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使得沿线城市对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到运河保护开发与城市发展步伐一致,是沿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江苏作为运河流经城市最多的省份,首当其冲要考虑运河遗产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如何实现运河城市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运河江苏段八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从运河城市特色形成的历史背景这一角度出发,对运河城市协同发展的特色要素进行横向对比与纵向梳理,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运河沿线城市协同发展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三个方面提出江苏运河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淮安运河研究经历20世纪80~90年代、2000~2008年、2009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研究特征。目前来看,淮安运河研究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亟需从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培养研究人才等方面入手,寻求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淮安与上海,一为运河城市,一为沿海城市,其兴衰都与水路运输兴旺与否有密切关联。这两类城市,互相也有很大的关联。中国闭关自守的年代,作为运河城市的淮安、扬州便比较兴旺,上海相对处于边缘地带,远不能望淮、扬之项背。当海运兴旺、河运萎缩以后,上海就比较兴旺,淮安、扬州就比较衰落。运河城市、沿海城市,是存在一定消长关系的。淮安、上海都是交通要道型城市,不是靠自然资源兴起的城市,他们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城市人口中,与水上运输有关联的人口多;为流动人口、游民、商人服务的钱庄业、饮食、娱乐、烟赌娼行业发达;适应流动人口、游民、商人需要的同乡组织、帮会组织相对发达;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对疏离。  相似文献   

4.
对于淮安地域文化的归属,既有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古文化史的描述层面,并且为了兼顾行政区划和地理单元的完整性,忽视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与空间差别,将其归入以徐州为中心的楚汉文化区.通过选取农业耕作、传统民居等物质文化因子和方言、风俗、戏曲三大非物质文化因子指标,建立地域文化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权重和数学模型定量计算出淮安文化指数,再利用SPSS软件,将淮安文化指数与附近的17个代表地点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淮安文化指数得分接近盐城、扬州、镇江、南京,淮安宜归属扬州为中心的淮扬文化区.通过对历史时期的淮安文化演进过程的梳理,藉此提出淮安地域文化史层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的物业管理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不仅应避免政府主导的"一刀切"模式,而且应避免普通商品房物业管理模式的生搬硬套,不能让其中的住户生活在脏乱差之中。为了保证保障房物业管理的质量,必须明确关键问题,分清职责,实行多主体共治并用制度进行保障。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选取四个保障房小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现有物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政府、物业服务企业、物业使用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五个主体的责任进行划分,以期为保障房小区住户提供良好的物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淮安和济宁都曾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两市在21世纪初相继打造完成"运河之都"的城市名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市作为"运河之都"的依据有几个相同点:处于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最高治河机构的常驻地、随大运河的畅通达到鼎盛、拥有大运河上关键性水利枢纽。从与大运河相联系的时间、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城市规模以及境内水利枢纽的重要性几个方面比较的话,淮安优于济宁。  相似文献   

7.
发展旅游演艺是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文章以江苏淮安为样本城市,在梳理城市旅游演艺发展环境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基础上,解析淮安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淮安旅游演艺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模式与选择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京杭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淮安一直处于重要的转轴地位,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具有密集性、典型性、系统性等特征。最近几年,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受到空前重视。淮安采取了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保护规划、修缮运河文物等措施,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淮安是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运河经过多次变迁但从来未绕开淮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保护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以价值判断的方法,对淮安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性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京杭运河的流经,运河沿岸地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劳动号子,其中就包括武城运河号子。根据其使用的场合、劳动特点不同,武城运河号子分为船号和夯号两大类。武城运河号子是源于劳动生活,是沿岸民众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随着德州段运河的断流,运河号子的原生态环境已发生很大改变,运河号子面临无人传唱的尴尬境地。在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坚持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原则,借助大运河带的建设这一重要契机,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增强保护意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两朝漕运总督府设在淮安,淮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它的命运随着大运河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经济趋向繁荣。以明清时期运河对淮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线索,通过对明清漕运、盐业等对淮安的社会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淮安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历史依据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混凝技术是广泛使用的既简单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研究了复合使用聚合硫酸铁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AN934SH、FO4440SH、FO4498和FO4650SH等处理大运河常州段原水时,投药顺序、投药量之比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絮凝剂复合处理的混凝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的,投药顺序、投药量之比对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混凝技术是广泛使用的既简单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研究了复合使用聚合硫酸铁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AN934SH、FO4440SH、FO4498和FO4650SH等处理大运河常州段原水时,投药顺序、投药量之比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絮凝剂复合处理的混凝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的;投药顺序、投药量之比对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些外国使节、传教士、旅行者等多取道于此,京杭运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城镇乡村和风土民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观察与描述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明清京杭大运河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明朝开国之初,百废待兴,营建、粮饷等所需物资繁多,驿站的设置,道路的畅通,势在必然.朝鲜使臣权近往南京朝贡所行路线,由水路南下,经淮安、至南京.而返回时,亦由南京水路经淮安,再改陆路.权近《奉使录》以诗歌形式记述所历之地,所见之事,且在诗末或诗序中述其见闻.  相似文献   

16.
天妃又称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从南到北都崇信的一位女性神灵。基于海运和河运的重要性,南宋以来,历代王朝不断对其进行加封。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天妃信仰逐渐从沿海扩展到运河沿线区域,祭祀天妃的庙宇遍布运河沿线各州县。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以及运河航运的现实需要是天妃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福建商人更是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天妃庙宇在为明清官方提供祭祀场所的同时,对运河沿线区域民众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存元赋基本上是古体赋。元人对古体赋的看重,主要是“祖骚而宗汉”的复古风气使然,也是科举考试使然。元人赋作数量虽多,但总体水平并不高。这是元赋未受到赋选家青睐的根本原因。元赋在内容与题材上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现实时事等政治、军事题材被引入赋作中;阐释理学、为孔孟等圣贤立言的赋作大量出现;古体赋被引进科考,出现了一大批赞美“大元”的歌功颂德赋作。以仁宗延祐元年(1314)为界,元赋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对一些成就较突出的赋家及作品予以介绍、评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及速度都不断提高,同时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城市治理工作的实践迫切需要城市治理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如果将城市治理的主体视为政府、企业(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NPO)三大主体的话,那么在城市治理中三大主体如何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合作模式,使治理效果达到最佳,成为城市治理理论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社会互动理论视角就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