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欣  王凯 《安徽建筑》2010,(2):54-54,61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人们重新开始关注在建筑设计中日渐沦丧的场所精神,而如何塑造建筑场所精神则显得至关重要。文中以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为例,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城市空间的结合、地方文脉的延续来阐述场所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知觉现象学认为人对场所的认同感是通过对场所的体验来获得的。声音是人体验场所及场所精神的重要因素。研究声音在环境当中与人的关系对于深层次的人性化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从人本体验的角度阐述中西方对声音在场所营造当中的理解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场所精神——城市广场的灵魂——庆市三峡广场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和Trancik的城市设计理论,围绕场所构成的三个内容,以及影响场所的三个要素对三峡广场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三峡广场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探寻传统聚落场所空间的场所精神,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协同是体验主体与体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相互作用中,从体验者的体验心理结构出发,进行"以人为本"的场地设计至关重要,它引导着设计的发展走向,其内部各个因素与系统间产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有序。该文主要探讨了影响传统聚落场所空间设计者的体验心理构成要素,通过对体验心理结构特征的诠释,从而得出结论:体验心理结构触发体验者领会场所精神,同时提出了"体验心理结构"对于营造传统聚落场所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一个校园广场的设计,探讨了如何从场地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创造,恰当地表现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城市设计和场所设计相关理论,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广场—成都舞台为例,通过分析其图底关系,空间围合,人群活动类型,进而论证出成都舞台杰出的场所精神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魏莹  柯善军 《山西建筑》2007,33(36):41-42
如何在住区环境设计中体现场所精神,尊重居民的参与权,创造居住者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住区环境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0.
季云龙 《建筑知识》2014,(4):47-47,71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深入正吞噬着我们曾经熟悉的历史场镇,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对现代与传统空间形成的场所精神的二次塑造,从本质上留下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者,而不仅仅是复制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笔者将以西来古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建筑空间形态的调研,提出了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三个要素,即传统街区建筑空间、历史文脉特征及体验者的认知和参与。并且,以金沙肆西蜀民俗文化街的设计实践为例阐明,如何运用这三个要素去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传统街区。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为例,借鉴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方法,为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静  曹伟 《江苏建筑》2001,(Z1):5-12
通过对苏州大学东区主楼的设计,试图对新建筑与环境秩序的和谐统一和作为校园文化的场所精神营造作出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世纪广场的文化与生活意义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梁璞 《规划师》2003,19(8):61-63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特有的空间环境与场所精神。世纪广场是上海南京东路商业街上的一处“亮点”,广场的生气感、空间的认同感、表意性、围合物及场所精神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商业建筑设计的根本前提是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但是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探究并结合商业建筑的场所精神,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包括场所本身的社会功能与文脉精神、视觉美学效果和环境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工业建筑》2017,(7):63-67
工业遗产呈现了工业历史的发展轨迹,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彰显了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和经济等综合价值。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工业遗产也蕴藏着巨大的文脉价值内涵。现如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大多停留在离散化、片段化保护的较为浅显层面行为,其所关联的复杂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对枣庄中兴煤矿工业遗产的综合价值分析,运用场所精神营造理念,激发中兴煤矿工业遗产地段场所归属感及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何焱 《山西建筑》2010,36(1):42-44
从探寻建筑的本源和意义出发,分别阐述了"建筑空间论"和"场所精神论"的重要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宾切提住宅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探寻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是解读建筑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邹鑫旺 《中外建筑》2021,(1):144-148
在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而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居民最具活力的场所在乡村建设中备受关注.本文引入场所精神理论,在阐述相关概念基础上,指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和影响要素,从尊重场地的自然属性、延续场地的地域文化、融入场地的乡土材料这三个方面分析乡村公共空间场所精神营造策...  相似文献   

20.
李桥 《中外建筑》2012,(10):68-69
以场所精神指导下的商业综合体设计要求我们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关注商业运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在场的现实状况。对自然条件的反映,地域文化的尊重,城市肌理的梳理,消费模式的继承创新才会让人找到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