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待发段地面逃逸控制组合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待发段地面逃逸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接收逃逸控制计算机和控制面板的指令,进行逻辑条件判断后与逃逸系统硬件设备完成有线逃逸控制指令的通信。针对酒泉卫星发射场现有控制组合设备设计较早、使用年限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冗余架构的高可靠待发段地面逃逸控制组合设计方案,采用主从冗余热备份设计实现系统级冗余架构,同时采用基于改进型Mod Bus/TCP协议的冗余网络通信技术、基于测试数据的故障自检测技术以及高可靠逻辑控制软件设计技术,极大提高控制组合的可靠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降低待发段风险,满足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对待发段逃逸救生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载人运载火箭故障检测与逃逸控制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并为制定航天软件的可靠性设计细则提供指南.使用描述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将有利于提高航天软件的可靠性,有利于确保载人飞行任务的成功.相关工作已经应用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CZ-2F运载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为确保在运载火箭待发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能可靠、迅速地实现航天员的逃逸救生,一般采用待发段地面逃逸指挥控制系统承担待发段地面逃逸辅助决策、地面逃逸指令生成和发送的任务。提出一种基于双冗余架构的高可靠待发段逃逸指挥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集成了冗余供配电控制、冗余网络通信和安全控制以及远程测控等功能,系统设计均突出高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学设计及国产化设计,可满足载人航天待发段逃逸救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高密度发射的特点,逃逸系统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批量生产实践.介绍了逃逸发动机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薄弱环节,并从人员控制、设备工装检定维护、原材料的批次性管理、环境控制以及工艺风险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方面强化质量风险防控体系.采取的控制措施提高了批量生产装药质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CZ-2F火箭遥测仿真系统作为地面逃逸判决软件的测试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本文对遥测仿真系统的研制原则、研制任务和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及软件、系统功能、系统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已开始对两种航天飞机机组逃逸系统方案进行了试验。对应急逃逸系统将进行一系列共12次的牵引火箭试验,试验采用改进后的Convair 240拖拉的逼真的假人来模拟航天飞机轨道器的舱口打开试验。第—组的6次试验将用12多周的时间,继之是2次设计鉴定试验和4次采用完全以航天飞机飞行  相似文献   

7.
CZ-2F返回舱和逃逸飞行器分离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叙述了CZ-2F返回舱和逃逸飞行器的地面分离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上下回收装置设计和防火措施,对试验情况和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对某运载火箭爆炸时逃逸飞行过程仿真的基础上,分析了逃逸飞行器和爆炸冲击波的追踪关系,计算了作用在逃逸飞行器上的峰值超压和比冲量,发现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和在最大动压区爆炸是威胁逃逸飞行器安全的两种最不利情况.所得结果对于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逃逸飞行器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取有限故障模式下的冗余设计和逃逸措施来应对飞行中的故障,尚不具备故障发生后对飞行任务的挽救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飞行成功率,总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应对故障设计的发展历程,从总体设计角度全面规划火箭飞行智能化的发展路线,提出智能飞行方案特点、设计准则、总体布局.提出了参数采集、故障诊断、控制容错、任务重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当地时间7月18日,蓝源公司成功对新谢帕德飞行器进行了第9次飞行试验,验证了乘员舱逃逸系统的能力。新谢帕德飞行器从蓝源公司位于西德克萨斯州的试验场地起飞,动力模块按照常规飞行方案将乘员舱带到预定高度,二者分离20 s之后,乘员舱逃逸系统的固体发动机点火工作,此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导弹发射安全性及降低成本,设计一种简易的地面发射系统,用于该导弹研制过程中的发射试验.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路,分别对地面发射台架和发射装置进行介绍,基于多体运动学理论方法,建立地面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实现导弹倾斜发射,并对发射系统进行发射动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发射系统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某型导弹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2.
CZ-2F火箭是中国唯一在役的载人火箭,目前其使用的地面测发控系统已经超过10年,为了满足空间站工程的测试与发射需求,亟需开展更新改造.在分析了国内外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载人火箭的特点形成地面测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兼顾继承性与先进性,提出了新型载人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改进总体方案,并主要从地面测发控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就是电气系统总体的优化设计,该技术在飞机、卫星上已被广泛采用.目前运载火箭的设计思想和测试体制已不能满足未来运载火箭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把箭上信息一体化设计、全箭供配电一体化设计、测试发控一体化设计等技术构成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成为可能.简介了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载机在大机动条件下发射近距格斗导弹的安全性是导弹发射系统研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近距离格斗导弹发射系统,分析了导弹发射时影响载机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导弹在轨上运动和自主飞行2个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导弹气动特性、轨上运动、自主飞行和起控时间的仿真分析,提出了载机机动发射近距离格斗导弹的基本条件,以及载机安全发射近距格斗导弹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复杂装备研制模式转变是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运载火箭作为复杂装备代表之一,可借助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思想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火箭总体设计效率,增强总体优化能力。对运载火箭研制模式发展需求和MBSE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框架;针对当前各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难点和不足,给出了基于模型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地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553B总线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1553B总线技术实现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信息一体化设计已成为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设计方向.作为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控制系统采用1553B总线互联在设计上将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从系统的功能组成、拓扑结构设计、数据流分析和总线性能分析等方面对基于1553B总线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庚 《兵工自动化》2021,40(12):5-7
为保障导弹发射安全,研究某导弹贮运发射箱设计可行性及发射过程中箱弹动力学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贮运发射箱流场分析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贮运发射箱与导弹适配性较好,能够满足导弹发射安全性要求.飞行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及仿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概述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未来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重复使用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还需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未来还将走向天地往返+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多管火箭炮能够发射无控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等多种型号火箭弹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型DSP为核心的多管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研究了其功能和系统方案,重点对硬件中的弹种检测、状态监测电路、无控火箭弹发射点火电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并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试验中,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多种型号火箭弹的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密度发射的运载火箭,迫切需要采取对火箭改动最小,风险和装备成本最小的控制措施,显著减小火箭落区面积,规避重要基础设施,减小对落区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某运载火箭助推器为例,在考虑现有火箭的运载能力、载荷与力学环境、结构气动外形及内部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大型翼伞可控回收的箭体结构与分离方案设计构思,主要包括大型翼伞分离方案设计、助推器头锥结构改进设计及助推器头锥内伞系统结构集成化设计等。该技术的开展有效减少了箭体结构分离过程的分离能源,简化了结构方案,降低了结构质量,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控回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