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低水胶比时水泥-粉煤灰复合胶结材的水化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在低水胶比条件下的水化产物与硬化浆体显微结构,探讨了高效减水剂对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水化程度、硬化浆体显微结构的影响.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球形的粉煤灰微粒在浆体中起到微集料的作用,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有助于改善新拌浆体的流动性与硬化浆体的断裂性能,提高其强度.掺有FDN的复合胶凝材料其初期水化程度并不因表观水胶比低而降低.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与高效减水剂协同作用,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测定不同龄期净浆的化学结合水量和抗压强度,探讨了低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细度、掺量对水泥-粉煤灰笔合胶凝材料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虽然促进了水泥的早期水经,但仍然降低了硬化浆体中化学结合水总量,同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硬化浆体的早期强度下降;粉煤灰细工的增加并没有提高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而超细粉煤灰的密实填充和微休料效应对硬化浆体后期抗压强度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龄期净浆的化学结合水量和抗压强度。研究了在蒸汽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掺量、细度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蒸汽养护条件提高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速度,并且提高了硬化浆体抗压强度。在蒸汽养护条件下,细度不同的粉煤灰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结合水量影响不大,而超细粉煤灰的密实填充和微集料效应增加了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了水泥一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化学结合水量和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但促进了水泥的早期水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优化方法,给出使用同轴双圆柱流变仪来获取胶凝材料浆体的Bingham流变参数的途径;探究五种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石英粉、粉煤灰微珠)和两种化学外加剂(减水剂与引气剂)对胶凝材料浆体流变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等体积替代水泥相对于等质量替代水泥,对降低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有利。粉煤灰可降低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矿渣粉和石英粉可降低高水胶比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但增大低水胶比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硅灰可显著提升浆体的屈服应力;粉煤灰微珠可降低浆体的塑性黏度但增大其屈服应力。减水剂可降低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引气剂可降低浆体的塑性黏度。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对胶凝材料浆体的Bingham流变参数的影响,取决于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或化学外加剂的掺量、矿物掺合料颗粒粒径、粒形和水化活性等因素,因此使得胶凝材料浆体的流变参数随着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种类和掺量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超细粉煤灰在低水胶比浆体中的密实填充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浆体最小需水量方法分析计算了水泥-超细粉煤灰固体颗粒混合料体系的堆积密实度,并通过浆体密实度、流动性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分析了低水胶比条件下超细粉灰对浆体物理密实填充的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的掺入能够显著改善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密实填充性能。  相似文献   

6.
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化学结合水量和粉煤灰反应程度的测定,研究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入降低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总水化程度,但促进了复合胶凝材料中水泥的水化程度;粉煤灰掺量越大,粉煤灰自身的反应程度越低,水泥水化的程度越高;高温养护对早期复合胶凝材料总水化程度以及粉煤灰的反应程度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却阻碍了后期复合胶凝材料总水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水胶比对各水化程度趋势的影响较小;90 d粉煤灰反应程度的突增降低了复合胶凝材料中水泥水化程度相对指数,水泥水化对于复合胶凝材料化学结合水量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水化早期(28 d前),而粉煤灰的贡献则体现在水化后期(28 d后).  相似文献   

7.
将湖、河淤泥焚烧后的残渣灰(淤泥焚烧灰,简称焚烧灰)在建材领域进行资源化处置,对比了焚烧灰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探讨了养护龄期、焚烧灰掺量和水胶比对水泥-焚烧灰复合胶凝材料净浆硬化浆体(简称为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了焚烧灰与粉煤灰对新拌砂浆流动性的影响,探讨了焚烧灰掺量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焚烧灰的28 d抗压强度活性指数达到83%,可作为部分替代硅酸盐水泥的胶凝材料使用;随着焚烧灰掺量的增加,含焚烧灰新拌砂浆的流动性显著下降,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早期下降明显,但后期有所提高;当焚烧灰掺量为20%时,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水胶比越小,焚烧灰对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越显著;焚烧灰的火山灰活性促进了复合胶凝材料后期的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分析(TG/DTG)方法对不同水胶比、不同矿物掺和料种类和掺量的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中Ca(OH)2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胶凝材料浆体中的Ca(OH)2量有所降低,但不与矿物掺和料的掺量成正比,矿物掺和料的稀释作用可促进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程度提高;所有试样的Ca(OH)2含量在1 a龄期时均远远高于形成饱和Ca(OH)2溶液所需量,不必担心贫钙现象发生;大掺量矿物掺和料胶凝材料在较低水胶比时,其Ca(OH)2量基本不随水化龄期延长而波动,但在较高水胶比时,其Ca(OH)2量随水化龄期延长而降低.在较大水胶比条件下,矿物掺和料的允许掺量需要从严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和掺粉煤灰的干混抹灰砂浆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粉煤灰和掺粉煤灰的胶凝材料净浆硬化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Ⅱ级磨细粉煤灰完全可以代替Ⅱ级原状粉煤灰用于干混抹灰砂浆的配制,并且所配制的砂浆性能更好;在水泥含量30%、粉煤灰50%和烟气脱硫石膏20%组成的胶凝材料,水胶比为0.3的28 d净浆硬化体中,掺原状粉煤灰的水化产物呈板状,结构较疏松,强度较低;磨细粉煤灰和石膏的水化产物是由大量的凝胶产物和针、棒状水化产物相互交织在一起所组成,结构较紧密,产生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蒸养条件下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龄期净浆的化学结合水量和抗压强度,并结合SEM,研究在蒸养条件下粉煤灰掺量、细度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蒸养条件提高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粉煤灰的活性;蒸养条件下,粉煤灰的细度对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没有显著影响,其后期水化速度随粉煤灰细度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了其早期水化速度,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其后期水化程度可以超过纯水泥的水化程度;粉煤灰的掺入有利于水泥的水化,且水泥的水化速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温下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早期的水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程度和水化产物种类的测定,以及对硬化浆体显微形貌和孔结构的观察,研究了高温养护对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早期水化性能和硬化浆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养护能明显缩短矿渣胶凝材料水化诱导期,激发矿渣活性,加快早期水化反应速率,但对水化产物种类的影响很小;高温养护使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早期硬化浆体结构更致密,孔结构明显改善,孔隙率降低,粗孔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12.
王昆 《福建建材》2024,(3):6-10
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高炉矿渣-粉煤灰三元体系工作性能和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掺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的水泥浆体流动度要优于单掺组分,并且粉煤灰与高炉矿渣能够发挥“叠加效应”,促进了复合体系的火山灰反应,生成更多的AFt和C-S-H凝胶等水化产物。减水剂的掺入提高了复合浆体加速期的放热峰,减水剂与矿物掺合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效果,提高了复合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改善了水泥硬化浆体的孔隙结构,提高了硬化砂浆的抗压强度,在加入0.08%聚羧酸减水剂后,纯水泥胶砂、单掺粉煤灰胶砂、单掺高炉矿渣胶砂、复掺粉煤灰与高炉矿渣胶砂28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6.8%、42.6%、35.3%、35.9%。  相似文献   

13.
对纯硫铝酸盐水泥体系及硫铝酸盐水泥、矿粉、粉煤灰二元或三元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在不同水胶比下的抗压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不同胶凝材料体系采用标准稠度对应的水胶比时,体系抗压强度最高;XRD、SEM分析证明,在该水胶比时,体系中的主要水化产物AFt(钙矾石)较多,体系结构也更为紧密,因而抗压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细度矿渣对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法(MIP)、热分析(TG-DTG)测试了矿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微观结构及水化产物,结果显示:矿渣的掺量对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50%~70%矿渣掺量范围内,随掺量的增大,硬化浆体孔渗流程度增大,力学性能降低,且该趋势与细度无关;矿渣细度降低,可细化硬化浆体孔结构,降低孔的渗流程度,水化产物显著增多,微观结构更加密实,从而对力学性能起到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原材料组分(高效减水剂、矿物掺合料)和配合比参数(砂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率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匀质性和填充性的重要因素,本试验条件下合理砂率为50%~55%;20%粉煤灰复掺5%硅粉体系自密实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流动性和黏聚性,但同时也需要高效率的高效减水剂并增大减水剂掺量来克服硅粉所产生的巨大内聚力,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理想外加剂;水胶比的增加将降低浆体的黏度,在较高水胶比体系下,可通过适当掺加硅粉或者增黏剂以满足浆体的黏聚性;硅粉在低胶凝材料用量体系中能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Ca(OH)_2是硅酸盐水泥及多种水硬性和气硬性胶凝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不同品种的水泥、或同一种水泥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水化,其硬化浆体中Ca(OH)_2含量各不相同。比如,某些胶凝材料是通过控制Ca(OH)_2含  相似文献   

17.
半柔性路面是指将特制水泥胶浆灌入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的路面形式。灌注性水泥胶浆凝结硬化后与沥青混合料共同形成强度,对半柔性路面的承载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不同龄期的半柔性路面灌注性水泥胶浆在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用量、硅灰用量、减水剂用量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直观分析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对水泥胶浆强度的影响较大,砂胶比、硅灰用量和减水剂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增大,水泥胶浆的强度下降;随着砂胶比、硅灰和减水剂用量的增大,强度有下降趋势,但是不明显。可见,在满足灌注性水泥胶浆较好流动性和较小干缩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和粉煤灰用量的净浆,使其保持良好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霍亮  张涛  蔺喜强 《混凝土》2014,(3):55-58,63
研究了低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及不同掺合料对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SEM分析超高强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15~0.21的混凝土,后期强度达到120~150 MPa,其中水胶比为0.15混凝土90 d抗压强度达到146.4 MPa。粉煤灰在制备高强混凝土时具有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的特点,但是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小。超细矿粉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时混凝土后期强度优于掺加S95级矿粉的混凝土。SEM分析表明,低水灰比条件下水泥等胶凝材水化生成较多C-S-H凝胶相,微观结构致密均匀,未水化水泥颗粒在硬化浆体中主要起到填充作用和微骨料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Ⅱ级粉煤灰和SN-Ⅱ型高效减水剂,采用“超量取代法”配制了水胶比在0.3-0.5范围,粉煤灰最大取代水泥量50%的粉煤灰混凝土,以试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水化早期混凝土抵抗盐酸溶液侵蚀的能力,讨论了低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及水泥品种等因素对粉煤灰混凝土耐盐酸侵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灰石粉在掺合料混凝土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外加剂与胶凝体系的适应性问题,采用减水剂掺量饱和点和净浆流动度的方法研究了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适应性影响规律。此试验结果表明: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复合胶凝材料组成的体系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石灰石粉的掺入能够降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饱和点;粉煤灰和矿渣的掺入使得胶凝材料体系中的水泥含量减少,对改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石灰石粉—水泥胶凝体系的适应性有利;硅灰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会吸附大量的减水剂与游离水,使得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石灰石粉—水泥胶凝体系的适应性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