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H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而增强 ,H+的积累对菌体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是间接的 ;用CaCO3 调节发酵液pH优于用NaOH和NH4OH。  相似文献   

2.
酱油酿造过程中制曲的目的是培养米曲霉在原料上生长繁殖,以便在发酵时利用它所分泌的多种酶进行分解。发酵就是利用多种酶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后形成酱油的色、香、味、体。所以制曲所获酶活的高低是酱油发酵过程中分解好坏的关键,而发酵起始温度和 pH 值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对此做一论述:1 发酵温度的影响发酵起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发酵是否成  相似文献   

3.
pH值对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冬虫夏草真菌CS2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文中主要考察了CS2在深层发酵过程中不控制 pH值及控制pH值分别为 5 0、5 5、6 0时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产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S2在控制pH值为 5 5时更有利于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产生 ,同未控制 pH值进行比较 ,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分别达到 36 35、1 0 38g/L ,分别提高 1 9 2 %和 31 4% ,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pH值及培养时间对红菇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增利 《食品科技》2006,31(12):21-25
对红菇深层发酵中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红菇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EPS)、胞内多糖(IPS)、总多糖(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菌丝生长和产物积累的最优化起始pH值和培养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培养条件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培养时间显著影响着菌丝生物量,EPS、IPS、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培养基的起始pH显著的影响着EPS、TPS。当培养时间分别为180h、180h、120h、140h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21.83±0.42)g/L、(1.351±0.117)g/L、(79.87±6.25)mg/g、(2.539±0.187)g/L;当起始pH分别为5.8、4.8、5.8、5.8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19.34±0.12)g/L、(1.390±0.048)g/L、(1.98±5.06)mg/g、(2.943±0.073)g/L。结果表明:红菇深沉发酵最优化的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为pH6和140h,胞外多糖形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属于偶联型。这项研究对进一步优化红菇深层发酵高效生产有价值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pH值控制对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采用被孢霉为生产菌株,使用发酵法进行γ-亚麻酸发酵的研究,研究证明,发酵液pH值对发酵各类参数有明显影响,γ-亚麻酸发酵时控制pH5.5或稍低较为合理,在此pH条件下进行500L罐发酵,发酵菌体干重达63g/L,油脂产量达24.6g/L,γ-亚麻酸产量达2.45g/L。  相似文献   

6.
pH值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E.coli TRFP为出发菌株,考察不同pH值对发酵过程中重组酶酶活、菌体生物量、L-异亮氨酸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副产物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恒定pH 7.2控制策略相比,采用分段控制pH值的工艺可使最大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6.1%和9.2%,乙酸及NH4+浓度分别减少7.8%和11.6%;同时,采用NaOH和氨水混合碱调节pH值能够有效降低NH4+对菌体的抑制作用,减缓菌体衰退。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pH值、温度和作用时间对JW-2号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JW-2号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65℃左右;最适作用pH值在11左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JW-2号蛋白酶的活力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pH值对耐高温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地衣芽孢杆菌HM-3产生的耐高温α-淀粉酶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HM-3N耐高温α-淀粉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75%-85℃之间,最适作用的pH值为:6.1-7.0之间,该酶用于玉米淀粉的液化其最适底物浓度是20%~2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H值、温度和作用时间对JW-2号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JW-2号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65 ℃左右;最适作用pH值在11左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JW-2号蛋白酶的活力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及灭活菌体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两种乳酸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茵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为综合利用植物乳杆菌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产粘乳酸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产粘乳杆菌与不产粘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不产粘嗜热链球菌组合生产酸奶,结果表明:产粘菌生产的酸奶口感不同于非产粘菌生产的酸奶,而且凝固状态好,乳清析出少,能达到最佳效果。使用产粘的乳酸菌可以大大降低酸奶的乳清析出,所产生的胞外多糖能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可以强化凝胶结构,从而使乳千物质对缩水作用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自溶对干酪的成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但对生产发酵剂却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了培养时间对乳酸杆菌LB-3自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迟滞期向对数生长期的过渡时期乳酸杆菌LB-3的自溶度最大,有73%的菌体发生自溶。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对乳酸杆菌LB-3在自溶期间菌体细胞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在自溶过程中乳酸杆菌LB-3菌体细胞变得透明,细胞质浓缩.而且部分细胞壁被自溶酶水解掉。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Lactobacillus sakei 1, a bacteriocin-producing (bac+) lactic acid bacterium (LAB), isolated from Brazilian fresh pork sausage to inhibit two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s (serotypes 4b and 1/2a) on cooked, sliced vacuum-packaged ham. L. sakei ATCC 15521 was used as a non-bacteriocin producer (bac). L. monocytogenes (ca. 2 log CFU/mL) and LAB (ca. 6 log CFU/ml) were inoculated on the sterilized ham, vacuum-sealed and incubated at 8 °C for 10 days. A treatment with the bacteriocin Chrisin (UI/ml) was included. Both L. monocytogenes strain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either bac+ and bac LAB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L. monocytogenes alone). Using a bacteriocinogenic strain of LAB did not offer an additional barrier to listerial growth in the studied mea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Chrisin did not affect at all the growth of L. monocytogenes.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13株食品常见乳酸菌为研究对象,考察酸和盐胁迫对其活性的影响,探究这13株乳酸菌的最适酸、盐生长条件及耐酸、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适当的低盐浓度(1%、2%)对部分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最适盐浓度为1%,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最适盐浓度为2%;盐浓度进一步增大,13株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盐浓度为10%时,除戊糖片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嗜热链球菌和乳酸片球菌外,其余9株菌的生长抑制率都>95%。当pH值为5~7时,13株乳酸菌都生长良好,pH=6时,7株乳酸菌活性均最高;随着酸胁迫的增强,13株乳酸菌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大;pH为1~3时,13株乳酸菌的生长抑制率都>90%,高盐及高酸对9株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4株球菌。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抗真菌活性及其抑制真菌毒素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3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细胞壁与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结合来清除介质中的毒素危害。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和清除霉菌毒素的能力显然受到菌株、细胞浓度、细胞处理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新型发酵乳菌株筛选过程中应该考虑乳酸菌菌株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对乳酸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初步探索了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a)、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三种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添加量在100~1 000 μg/mL时,对三种乳酸菌均有显著促进其生长并提高其菌液活菌数量的作用(P<0.05);当二氢杨梅素添加量>1 000 μg/mL时,对三种菌的生长和菌液中活菌的数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对二氢杨梅素最为敏感。在发酵后的菌液分析中,未明显观察到二氢杨梅素含量的降低,说明二氢杨梅素通过对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影响乳酸菌生长。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