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吸收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新型吸收制冷系统,该系统采用R32 R134a非共沸混合物为制冷剂,DMF为吸收剂,可用于-20~-40℃温区的深度冷冻。在多种不同工况下,针对新吸收制冷系统展开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系统能利用约150℃的低品位热能获得深度冷冻。对初步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新系统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望在工、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交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智超 《太阳能学报》1998,19(2):156-160
  相似文献   

3.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无法达到较低温度以及自复叠吸收制冷在制得较低温度时系统性能系数过小的缺点,提出发动机废热驱动的两级复叠式吸收制冷循环用于捕获海产品的速冻保鲜。首先采用SRK方程获得了该循环高、低温级工质对R134a/DMF和R23/DMF的热力学性质参数,进而对循环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直接搜索法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高温级发生温度。发现在当吸收温度为30℃,冷凝温度为35℃,制冷温度在-40℃以上时,循环最佳蒸发冷凝温度和高、低温级发生温度分别为-3℃、106℃和140℃,此时循环COPint 可达到0.143。但该循环性能受吸收、冷凝温度影响较大,因此不太适合在海水温度过高的海域使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吸收—压缩复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两种吸收─压缩复叠循环──以压缩循环为主体的制冷循环和以吸收循环为主体的热泵循环。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复叠循环综合了两类循环的特点,比单独的吸收或压缩循环有更高的性能参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节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驱动的吸收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锋  蒋家明 《新能源》1999,21(7):7-11
本文主要探讨太阳能等低品位不稳定热源为动力的改进两级和三级吸收制冷循环的性能,对比分析了NH3-LiNO3和NH3-NaSCN工质的循环适应性。结果表明,改进循环可以应用于-10 ̄-40℃的制冷系统,并且NH3-Li3NO3的性能优于NH3-NaSCN。  相似文献   

8.
温度交变系统需要周期性地加热和冷却,当冷却温度在-40℃以下时,常用复叠式制冷装置供冷。文中针对制冷剂旁路法和蓄冷法两种设计模式建立了简化的热力学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两种模式下的动态冷量、加热量和耗功。对比结果表明:在典型运行条件下,蓄冷法设计能有效降低能耗,同时减小制冷装置尺寸,其代价是增加蓄冷器和载冷剂回路。  相似文献   

9.
王剑锋  陈光明 《新能源》1996,18(7):11-15
本文研究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溶液再吸收与稀溶液增压的喷射吸收制冷循环,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以NH3-LiNO3做工质对进行了热力计算。结果表明,相地于传统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具有明显的优点;(1)高压稀溶液引射低压制冷剂蒸气,使吸收过程处于较高的压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吸收效果和循环的制冷效率;(2)在经济合理利用电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泵功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制冷量,为低品位不稳定热源--太阳能的  相似文献   

10.
郑飞  陈光明  王剑锋 《新能源》2000,22(6):13-17
三效吸收循环是提高现有单效和双效吸收循环性能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建立了使用溴化锂水溶液在做工质的三效吸收制冷循环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并联流程涵环的性能系数(COP)最高。同时对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的三效吸收循环分别进行了系统发生压力和溶液分配率的性能系数以及经济性能指标的优化计算,为三效吸收循环的最优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用气—液喷射器代替机械泵的新型双喷射制冷系统。双喷射制冷系统中没有机械泵,从而循环本身不需要消耗电能。研究了气—液喷射器的运行特性和喷射系数与工作参数的关系。分析了双喷射制冷系统COP与发生器温度、冷凝器温度的关系。比较了以R123和R134a为制冷剂的太阳能双喷射制冷系统运行性能。模拟了太阳能双喷射制冷系统的运行性能,COP可达0.2-0.3。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地区某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对各主要部件负荷在典型日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制冷能力的增加,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及集热器面积需求量均增加;当制冷能力一定时,发生器与吸收器的负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集热器面积需求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经济性分析可知结果表明,集热器费用为910、1040和1170$/m^2时,系统投资回收期分别为8.2、9.5及10.8 a,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吸附式制冷/热泵循环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D-R方程为依据,在热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吸附-解吸过程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给出的模型中,重新考虑了D-R方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充分考虑了工质对热物质性如比热容,潜热等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几种重要因素如工质对的性质,循环工况,循环特性,尤其是吸附器的热容对吸附式制冷/热泵系数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叙述了太阳能增压喷射式制冷的原理和系统工作过程. 探讨了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的进展状况.通过计算研究了多种制冷剂对喷射器工作性能和系统制冷系数的影响.应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太阳能增压喷射式制冷系统在实际日照条件下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这种系统能够利用太阳能提供实际需要的制冷量.  相似文献   

15.
HCFC22替代物吸收制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吸收制冷系统中R22/DMF、R134a/DMF和R134a+R32/DMF(R134a和R32分别以1∶1和3∶7摩尔比混合)等四种工质对的实验结果,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制冷工质对R134a+R32(3∶7)/DMF在工作压力比R22高出20%的条件下,其系统性能与工质对R22/DMF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两种新型无溶液泵和精馏装置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无回热式和回热式).首先对两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循环过程进行了阐述,然后在不同发生器溶液存留倍数下对两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比较,然后对两系统进行了(火用)计算分析比较.经分析,在理想情况下无回热式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249,总体(火用)效率为0.111;回热式系统的热力系数为0.454,总体效率为0.202.  相似文献   

17.
溴化锂溶液空气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空冷化是吸收式制冷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该文基于传热与传质的相异性,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空冷化的关键部件-吸收器提出了空冷预冷却绝热吸收的方法,建立了吸收器的空冷预冷却绝热吸收模型,按照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热力计算并与一般空冷吸收器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了预冷却温差对溴化锂溶液空冷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冷预冷却绝热吸收是一种可行的空冷化方法,与传统空冷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吸收-喷射复合制冷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焓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该系统能较大地提高热力系数。还初步分析了可以用于该循环系统的工质对,最后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太阳能吸收制冷循环性能并解决太阳能吸收制冷机风冷化问题,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风冷喷射式绝热吸收制冷循环,通过喷射式绝热吸收器实现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分别强化,同时回收高压溶液节流损失和再循环溶液的余压,以进一步增强吸收效果.构建组成循环各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探讨了环境温度、发生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喷射器对新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