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矿渣微粉颗粒尺寸分布与水泥浆流变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永娟  张雄 《硅酸盐学报》2002,30(6):795-797
以同一品种矿渣制成不同颗粒尺寸分布的矿渣微粉样品,用Blain透气仪测各试样的比表面积,用激光粒度仪测其颗粒群分布。以50%比例将矿渣微粉掺入水泥中,测水泥浆体的屈服值和粘度,并以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和方法研究了矿渣微粉的颗粒尺寸分布与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矿渣微粉中1.05-5.11μm颗粒的含量与其屈服值和粘度的关联度最大,即它是关键因子;0-9.82μm颗粒含量与屈服值和粘度的关联极性均为正,说明这些颗粒与屈服值和粘度的上升有积极贡献,而9.82-101μm颗粒含量与屈服值和粘度的关联极性均为负,说明这些颗粒均对屈服值和粘度的上升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磨细粉煤灰对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及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细粉煤灰较小的颗粒能够弥补水泥粉体颗粒中8μm以下较小颗粒的缺乏,使磨细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颗粒形成良好的级配,在掺量适宜的情况下对复合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会略有改善,但掺量过大,会显著降低复合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与Ⅰ级粉煤灰相比,磨细粉煤灰的颗粒粒径更小,火山灰活性更大,火山灰活性对强度的贡献在3d时开始显现,且随着龄期增长越来越大,能显著提高硬化浆体中后期抗压强度;与抗压强度相比,磨细粉煤灰更利于提高抗折强度,且掺量越大,中后期抗折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球磨机制备出比表面积分别为280m2/kg、370m2/kg和670m2/kg的3种水泥熟料,与不同掺量的粉煤灰配制成不同颗粒级配的粉煤灰水泥,并测试了粉煤灰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自收缩、孔隙率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提高熟料细度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并提高复合水泥浆体早期抗压强度;粉煤灰的掺入降低了水泥体系的自收缩,提高了粉煤灰水泥浆体的体积稳定性;粉煤灰水泥浆体背散射图像表明,提高熟料细度可显著减少粉煤灰水泥浆体中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水化粉煤灰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4.
谢友均  黄莹  刘宝举 《粉煤灰》2003,15(6):9-10,41
对掺量0%~50%及六种不向细度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并且其延长程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粉煤灰的细度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不显著,但粉煤灰磨细后,由于活性点增多,凝结时间略有缩短。  相似文献   

5.
高钙粉煤灰颗粒群分布与其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硅酸盐水泥、高钙灰按不同的粉磨时间和球配处理成若干个不同颗粒群分布的试样 ,高钙灰和水泥以各种颗粒群匹配 (高钙灰掺量均为 5 0 %)制成一系列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各粒径范围颗粒与粉煤灰水泥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 1 )高钙灰粒径在 1 0 μm以下的颗粒体积百分数与粉煤灰水泥的强度均为正关联 ,而大于 1 0 μm的颗粒与粉煤灰水泥的强度均为负关联 ,说明小于 1 0 μm的颗粒对强度增长有积极贡献 ,而大于 1 0 μm的颗粒对强度增长不利 ;( 2 )R -R分布表明 :在粉煤灰达到一定细度的条件下 ,宽分布试样可以有较多的小于 1 0 μm颗粒 ,从而对强度增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作水泥混台材虽是常识,但大多数电厂粉煤灰因细度粗或烧失量过高而难以大量直接应用。 笔者经过大量试验,得到如下结果: (1)将烧失量小于8%的粉煤灰加激发剂磨细至比表面积500m~2/kg(40μm筛筛余15%).与矿渣、熟料配合可以生产425~#少熟料复合水泥;或单掺磨细粉煤灰生产粉煤灰水泥(热料标号不低于550~#),其掺量可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固硫灰做水泥混合材及缓凝剂,其细度和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30%不同细度的固硫灰掺入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后,所制备的水泥安定性合格、凝结时间正常;强度随着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磨细处理有利于降低水泥的总膨胀能.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固硫灰的掺量和细度对水泥早期水化产物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掺磨细固硫灰水泥所形成的AFt是粗大的针棒状结构,而掺未磨细固硫灰水泥形成细小的AFt和大量的AFm.  相似文献   

8.
1工作性作用机理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比基准混凝土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选用的粉煤灰一般属优质灰,粒度细、比表面积大、玻璃微珠含量高,能起到分散水泥颗粒絮凝体和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润滑作用。由于优质灰烧失量小,需水量小,因而在单位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掺灰量增加,这种润滑作用大大加强,使得混合料的流动性增强,坍落度增大,坍落度损失减小。粉煤灰的细微颗粒在水泥浆体中还能较好地吸附水并扩散水层,形成凝聚结构,从而限制固体颗粒下沉和水上升,减少混合料的泌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掺灰…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汞法试验对不同细度和掺量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孔结构进行测试。采用有限元(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磨细粉煤灰水泥浆体孔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探讨不同细度和掺量下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孔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固硫灰作水泥掺和料的水化行为,研究了不同细度固硫灰替代部分水泥时胶凝体系1d水化电阻率和水化放热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细度固硫灰对水泥早期水化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掺入30%的固硫灰后胶凝体系1d水化电阻率增大,并且增大幅度与固硫灰的细度呈正比;掺加固硫灰能够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具体表现为掺加原灰延长了水泥的初凝时间,而掺加磨细灰缩短了水泥的初凝时间;掺加固硫灰增大了水泥1d内水化放热量,且掺加磨细灰的早期水化放热量要高于掺加原灰的试样.结果证明磨细灰前期水化速度加快,有利于降低后期膨胀性.  相似文献   

11.
分选与磨细粉煤灰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选与磨细粉煤灰的颗粒分布与形貌的差异及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勃氏比表面积相近,磨细粉煤灰的中位粒径大于分选细粉煤灰,其圆珠状颗粒较少,表面较为粗糙。在相同水胶比的条件下,掺分选粗粉煤灰的水泥胶砂流动度及强度均低;分选粗粉煤灰磨细后,不仅减少了颗粒的粘连,增加了比表面积,而且提高了粉煤灰的反应活性和水泥胶砂流动度及强度,虽其水泥胶砂流动度仍小于掺分选细粉煤灰的水泥,3d水泥胶砂强度也略低,但其28d水泥胶砂强度略高于掺分选细粉煤灰的水泥;在相同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条件下,掺磨细粉煤灰配制的水泥胶砂3d强度低于掺分选细粉煤灰的水泥,但随着水化龄期的增长,其差距逐步缩小,至60d时可超过后者。  相似文献   

12.
煤粉炉粉煤灰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矿物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对煤粉炉和流化床2种粉煤灰的形貌、物相组成和活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2种粉煤灰矿物学性质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2种粉煤灰在形貌和物相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形貌上,煤粉炉粉煤灰中存在大量的玻璃微珠,而流化床粉煤灰由于成灰温度低不存在玻璃微珠;物相上,煤粉炉粉煤灰中存在较大量的结晶类矿物,而流化床粉煤灰多为非晶玻璃态物质。通过核磁共振分析发现煤粉炉粉煤灰中硅氧结构和铝氧结构的聚合度较高,不利于活性组分溶出。  相似文献   

13.
在石膏体系中掺入适量粉煤灰,通过对粉煤灰活性的充分激发,可显著改善石膏建材的微结构与耐水性。研究了石膏粉煤灰胶结材(以下简称GFB)的配制原理与方法,胶结材性能及应用,分析了胶结材水化硬化特点及粉煤灰的改性作用。为同时利用两种废渣、扩大粉煤灰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固硫灰渣的形成过程,并将固硫灰渣与粉煤灰的物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固硫灰渣与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类似,矿物组成差异较大;固硫灰渣与粉煤灰一样,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水泥工程》2011,(1):34-35,50
为实现"节能减排"生产,临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熟料生产线,在小磨试验、大磨试生产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价格便宜又有增强作用的热电厂脱硫灰,成功实现了商业生产和稳定运行,且产品物化性能很好,施工性能优良,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600万元/年,实现了双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高钙粉煤灰作水泥混合材对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天然高钙粉煤灰具有f-CaO含量高的特点出发,通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的试验研究,阐述了利用高钙粉煤灰作为水泥生产混合材料时其f-CaO含量、比表面积和掺入量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Light weight fly ash cenosphere (FAC)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developed by simple slip casting method. Thermal properties, Bulk density, Microstructure, flexural strength, and phase analysis of the FAC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FAC have ability to lower bulk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effectively. The lowest thermal conductivity achieved for FAC ceramic composites (0.27 W/m.K) was further reduced 0.21 W/m.K by adding combustible additives ie activated charcoal and corn starch. The flexural strength, bulk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AC ceramic composites reduced consiste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FAC content. The maximum flexural strength of 13.45 MPa was achieved with 50% FAC and the minimum flexural strength of 4.07 MPa was obtained with 80% FAC. The open porosity increased from 35.51% to 43.76% and 38.19% with an addition of 15% activated charcoal and corn starch,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no additives. The bulk density of 699, 619, and 675 kg/m3 was achieved with 80% FAC, 80% FAC with the addition of 15% activated charcoal and corn starch, respectively. The 80% FAC ceramic composite shows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6.54 × 10?6/°C at the temperature of 50°C then it varies between 3.7 and 5 × 10?6/°C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above 100°C. Thes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developed light weight FAC ceramic are excellent low‐cost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农业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评述粉煤灰农业利用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制备P型分子筛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粉煤灰成分的系统分析,论述了利用粉煤灰制备P型分子筛的可能性,并对其制备条件和产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条件控制得当,就可以制得性能较好的P型分子筛,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提高湿排粉煤灰活性是其再利用的关键。试验采用磨细以及加入激发剂并配合CaO 对湿排粉煤灰进行复合激发,测其粘度间接观察活性变化,并用改性后的湿排粉煤灰进行胶砂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湿排粉煤灰经物理粉磨和化学激发等改性后,其胶砂的抗压强度提高,流动度也得到提高,实现湿排粉煤灰的泵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