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研究,以前理论界一直偏向从刑事诉讼角度研究,从民事诉讼角度对该规则研究的论述偏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代表着诉讼文明的大趋势,其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正式确立将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梳理,并对我国如何民事诉讼中建构该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立法乃至司法之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制并非是十分完善的,其缺失和不足仍然是严重的,这反映了我国证据制度的滞后性和程序公开的刑事理念根基的薄弱,反映了立法和司法人员在实现真实,控制犯罪与权利保障、程序正义价值寻求中的两难选择,本文尝试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2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文中称新刑诉法)从非法证据的排除机关、范围、具体程序、证明方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近年来鲜有排除非法证据的实际案例,该规则的实践效果不彰已成事实。这其中既有来自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诉讼模式的障碍,亦有规定本身缺陷、配套措施未得落实的原因,这些都是未来实践中需要克服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非法与瑕疵:证据排除的新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了刑事诉讼中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冲突,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两个证据规则的出台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但该规则同时规定有瑕疵证据,二者在证据的基本属性上有本质的差异,对其排除与适用规则也有不同规定:非法证据一律排除,瑕疵证据则可以有条件转化适用。  相似文献   

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核心,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任何规则,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不例外。我国在构建适合自己的刑事司法制度中,也注重借鉴美国的经验。希望通过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历史、设置理论、适用范围和诸多限制等问题,为读者全面勾勒出该规则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希望我国学术界能正确认识该规则并在未来建立适合于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言的。对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抉择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与法律价值取向相关联的价值权衡问题,更是刑事诉讼法律价值在司法实践中的集中表现。排除非法证据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追求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材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采用,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解释中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面对这一不系统、不明确的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又未予以严格遵守,也难以操作,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屡禁不绝,冤假错案不断滋生。确立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也是适应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在庭审活动的大量滥用,导致司法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在司法坏境和法制土壤不具备的情形下,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困难重重,如何规制法官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上的消极态度和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是解决滥用非法证据的两大难题。在程序上构建完善的非法证据上诉制度,能再一定程度上对侦查机关和法院起到纠错的作用,同时确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能对取证行为产生威慑力。  相似文献   

8.
刑事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一直是我国立法机关、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在明确非法证据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各国相关制度规定,论述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贯彻实施能够有效避免刑事诉讼中采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等侵犯人权方式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这项制度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随着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善,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继承《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本文试图在剖析法条的基础上,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彰显其进步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两大法系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认为建立我国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首先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依据,然后在行政诉讼法中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条款,并采用美国的"绝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情形,但没有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程序,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程序性构建,以使其在行政诉讼中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同时人们对法律意识也在同步提升,尤其是对自己权利被侵犯时,更多的是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证据来源合法与否对造成冤假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灵魂,冤假错案不时的出现在人们身边,对人们产生恐惧和不祥的兆头,并进一步吞噬着社会主义司法的公平正义,困扰着司法法官的灵魂。就此本文在我国语境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其进行完善这二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这对于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整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需要厘清的是"非法证据"的范围问题。通过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源地美国对于"非法证据"范围的界定得知,规则的目的决定规则的适用范围。制约侦查权之滥用及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是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和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杨溪  潘佳 《商品与质量》2012,(Z3):198-199
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当时其颁布实施不仅是司法审判实践部门的期盼,法学理论界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证据规定》颁布实施多年以来,部分法官认为《证据规定》不适合我国国情,认为该规定的一些内容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证据规定》颁布之初,法院审判民事案件都严格遵照《证据规定》的要求。而现在一些法院已表示或已经放宽乃至放弃了对《证据规定》的适用。也有一些学者对现行的《证据规定》提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是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庭前会议中存在着多种非法证据排除模式."庭审前有限排除"模式符合庭前会议的制度定位,与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相适应.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正和效率的统一,应遵循"以审判为中心"的原则,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调查、排除和效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庭审前有限排除"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操作系统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增加文件特权属性等解决系统安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刑事证明标准性质的争论由来已久,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证明标准的细化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反思。认为证明标准是一个纯粹的主观性标准,凡是强调证明标准客观性方面的观点大多混淆了"证明标准"和"证据标准"这两个概念,"证据标准"(亦可称为证据要求)可以说是一个客观标准,而该法的主旨便是通过细化"证据标准"来试图强调"证明标准"的主观性,尤其是第53条中前两个条件,完全不在"证明标准"的含义之内,且"证据确实充分"的表述仍然被沿用,这样的表述不但在实践中毫无可操作性,而且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极大混乱和法律适用的僵硬与机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刑事证明标准性质的争论由来已久,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证明标准的细化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反思。认为证明标准是一个纯粹的主观性标准,凡是强调证明标准客观性方面的观点大多混淆了"证明标准"和"证据标准"这两个概念,"证据标准"(亦可称为证据要求)可以说是一个客观标准,而该法的主旨便是通过细化"证据标准"来试图强调"证明标准"的主观性,尤其是第53条中前两个条件,完全不在"证明标准"的含义之内,且"证据确实充分"的表述仍然被沿用,这样的表述不但在实践中毫无可操作性,而且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极大混乱和法律适用的僵硬与机械。  相似文献   

19.
吴丽梅 《商品与质量》2011,(S8):155-156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两个证据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为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大大丰富了我国大陆的刑事证据排除法则,但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不一定意味着司法实践中违法证据排除的改善,本文研究台湾的刑事证据排除法则,尤以自白法则的排除为重点,为中国大陆"两个证据规定"的实施提供建议,并为中国大陆建立自白任意性原则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再审程序是审判工作的一项重大补救制度,本通过对民事再审程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