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相关试验方法,对薄规格冷轧基板SPHC边部分层缺陷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对缺陷形貌、成分、金相组织、金属流线及轧制设备与工艺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边部分层缺陷形成于精轧第6道次,该道次前钢板边部发生翻边是造成边部分层缺陷的直接原因;而钢板边部翻边是由于轧制过程中钢板严重跑偏,并与带有磨损凹槽的侧导板发生碰撞,钢板边部沿凹槽内缘上翘造成的.从避免钢板跑偏和侧导板严重磨损两方面采取措施后,成功地避免了该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2.
胡育华 《轧钢》2001,18(3):57-57
鄂城钢铁集团公司冷轧分厂为了解决宽带钢碎边剪刀具更换频繁问题,对碎迷导卫盒装置进行了改进,换刀具周期由10天一次改为2-3个月一次。  相似文献   

3.
对热轧SPHC低碳铝镇静带钢样品在冷轧时出现的边裂缺陷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薄规格SPHC钢在热轧过程中边部温度损失大,终轧温度较低,其微观组织存在较严重的纤维状,导致材料塑性较差,在后续冷轧时产生边裂问题。提高出炉温度、优化除磷工艺、提高中间坯厚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边裂缺陷。  相似文献   

4.
针对冷轧304不锈带钢表面的边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对带钢表面及横截面缺陷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冶炼化学成分、连铸二冷比水量、板坯加热工艺参数与边鳞缺陷降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的产生是板坯高温塑性不佳及其加热工艺不合理造成的。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严格控制钢液化学成分,N质量分数小于0.045%,Cu质量分数小于0.15%,并加入适量的B(0.001 5%~0.003 5%);同时保证连铸二冷比水量控制在0.60~0.75 L/kg;优化加热工艺,控制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小于220 min,均热段温度不高于1 220 ℃。采用上述改进措施,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降级率显著降低,从8.5%降至1.2%以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轧304不锈带钢表面的边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对带钢表面及横截面缺陷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冶炼化学成分、连铸二冷比水量、板坯加热工艺参数与边鳞缺陷降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的产生是板坯高温塑性不佳及其加热工艺不合理造成的。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严格控制钢液化学成分,N质量分数小于0.045%,Cu质量分数小于0.15%,并加入适量的B(0.001 5%~0.003 5%);同时保证连铸二冷比水量控制在0.60~0.75 L/kg;优化加热工艺,控制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小于220 min,均热段温度不高于1 220 ℃。采用上述改进措施,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降级率显著降低,从8.5%降至1.2%以下。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SPHC热轧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微观形貌,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形成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加热炉烧钢工艺、控制中间坯温度、优化除鳞工艺等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头部氧化铁皮缺陷与轧制温度密切相关,中间坯头部温度过高是形成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冷轧基板SPHC钢常见表面缺陷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冷轧基板常见表面缺陷有擦伤、翘皮、麻点和氧化铁皮压入等。擦伤缺陷是由于热轧板卷冷至常温后内圈松卷,在吊取、运输及开卷过程中发生层间错动形成的。连铸坯内部有气泡夹渣或其表面有缺陷,经轧制后沿轧制方向分布形成翘皮。麻点是在卷取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处晶粒在形变作用下发生了再结晶。氧化铁皮压入与除鳞设备及机间除尘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冷轧板中产生孔洞缺陷,从轧制工艺因素考虑,必须选择合适的辊型。此外,还必须考虑材质因素,要对冷轧原材料中夹杂物的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9.
冷轧带钢的脱脂机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李九岭  汪晓林  郑洪道 《轧钢》2006,23(5):39-42
介绍了冷轧带钢脱脂剂的组成及性质,并对化学脱脂、电解脱脂和机械作用脱脂的原理以及脱脂泡沫控制机理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金相观察、硬度检测等手段对65Mn宽钢带冷轧过程出现的边裂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65Mn钢热轧原料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但由于在热轧水冷过程中边部冷却速度比中间快,珠光体组织片层相对更细.在两相区球化退火过程中,边部较细的珠光体组织更容易被脆性较大的粗珠光体组织所取代.在相对较大的冷轧压下率条件下,造...  相似文献   

11.
 以SPHC冷轧镀锌后边部线状凸起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工艺调查分析、跟踪试验、金相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日照钢铁生产的SPHC热轧带钢在冷轧镀锌后,边部“线状凸起”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边部纵向裂纹及卷渣是造成SPHC母材边部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连铸工艺的相关调整措施,使冷轧镀锌板边部裂纹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材质为Q195的冷轧板出现严重边裂缺陷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材料塑性低,且晶界上存在屈氏体。提高钢板卷取温度,降低层流冷却强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SPHC热带氧化铁皮酸洗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SPHC带钢的成分、氧化铁皮厚度、氧化铁皮与基体结合面的粗糙度、酸洗试验、氧化铁皮的相结构分析入手,剖析了氧化铁皮酸洗困难的原因;在不影响带钢供冷轧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和冷轧轧制力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热轧生产工艺,改善了SPHC带钢的酸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玉功  姜志强  张树伟 《轧钢》2012,29(4):50-53
针对冷轧薄规格带钢生产中存在的因轧辊弹性压扁而造成负辊缝现象、板面热擦伤、轧制打滑、带钢表面残留乳化液斑等问题,山东钢铁集团莱芜钢铁有限公司板带厂通过优化道次绝对压下量以消除轧辊有害接触,优化乳化液温度、浓度、皂化值等指标以减少热擦伤,增设挡板、吹扫装置等以消除乳化液斑,优化压下规程、板形目标曲线、张力控制系统等以保证带钢尺寸和板形精度,成功地生产出了超设计极限的0.18mm薄规格冷轧涂镀基板。  相似文献   

15.
郑虎平 《轧钢》2012,29(4):11-12
针对冷轧带钢边部减薄严重、成材率低等问题,开发了双锥度工作辊边降控制新技术。介绍了双锥度工作辊辊型及其边降控制原理,根据工业试验提出辊型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新辊型配置方案投入现场连续应用后,明显改善了带钢边降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冷轧带钢板形检测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丙强  杨利坡  孙建亮 《轧钢》2011,28(2):44-46
摘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主流板形仪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冷轧带钢接触式板形仪检测辊的结构形式和应用特点。同时,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整辊智能型板形仪,其板形检测精度达02I,闭环控制精度达5~7I。  相似文献   

17.
赵文成 《物理测试》2011,29(1):54-54
 热轧带钢生产检验中出现表面开裂现象,对有裂纹的钢进行化学成分、低倍、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分析,探讨了热轧带钢出现表面开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热轧带钢生产技术对产品厚度、宽度、凸度和中直度已能较好地控制以后,带钢边部减薄(塌边缺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各种轧机机组的特点,认为采用CVC轧机或PC轧机与K-WRS轧机结合的技术,既可以大幅度地控制热轧带钢的凸度和平直度,又能消除边部减薄,在获得高质量产品的条件下,可实现更大的自由规程轧制。  相似文献   

19.
赵航 《物理测试》2004,(5):39-40
对国产1Cr17不锈钢带进行冷冲压成形时,出现穿透性裂纹,而从日本进口的钢带则从不产生冲压裂纹。同时对国产钢带和进口钢带作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夹杂物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杯突试验,结果两者并无差别。通过对冷冲压过程的实地观察分析,找准了裂纹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后,冲压裂纹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