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鄂城钢铁集团公司冷轧分厂为了解决宽带钢碎边剪刀具更换频繁问题,对碎迷导卫盒装置进行了改进,换刀具周期由10天一次改为2-3个月一次。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冷轧304不锈带钢表面的边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对带钢表面及横截面缺陷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冶炼化学成分、连铸二冷比水量、板坯加热工艺参数与边鳞缺陷降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的产生是板坯高温塑性不佳及其加热工艺不合理造成的。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严格控制钢液化学成分,N质量分数小于0.045%,Cu质量分数小于0.15%,并加入适量的B(0.001 5%~0.003 5%);同时保证连铸二冷比水量控制在0.60~0.75 L/kg;优化加热工艺,控制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小于220 min,均热段温度不高于1 220 ℃。采用上述改进措施,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降级率显著降低,从8.5%降至1.2%以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冷轧304不锈带钢表面的边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对带钢表面及横截面缺陷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冶炼化学成分、连铸二冷比水量、板坯加热工艺参数与边鳞缺陷降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的产生是板坯高温塑性不佳及其加热工艺不合理造成的。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严格控制钢液化学成分,N质量分数小于0.045%,Cu质量分数小于0.15%,并加入适量的B(0.001 5%~0.003 5%);同时保证连铸二冷比水量控制在0.60~0.75 L/kg;优化加热工艺,控制板坯在炉加热时间小于220 min,均热段温度不高于1 220 ℃。采用上述改进措施,冷轧304不锈带钢边鳞缺陷降级率显著降低,从8.5%降至1.2%以下。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SPHC热轧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微观形貌,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带钢头部氧化铁皮缺陷形成主要原因,并提出优化加热炉烧钢工艺、控制中间坯温度、优化除鳞工艺等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头部氧化铁皮缺陷与轧制温度密切相关,中间坯头部温度过高是形成头部氧化铁皮缺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8.
为防止冷轧板中产生孔洞缺陷,从轧制工艺因素考虑,必须选择合适的辊型。此外,还必须考虑材质因素,要对冷轧原材料中夹杂物的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针对冷轧带钢边部减薄严重、成材率低等问题,开发了双锥度工作辊边降控制新技术。介绍了双锥度工作辊辊型及其边降控制原理,根据工业试验提出辊型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新辊型配置方案投入现场连续应用后,明显改善了带钢边降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热轧带钢生产检验中出现表面开裂现象,对有裂纹的钢进行化学成分、低倍、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分析,探讨了热轧带钢出现表面开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对国产1Cr17不锈钢带进行冷冲压成形时,出现穿透性裂纹,而从日本进口的钢带则从不产生冲压裂纹。同时对国产钢带和进口钢带作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夹杂物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杯突试验,结果两者并无差别。通过对冷冲压过程的实地观察分析,找准了裂纹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后,冲压裂纹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