了解这些骑楼建筑特征的演变方式,为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可以较为确定的是,在19世纪初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如新加坡、槟城、香港等华人地区即已酝酿发展,并藉由殖民地统治的影响以及海外华侨的力量同时传入我国。本研究初步工作是厘清骑楼的基本含义,探讨我国传统类似骑楼型檐廊的发展及衍生的形态归类,探讨其演化脉络与空间特性,并从用途、功能、构造、空间尺度上探讨与近代骑楼之间的共同性及差异性,研究其在近代骑楼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此外,19世纪初殖民地风格的外廊样式的发展也对都市空间街屋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论文以近代东南亚…  相似文献   

10.
骑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住建筑形式,在多雨湿润、经济繁华的沿海地区形成,并作为一种建筑文化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广泛传播。笔者通过对位于闽南地区泉州晋江龙湖镇福林村通安古街上的杜安人医馆的研究,分析其在建筑形态、空间、装饰等方面的地域性特征,与泉州各地区骑楼和传统大厝建筑进行类比,研究该建筑形式在以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导的地区发展起来所具有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对文化和文化认同的介绍,从闽南传统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城市的文化方面给予了相关的论述,从而提出应用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对待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达到一种文化认识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2.
谢璇  骆建云  周霞 《华中建筑》2001,19(4):79-81
广州对旧城区中的传统骑楼商业街的改造,经历了从成片拆掉到对典型商业街保护修整的尝试,透过现象分析骑楼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探讨对其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街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福建土楼的空间表现形式,从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方面对福建土楼的空间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施丽芬 《山西建筑》2009,35(3):70-71
指出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官式大厝”在建筑设计上充分适应闽南特定的地域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通过对闽南官式大厝的空间布局形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其中自然通风的生态特征及建筑经验,从而为现代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福建南部沿海高校宿舍的交往空间现状,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宿舍的卧室内、外交往空间、宿舍区的户外交往空间及国外交往空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未来高校宿舍交往空间设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蔡雁 《福建建筑》2014,(6):68-70
蓬壶镇,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和商贸重镇,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位于蓬壶镇中心的三角古街,充当着全镇的商贸集散中心的作用,形成了一个服务于物流商贸的经济集散点,为是周边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地理空间上的发展空间。三角街,具有独特的闽南风格,是全省唯一的叉型布局的骑楼式建筑群,堪称民国时代闽南地区集镇建筑中最科学而美观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类型研究——丙洲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翔  陈志宏  王剑平 《华中建筑》2010,28(12):166-170
文章选取丙洲村作为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样本,指出埕和街巷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将其进一步细分研究,总结了每种类型的平面布局、空间特色以及所承载的活动类型。文章认为传统公共空间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李川 《规划师》2012,28(4):98-104
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是区域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闽台关系转化与台海经济圈构建的现实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可通过完善开放的网络体系,超前培育新兴空间节点,增强省内、省域协作能力及对台合作能力,以及优化省域产业布局和协调产业分工等措施,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实现构建滨海都市带和打造台海经济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陈亮 《规划师》2012,28(5):15-18
针对原有村庄规划缺乏分类指导标准、编制不规范等问题,福建省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出台了以《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为代表的一系列规范,为高效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结合福建省工作实际,以镇村体系规划为规划统筹的主要手段,以镇(乡)为单元捆绑编制村庄规划,对村域协调、分类定位、规模核定、"两规"耦合、基础设施布局等核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推进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赖世贤  刘毅军 《华中建筑》2008,26(12):215-219
深井与厝埕是闽南官式大厝中的两个重要空间组成,该文从二者的词源、物质形态和生活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力图探索其各自存在意义及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