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六甲基磷酰三胺增韧改性MC尼龙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介绍在己内酰胺阴离子催化聚合反应中,添加六甲基磷酰三胺作增韧改性剂制备改性MC尼龙。用DSC法研究了增韧改性MC尼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六甲基磷酰三胺组分的增加,MC尼龙的熔融温度、熔融热焓、结晶度等均降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趋向与传热性能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尼龙6T盐与尼龙66盐为原料,以己二酸为分子量调节剂,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不同尼龙6T盐含量的尼龙66-6T共聚物,然后通过固相缩聚法提高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共聚物的分子链主链结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尼龙66-6T共聚物分子链中成功引入了苯环,部分己二酸的四亚甲基被对苯二甲酸的苯环替代;尼龙6T盐的加入没有改变尼龙66的晶型,共聚物的晶体结构仍为α晶型,但其结晶完善程度随尼龙6T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控制固相缩聚的温度为220℃、时间为6 h,各共聚物切片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条件下,尼龙6T盐质量分数为0~20%时,随尼龙6T盐含量的增大,共聚物样条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缺口冲击强度逐步增加,最高可达到12.43 kJ/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类型茂金属聚乙烯(mPE)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支化结构、流变行为、物理机械性能,讨论了分子链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吹塑膜的1012EA和用于流延膜的3527CB具有相近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但1012EA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含量高于3527CB的,1012EA分子中共聚单体在主链上的分布均匀性较差且存在支链较多的级分。结构的区别决定了1012EA具有高的拉伸强度,而3527CB具有高的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点,且两者具有不同的加工成型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共混法成功地制备了不同含量蒙脱土的尼龙1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尼龙11/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蒙脱土质量分数小于2%时,形成了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当蒙脱土质量分数超过2%时形成了插层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热重分析表明当蒙脱土质量分数为2%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比纯尼龙11提高了27℃。不同蒙脱土含量的纳米复合材料悬臂梁冲击强度均比纯尼龙11的高,但其拉伸强度在蒙脱土质量分数小于8%时降低,以后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考察磨碎玻璃纤维对铸型(MC)尼龙复合材料填料分布、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增韧剂对MC尼龙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碎玻璃纤维改性MC尼龙的物理力学性能优良,当加入10%的磨碎玻璃纤维时,制品收缩率降低,热变形温度提高20℃,制品具有填料分布均匀、外观光泽优良等优点;制品的拉伸强度比纯MC尼龙提高26%,弯曲强度提高13%,压缩强度提高36%。加入增韧剂六甲基磷酰三胺后,复合材料的韧性大幅度提高,添加量为5%-1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将GO与MC尼龙原位聚合制备MC尼龙/GO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热重分析方法对GO及MC尼龙/GO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热分析结果表明,MC尼龙/GO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大于280℃,GO与MC尼龙分子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使得高温下残余物质量增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GO的加入可使弯曲性能大幅度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1.0%时,弯曲强度最大达到119.4 MPa;但GO的少量加入可能大幅影响MC尼龙的结晶性质,随G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用SEBS-g-MAH作为增韧剂,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012/SEBS-g-MAH的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g-MAH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当SEBS-g-MAH质量分数为15%时,其缺口冲击强度为125 kJ/m2,是纯尼龙1012的20倍左右,而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保持在70%以上.通过微观形态的研究得出增韧机理为银纹-剪切带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11-氨基十一酸和湿态白炭黑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结果显示,当白炭黑含量增加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显增大趋势;当白炭黑质量分数达到8%时,拉伸、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拉伸、弯曲强度开始减小。断裂伸长率则一直减小,无明显变化。尼龙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常温冲击强度也随着白炭黑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此外,白炭黑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9.
张永 《塑料工业》2022,(4):53-57,103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苯磺酰胺增塑剂JZ-218对尼龙6力学性能、结晶行为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逐渐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与熔体质量流动速率逐渐提高.且增塑剂含量越高,改性尼龙6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但结晶度略有提高.此外,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10.
以己二酸、间苯二甲胺、己内酰胺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系列不同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的半芳香共聚尼龙MXD6/6。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仪分析表征了尼龙MXD6/6的化学结构及热性能,通过动态黏弹谱仪测试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合成的尼龙MXD6/6热稳定性能良好; 2)随着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共聚尼龙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熔点(T_m)逐渐降低,尼龙MXD6/6的储能模量、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逐渐上升。当己内酰胺添加量在30%时,共聚尼龙MXD6/6的断裂伸长率较均聚MXD6提升362%,无缺口冲击强度提升232%。  相似文献   

11.
助剂对二甲基二氯硅烷Wurtz聚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反应单体、甲苯为溶剂 ,在超声波下 ,通过Wurtz法合成了聚硅烷。研究了助剂种类对该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甲苯溶剂中加入冠醚、二乙二醇二甲醚、六甲基磷酰三胺、聚醚等助剂可使该聚合反应在 80℃的较低温度下快速进行 ,从而降低了该聚合反应的危险性 ;冠醚、二乙二醇二甲醚、聚醚、六甲基磷酰三胺等对该聚合反应的促进作用 ,证明该反应活性中间体是阴离子活性体 ,该反应机理更倾向于阴离子聚合 ;冠醚的加入可极大地加快二甲基二氯硅烷的聚合反应 ;二甲基二氯硅烷加入后 ,反应立即进行 ,并放出大量的热 ,可根据反应温度的变化控制单体的滴加速率 ,防止爆聚现象出现 ,为大规模合成陶瓷先驱体聚硅烷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反应挤出尼龙6(PA6)的基础上对PA6/蒙脱石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首先选用蒙脱石作为纳米材料,并采用配制己内酰胺-蒙脱石母液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物料的分散问题;研究了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蒙脱石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下降。蒙脱石质量分数在4%较合适,当蒙脱石质量分数大于5%时,聚合反应比较难以进行,当蒙脱石质量分数超过10%时,将无法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钛酸钾晶须(PTW)及单体浇铸尼龙(MC 尼龙)制备了 PTW 增强 MC 尼龙复合材料,研究了 PTW 对 MC 尼龙的增强机理,以及 PTW 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 PTW 的形貌特征以及 PTW 在 MC 尼龙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PTW 晶须结构纤细,在 MC 尼龙中的分散已经达到微米级,并且随着 PTW 加入量的增加,增强 MC 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也随着提高,但超过一定量后其强度反而降低,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在 PTW 质量分数为1.5%时最大,冲击强度在 PTW 质量分数为1%时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正丁基锂为引发剂,通过阴离子聚合合成了透明抗冲丁苯树脂.考查了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丁二烯含量、聚合温度与树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丁二烯和苯乙烯的质量比一定时,聚合物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含有无规过渡段结构的树脂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较高,但拉伸强度较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由40.52g/10 min降低至3.33 g/10 min,硬度由74.7升至82.5,但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共聚单体丁二烯质量分数的增加,丁苯树脂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增加且成正比关系,硬度呈下降趋势.开发的2个牌号透明抗冲丁苯树脂,透光率超过90%,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新型碳纤维用原丝——高强高模Lyocell纤维纺丝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天然高相对分子质量纤维素脱脂棉为原料 ,制备了高强高模纤维素纤维 ( L yocell纤维 ) ,并用此作为碳纤维原丝 ,成功制得了强度优于粘胶基碳纤维的 L yocell基碳纤维。考察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纤维素的溶解特点 ,纺丝工艺对 L yocell纤维聚集态及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 L yocell纤维和粘胶原丝的表面及截面形态。实验表明 :高相对分子质量纤维素溶解的静溶胀时间和温度对其溶解有明显的影响 ;纺丝过程中 ,大的气隙长度对提高纤维的性能有利 ;随着凝固浴中 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 NMMO )的浓度增加 ,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增加 ,当其在凝固浴中的质量分数达到 10 %时 ,强度模量最大 ,浓度继续增加 ,纤维的力学性能开始下降 ;拉伸比增加 ,L yocell纤维的强度模量增加 ,当拉伸比大于 3.0时 ,纤维的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GMA-g-POE)作为增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研究了GMA-g-POE的加入对PET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A-g-POE含量的增加,PET/GMA-g-POE共混体系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GMA-g-POE质量分数超过15%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趋于稳定,当GMA-g-POE质量分数超过10%时,共混体系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变不大;GMA-g-POE的加入使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度增加,最大结晶温度升高;随着GMA-g-POE的含量的进一步增加,PET/GMA-g-POE共混体系的冷结晶温度、最大结晶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有所降低;GMA-g-POE的加入使PET从单一熔融峰变为两个熔融峰,分别为248℃和242℃左右,且随着GMA-g-POE含量的增加,两个熔融峰位置不变;GMA-g-POE的加入导致PET/GMA-g-POE比PET的微卡软化点(VST)升高,但GMA-g-POE含量较高时,其VST则又略有下降;当GMA-g-POE含量较高时,PET/GMA-g-POE共混体系缺口断面较粗糙。  相似文献   

17.
尼龙66/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形态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6/纳米SiO2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面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在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最大.较纯尼龙66提高7.6%;复合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4%时,比纯尼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51.3%。复合材料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也较纯尼龙66有所增加;复合材料的断面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四氢呋喃均聚醚(PTMG)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化学结构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化学结构因素包括PTMG相对分子质量、二异氰酸酯、扩链剂、硬段质量分数、预聚体NCO基质量分数和化学交联等。结果表明:影响聚氨酯弹性体硬度和拉伸强度最大因素是二异氰酸酯类型和预聚体NCO基质量分数,影响聚氨酯弹性体扯断伸长率最大因素是PTMG相对分子质量和交联密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螺杆挤出方法制备尼龙1012(PA1012)/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物,研究了SMA含量对PA1012/SMA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A1012/SMA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加入SMA,共混物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共混物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当SMA含量为0.5%时,PA1012/SMA共混物冲击强度最大,高达298 J/m,为韧性断裂,力学性能较优;PA1012/SMA共混物比纯PA1012结晶温度升高10℃,有利于结晶;SEM观察到随着SMA分散相粒子含量的增加,在PA1012基质中分散更明显且均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及胺中和的磺化丁基橡胶离聚体的熔融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硬脂酸锌加入量的增加,锂离聚体的熔融黏度降低,拉伸强度增大;随离聚体中磺酸基含量的增加,锂离聚体的熔融黏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对于一价金属离子中和的离聚体,其熔融黏度及拉伸强度随着离子电位的降低而减小;对于二价金属离子中和的离聚体,随着离子电位的下降及共价性的增加,熔融黏度下降而拉伸强度增大。用胺中和的离聚体,硬脂酸锌的影响较小,未加硬脂酸锌的离聚体具有较高的扯断伸长率及较低的永久变形,是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随离聚体中磺酸基含量的增加,乙胺离聚体的拉伸强度增大。对于不同胺中和的离聚体,其拉伸强度按下列顺序依次降低:乙胺,三乙胺,二乙胺;乙胺,己胺,十二胺,十八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