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红色代码Ⅱ(Code Redll)”蠕虫病毒,是目前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蠕虫病毒。本文介绍了其发作机制和攻击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谁比谁更毒     
今年可谓病毒年。3月27日“美丽杀”病毒大爆发,美国等发达国家损失惨重,大批网络瘫痪,受影响的计算机超过百万台,是继十年前蠕虫病毒后,给美国造成的第二次大面积计算机灾难。4月26日,CIH病毒大爆发,我国受损计算机达36万台,硬件损坏、数据丢  相似文献   

3.
红色代码(Code Red)”蠕虫病毒,是目前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蠕虫病毒。本文介绍了其发作机制和攻击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计算机蠕虫病毒攻击事件频频出现,对信息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并使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检测包含计算机蠕虫病毒等恶意软件的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项目。大多数防护软件都是利用比对特征码的方式作为检测恶意软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式虽然有较高的正确判断率与较低的误判率,但是特征码必须从已知的恶意软件样本中取得,所以无法检测未知的恶意软件。因此,本文提出在分析计算机蠕虫病毒在被攻击主机上所进行的行为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病毒引发的各项系统状态与资源的变化,建构一个可用于检测已知与未知计算机蠕虫病毒的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杨云 《计算机时代》2001,(10):19-20
1 简介 蠕虫计算机病毒如同人体的寄生虫,它们在进入计算机后,可以自行“繁殖”:即蔓延,并不靠外界帮助地激活,因而在计算机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作,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被称作为“蠕虫病毒”。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邮件病毒,这类病毒伪装成邮件的附件,只要计算机用户打开该附件,病毒就被激活,然后又自行发送到用户邮件地址簿中的地址,使更多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另一类是互联网病毒,这类病毒更为危险,因为只要它感染的计算机的用户上网,病毒就会自动地传送到与用户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上。2 主要危害 蠕虫病毒特点在于善变、…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就是新型蠕虫病毒的增多,这些新型病毒不再通过传统的电子邮件方式进行传播,而是通过软件漏洞和互联网上的开放端口直接攻击网络系统.2003年出现的几种病毒,包括SQL Slammer,中击波和Sobig等,全年共感染了数千台服务器和工作站,2003年底出现的病毒数量比年初时增加了2倍多.预估在2004年的网络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各家公司由于病毒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将达到至少10亿美元.就拿北京公安专网来说,尽管与互联网是隔离的,并且也作了预先防范,中击波病毒仍然造成了数百台计算机感染.正是因为这些蠕虫的肆虐,2004年信息安全新技术的重点是对抗蠕虫和垃圾邮件,其次是建立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网络》2009,(13):68-68
卡巴斯基实验室近日检测到一种名为“百变蠕虫”的恶意软件,该恶意软件已造成很多用户感染,导致规模不小的破坏。“百变蠕虫”采用双层Upack加壳技术。其变种数量极多。感染计算机后,它会释放一系列恶意文件到用户计算机磁盘,同时创建和修改注册表项,甚至修改hosts文件,以实现自我隐藏保护及随机自动启动。“百变蠕虫”在控制用户计算机后,还向被感染计算机中的IE浏览器注入恶意DLL文件,劫持常见的反病毒软件,造成它们无法启动,并且会关闭任务管理器。感染该病毒后用户计算机的非系统盘根目录下还会被创建名为autorun.inf和auto.exe的两个恶意文件,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该病毒传染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但是,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蠕虫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自此计算机病毒也就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开始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历程。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对生产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尽管人类已和计算机病毒斗争了数年,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9.
可能是春节的原因,节前在韩国、美国进行大肆破坏活动的“W32.SQLExp.Worm”病毒在春节期间并没有受到国人的太多关注。但是美国网络联盟公司监测到了此病毒,并且加班向他们的客户通报了这一病毒的信息。美国网络联盟公司中国区产品经理侯海龙对此病毒做了具体说明:“美国网络联盟公司把这种病毒称为‘SQL 杀手’,这是一种蠕虫病毒,但是并不像以往的病毒那样、破坏文件、驻留硬盘,而是仅仅存留在内存中,造成的破坏也仅仅是引导一种操作。‘SQL 杀手’是利用微软 SQL2000的一个漏洞,通过UDP1434端口,让文件大量交换,造成网络资源耗尽。其实这个病毒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重启计算机就可以除掉病毒。但是最好还是安装微软发布的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一种通过电子邮件快速传播。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病毒“欢乐时光”(Happy time)在中国出现,其发作条件是计算机日期十月份=13。瑞星公司有关人员指出:“欢乐时光”病毒很可能是“国产”病毒,它属于VBS/HTM 蠕虫类病毒.具有病毒和蠕虫双重特性.通过电子邮件传播。计算机用户收到带毒邮件后,不必打开信件,“欢  相似文献   

11.
《新电脑》2000,(3)
最近 ,一种新的计算机蠕虫病毒“Plage2 0 0 0”正威胁着上网计算机的邮件系统。蠕虫病毒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该病毒以自解压WinZip文件的形式出现。这种蠕虫病毒每隔 5秒钟就试图与运行Outlook或Exchange的用户建立连接。尽管该病毒没有毁灭性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12日,相信这个日子很多人永远都不会忘却。上午9:30,一种新型的蠕虫病毒——“冲击波”(WormMSBlast A)病毒首先在美国感染了数千台计算机,接着在全球爆发。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27日凌晨,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截获一全新的恶性蠕虫病毒,并将它命名为“硬盘杀手”(Worm.OpaSoft)。该病毒在传播和破坏硬盘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臭名昭著的“CIH”病毒。病毒简介 这是全球第一个可以覆盖硬盘分区的蠕虫病毒,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计算机,一旦被感染,硬盘分区将被覆盖,导致硬盘被锁死硬盘无法使用、所有数据全部被封存。“硬盘杀手”病毒的破坏力全面超越CIH病毒:它可以在Windows95以上的所有版本的操作系统中运行,将用户计算机上的所有硬盘里的所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新病毒流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蠕虫病毒结合黑客攻击传播。近日,“墨菲”蠕虫(Worm.Mofeir)再次利用这种手段肆虐攻击我们的计算机网络。 “墨菲”蠕虫有以下主要特点:它会扫描网络,利用自身携带的密码表去穷举远端计算机的管理员密码,攻击成功后,病毒会将自己复制到远端计算机的系统目录里,并立刻执行。同时病毒会在受感染的计算机中添加一个名为“tsinternetuser”的管理员用户,等待黑客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大潮的迅速涌来,网络病毒开始成为网络应用的头号杀手,在整个网络病毒的大军中,破坏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要算是蠕虫病毒了,而在历次大的病毒爆发中,蠕虫病毒总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像“红色代码II”、“蠕虫风暴”、“冲击波”、“震荡波”等病毒全部是蠕虫病毒。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蠕虫病毒的过去与将来。一、初识蠕虫蠕虫病毒是众多类型病毒中的一种,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病毒,因为它依附于网络并且具有繁殖性。它常驻于一台或多台机器中,并有自动重新定位的能力,如果它检测到网络中的某台机器未被感染,它就把自身的一个拷贝发…  相似文献   

16.
“美丽杀手”16小时肆虐全球互联网,美国YAHOO、AMERICAN ONLINE几个大型网站公司,因为“美丽杀手”堵塞了他们的邮件服务系统,迫使他们不能收发信件。许多公司的技术人员甚至放弃了周末,以应付“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在此次病毒传染事件中,微软、朗讯、英特尔、Motorola这样的技术公司及数十所大学也未能幸免,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家设施保护中心(NIPC)随这发出病毒警报,CERT Coordination Centre 发布了详尽的病毒报告,全球短短24小时之内已经有数万服务器,数十万工作站被感染,在INTERNET 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瘫痪(1968年11月2日Morris蠕虫事件造成全美Internet大瘫痪,损失9200万美元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本次情况与些类似)。 北京时间3月27日,在病毒爆发的几个小时内,以生产计算机热能病毒软件KILL98著称的跨国反病毒公司——北京冠群金辰软件有限公司的全球病毒监测网即已经捕获MELISSA,全球反病毒专家立即行动,迅速推出了KILL98的4.19E专门针对美丽杀手的最新版本,能彻底预防、检测和清除美丽  相似文献   

17.
回顾前期的“冲击波”蠕虫病毒.其强大的破坏力让人们感到震惊。2003年流行的病毒中蠕虫病毒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依靠操作系统漏洞方式进行传播的蠕虫.让人更是防不胜防。本文将就“冲击波”蠕虫病毒所利用的RPC DCOM漏洞进行分析.并介绍病毒原理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3月9日下午,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率先截获一个新型蠕虫病毒,并将它命名为“猜谜者(Worm.Dvldr)”。请广大上网的计算机用户警惕这个蠕虫病毒。 这个病毒是一个新型的攻击性蠕虫病毒,它会在网络上随机选择上网计算机的IP地址,并通过枚举人们常用的85种密码来猜测被选中电脑的管理口令,如果猜中便会感染对方,破坏用户的共享,导致正常  相似文献   

19.
YeanFuWen 《软件》2001,(12):76-79
“9.11”事件之后的一周,全球又出现一个比原来红色警戒(CodeRed Ⅱ)威力更为强大的蠕虫病毒,给美国等国家的网络用户带来重大损失。这只蠕虫在网络世界命名为“尼姆达(Nimda)”,也有人称为“宁达”,它是英文缩写admin的倒写。无论你是系统管理者还是一般计算机用户,都得小心防范。并且不能排除这类蠕虫病毒由于“基因突变”,产生更大抵抗力,而躲过现有扫毒程序的扫描。因此,你必须不断注射安全公司所提供的新的疫苗(即更新扫毒码),否则你将很容易卷入到这个网络蠕虫区。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25日,当Slammer蠕虫病毒刚刚发作的时候,几乎还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在此之前互联网上己有消息传出,描述了这一被命名为Slammer的针对W32/SQL的新蠕虫病毒,并预计其带来的后果可与一次大规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相“媲美”。这次病毒事件最后造成全球15~20万台服务器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