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应时间是藉以与自然节律同步,创造“天人合一”理想境域的必要途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梳理《园冶》中的气象、物候、风物等时间性要素;借助当代气象、物候资料,结合古代医学、民俗、文学类文献对其进行甄别,验证其科学性;凝练古代造园活动和园居生活中的遵时智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魏家玲 《城市勘测》2013,(4):104-107
遥感促进了物候学与地球系统科学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物候学研究带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近年来是物候学特别是遥感物候研究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尝试总结近5年来国际生态物候遥感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①遥感物候探测的精度还不够高,遥感物候的误差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评价;②遥感在物候研究中的范围还很有限,特别是动物物候遥感还很薄弱;③专门针对物候探测的定量遥感方法比较缺乏。凝练未来的发展方向:①结果的验证和解释将得到加强;②发展专门的物候定量遥感方法;③物候遥感的集成研究,遥感与模型的有机融合与同化。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加剧的气候变化已经显著改变了北温带森林的树木物候,并对城市植被生态与景观产生长远影响。尽管此前已有研究揭示北京地带性植被生长季与花叶物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气候响应特征,物候响应的种间差异及各物候阶段的响应敏感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聚焦1980s-2010s北京植物园45种园林树木物候的年代际变化,旨在揭示不同树种、各物候阶段的物候响应特征和响应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与30年前相比,各树种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平均提前10.2日、7.5日、2.4日(p<0.05),开花持续期延长,每日同步开花树种增多;各树种展叶始期平均提前7.8日(p<0.05),秋色盛期及落叶末期分别平均延后7日、7.8日(p<0.05),导致生长季及叶幕期显著延长(p<0.05)。以物候变化量绝对值衡量特定物候阶段的响应敏感性,发现与其他物候阶段相比,始花期的响应敏感性最为突出且种间一致性较强,而叶衰老物候在响应方向及程度上的种间差异最为显著,开花、展叶物候的响应差异导致8个树种的花叶时序发生颠倒。以始花期、末花期、展叶始期及落叶末期的响应敏感性标准化值均值衡量各树种的综合物候敏感性并作树种聚类分析,发现玉兰、紫丁香、华北珍珠梅、元宝枫、黄刺玫等树种呈高物候敏感性,文冠果、毛泡桐、桑、碧桃、楸等树种呈低物候敏感性,且大部分树种各物候阶段的敏感性特征并不均衡,需予以持续关注和进一步探究。面对持续变暖、极端性增强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从树种层面为提高北京城市植被景观与生态的气候适应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2)
橡胶树白粉病多发生于橡胶树嫩叶期,它的发生和流行受橡胶树物候期、气象和病原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依据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采用硫磺粉、硫磺悬浮剂等对该病进行防治,并提出具体技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8,(10)
正花信风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带有文学作品意味的物候历。目前已有部分国内学者对"花信风"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如程杰对"二十四番花信风"来源的考证;张福春基于花信风说法对我国六世纪气候的重建研究;廖文华、陈小芒等对诗集《诚斋集》中花信诗的相关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集中于文学领域,少有将花信风相关概念与园林植物种植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内容。"花信风"概念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种植规划设计中可以指导植物选择、意境表达、景观呈现等具体内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31-41
本文利用英吉沙国家一般气象站2001—2019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及巴旦姆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冻害调查资料,采用花芽受冻率及产量分析,结合相关气象要素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英吉沙巴旦姆越冬期间导致花芽冻害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英吉沙,冬季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日数、最低地表温度、冻土深度对巴旦姆花芽受冻造成影响较大,最大积雪深度及积雪持续日数的长短、冬季降水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其中当最低气温为-23℃~-18℃,其持续日数的长短、地表最低温度是导致英吉沙巴旦姆在越冬期间花芽受冻最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6)
气象条件的改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好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综合对本溪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本溪地区积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玉米的气象产量和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的多少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的现象,而在对玉米的气象产量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和积温进行线性分析发现,可以使用特定线性方程对本溪地区的玉米气象产量和玉米剩余期内的降雨量和积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描述,对方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偏回归方程分析和通径分析都显示出,在本溪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明显大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对辽宁本溪地区的降雨量来说,其对该地区玉米气象产量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积温呈现出负面作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9):47-48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70%以上。根据实际需要,文章提出了"蓝天卫士"环境气象监测平台的研究与建设,通过分析与设计,可以使系统自动获取采集设备中的气象数据,自动分类数据,自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对其完整性、准确性等进行检查,以最终确保系统数据的真实性。要建立完整的管理功能,确保系统有序、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地区树龄约20年的二球悬铃木进行物候及花芽分化进行了观察。记录了悬铃木的芽萌动期、芽膨大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期、叶变色期、落叶期、休眠期,并和20世纪80年代的悬铃木物候期的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物候期变化与气候环境变化密不可分。所记录的物候期为园林部门对行道树二球悬铃木的养护及抑制其生殖生长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余添 《四川建筑》2016,(4):20-21,26
礼制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法制度。它全面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礼法依据和行为准则。而城市选址则是一个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地理、气象、防灾、美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面对城市选址这一复杂的问题,文章从礼制视角入手,分析成都城由秦城向罗城转变过程中的存在的人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5)
<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气象,自古以来,农业、气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早春种麦"和"瑞雪兆丰年"等民俗谚语。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气象因子对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民掌握了全面的气象信息就能够减少气象灾害对其生产作业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提高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现实意义巨大。一、内蒙古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分析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农业也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世界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古代建筑的研究除了从现存实物和文字记载中取材外,古代绘画由于其对建筑研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更是颇受学界重视。古代绘画资料按照考古学的观点,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地上遗存、另一类为地下遗存。地下部分包括有器皿图案、画像砖、画像石、墓室壁画、构件装饰等。地上部分包括壁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或历史画、版画与年画,以及某些器物画…。其中地上部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多为清代甚或清末的资料,早期的比较难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立项背景本课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战略课题研究》总课题中的一项子课题。按照总课题的要求,本课题重点就我国古代社会的各类建筑制度,包括建筑工官制度、建筑等级制度、建筑标准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及相关的法规、法律等方面进行史料收集、归纳分类,并开展研究工作,探讨其历史传统、发展进程和得失,为制订今天的建设法规和标准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二、项目简介本课题就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建筑制度与工程管理开展了专项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工程管理机构研究、建筑等级制度研究、工程管理方式研究、建筑标准规范研究和古代有关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辑要等五个方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山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体、美学思想的表达媒介,是呈现古代建筑形态、古代建筑气韵、古代建筑创建理念、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的重要介质;作为古典艺术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构成体、思想体系的构成部分,是表达古代建筑创建理念、美化古代建筑外立面、丰富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方式、途径与渠道.例如《清明上河图》不仅以其内容展示了宋朝的建筑形态、建筑审美,还以其文化特性、艺术特征启发了当前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室内环境营造.但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如何融合、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融合效果如何等系列问题还亟待进一步探究.而由席田鹿著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传统山水画中的古代建筑形态研究》一书,是以绘画学、建筑学、建筑历史学、建筑文化学为研究基础,以图像学、模件理论、参数化等为研究工具,以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探讨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关系的著作,是对传统山水画与古代建筑融合研究的回应与补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回顾全书有两大特色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典型气象年是为了准确地服务于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为室外设计条件提供气象数据支持的基础工作。典型气象年的研究立足于详实的历史气象数据和科学处理方法以及在建筑能耗模拟中的验证。介绍了国内外建筑能耗模拟用典型气象年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特有的气候特点和建筑行业能耗模拟的实际要求,梳理了建筑能耗模拟用典型气象年的生成方法及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及适应我国建筑设计的气象参数的逐时化分析方法。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不同气象参数逐时化、精细化模型及针对极端气候条件和用能高峰期的基础气象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汤叶苹 《中外建筑》2010,(5):146-148
现存于城市的古代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瑰宝,必须加以保护;此外,古建筑蕴涵丰富的建筑美学特色和地域人文特点。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并对其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点、作用和修葺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地区气象灾害预警概述突发灾害性气象事件预警是处置突发气象事件、做好应急服务、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对社会及生命财产的威胁和损失的重要机制,已在世界范围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运用。了解、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及不同地区的突发灾害性气象事件预警体系势在必行。2002年初,北京市气象局开始气象灾害预警工作,至今共经历了起步、试运行和发展三个发展阶段。2002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物候与园林植物害虫的发生与活动,二者相互之间可联系起来。因为物候变化十分醒目,比如:芽膨大,展叶,开花,花落;秋季败叶凋零,至来年又复如此,每种植物都有它们自身的各个发育顺序与规律性。同样,各种害虫的自身各个发育阶段,也都有其固定的顺序和规律性。如:成虫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化蛹等均有次序和规律性。实践观察时,有一定的难度,因害虫体积小,有的害虫还在夜晚变化或潜伏于地下土壤内,但植物的物候变化容易看到。因此,植物的物候可以作为预测害虫的危害发生的前兆。现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
农业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观测工作,这项工作是要建立在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气候环境全面了解基础上的工作,因此,农业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要求十分精确。农业地面气象仪器是农业地面气象贯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观测设备,对农业地面观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就要求在使用农业地面气象仪器观测气象过程中,做好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同时还要全面了解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农业地面气象仪器注意事项和常见的故障解决方法,然后提出了农业地面气象仪器工作中的维护方法,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