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某巨型计算机机液冷系统的设计说明,阐述了液冷系统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工程实施过程,谨此为同类型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一种刀片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对系统各部分的流量及管径进行了设计,同时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来验证其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液冷方案相比风冷方案能够将刀片内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支持的功率从165 W 提升到300 W,采用铲齿冷板和水工质并将流量控制在1.5 L/min 以下能够提高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最后对比分析了液冷和风冷系统的成本,液冷系统成本回收时间约为2.5年,长期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张荣 《电子机械工程》2010,26(5):31-33,48
研究了液冷源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给出了液冷源系统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的设计思路。其中,一级模块为单个液冷源设备,通过分流系统串并联来构成不同散热能力的大型液冷源系统;二级模块为供液、散热及电气控制模块。通过一二级模块的不同组合与搭配就可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不同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其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当前主流的电池热管理方式为液冷板安装于电池模组上壳体中,位于电池模组下方,这种布局方式,如果液冷板发生泄漏,冷却液会直接漏入电池模组上壳体中,对动力电池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本文简要阐述一种干湿分离的动力电池液冷方案[1],即在水冷系统与电池模块之间增加一层隔离板,类似“三明治”结构,热传导路径:模组底部—导热材料—隔离板—导热胶—液冷板,可以达到“干湿分离”的效果,即使冷却液泄漏也不会影响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温度控制系统的时滞、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PID的液冷控制方法.由于空中环境复杂,液冷系统中散热效率与飞行高度、速度等关系很大而且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也无法给控制系统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性和函数逼近能力,结合PID控制器,可以动态调节PID参数,使系统达到优秀的控制效果.实验...  相似文献   

6.
徐晓明  赵又群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3):313-316,321
选取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2并12串的电池模块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是随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而是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进液流量为450L/h时满足最佳散热要求,同时也具有最佳的散热效率;电池模块中部间隙增大4mm时的散热性能同样不是随着进液流量增大而改善的,与原电池模块相比,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有所降低,散热性能得到改善;35℃环境温度下,相同进液流量时的电池模块内部温差较室温时变大,
可见冷却液温度过多地低于环境温度并不一定会改善电动汽车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
而45℃环境温度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更差。所得结论为液冷系统散热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功耗和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款新组合形态的液冷板——均温板(Vapor Chamber,VC)复合微通道液冷板。首先介绍了均温板复合微通道液冷板的设计方法,接着开展了仿真评估,最后进行了测试及回归分析。测试结果表明:VC复合微通道冷板能解决单芯片功耗650 W、热流密度100 W/cm2的散热问题,此时VC复合微通道液冷板底面温度为63.3?C,热阻只有2.815E-2?C/W。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热源功耗的增加,液冷板热阻减小,散热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某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参数选型而确定1P105S电池单元布局形式,设计了宽式和窄式两种液冷散热流道,并于1.5C充放电倍率时分别在25℃、45℃环境温度下对该电池组进行了温度场仿真以及在0.5m/s和1m/s入口流速下对流道流体进行了速度场仿真,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相同温度、入口流速下,窄式流道液冷散热系统有更好的散热效果;窄式流道内部流体温度均匀性更好,可更好地降低电池组内部温差;窄式流道内部流体最高流速更高,冷却液流动性更剧烈,可带来更高的换热效率;当环境温度达45℃时,电池组温差超过5℃,可能会降低锂电池组性能、缩短循环使用寿命,需进一步改进液冷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某型号飞机发电机性能测试需要,采用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为核心开发了液冷式模拟负载控制系统,用来完成发电机投入使用前的测试工作.液冷与RS485总线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大功率负载低温工作与远程集中式控制,满足了机载试验的特殊性.经过实际运行和试验,系统达到测试要求,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液冷源低温环境下冷却液的预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电制冷片的预热方法。并利用热电制冷片的可逆性,实现制冷功能,改善了液冷源的高温性能。本设计与其他液冷源系统相比,没有电热元件与冷却液的接触、无需制冷剂、无污染、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寿命长。同时,减小了液冷源的重量和体积,降低了液冷源的电功率消耗。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电子设备中大量采用冷板类构件,而冷板的冷却流道排布密集,结构复杂,内部洁净度一旦失控,液冷系统堵塞、泄漏等故障就将发生,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为提高液冷系统密封性及运行可靠性,针对液冷冷板制造加工过程的污染高风险工序环节,开展机加工过程防护技术、高效清洗技术和流道洁净度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试验验证和电子设备研制实践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可有效控制加工过程的切屑、油污、切削液等各类污染物残留,有效提升冷却系统的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目前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应用需求,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加固型液冷模块。将所有元器件均浸没于模块的冷却液中,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强制冷却液流动,加速带走模块内各芯片产生的热量,有效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功率密度高、器件局部过热、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提高了计算机整体的散热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最终浸没式液冷模块试制成功,注满冷却液,并满足项目各项指标要求,可为后续浸没式液冷技术在加固计算机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机动型车栽电子设备冷却系统的冷却形式,重点以某大功率全固态干扰发射车为例重点讨论了车栽雷达等电子系统液体冷却系统的构成和高发热密度器件的热控制形式,分析了车栽液体冷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分析了车载雷达液冷源设计中存在非标定制、种类多样的问题,根据液冷源的产品特点,重点针对高度受限的液冷源开展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研制了一种基于R410a制冷剂的30 kW标准制冷模块,并开展了制冷模块的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和集成验证。该标准制冷模块可通用、可互换、数量可编辑、可扩展,适配于不同规格的液冷源,可大大缩短液冷源的研制周期,降低研制和维护成本,为液冷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车载雷达液体冷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车载雷达发射系统中的电子器件冷却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车载液体冷却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论证了车载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切割效率、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指出采用切割效率作为工作液失效的表征更为直观和准确。比较了加工中复合工作液电导率、蚀除产物浓度、pH值、黏度与切割效率的变化关系,并从蚀除产物、浓度、电化学等方面分析了工作液电导率变化的原因,指出加工中电解作用产生的铁离子等对工作液电导率的上升起着主导作用,电导率与切割效率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电导率可作为衡量复合工作液失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IGBT用水冷板式散热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力电子设备功率密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散热设计成为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关键瓶颈。文中以冷板式强迫液体冷却系统的数值模拟为例,介绍了冷板式强迫冷却系统的优势以及该系统数值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具体IGBT模块进行的散热仿真模拟验证表明,水冷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模块化强、散热效率高、能耗低、噪声低、占地空间小等众多优势,可以很好地控制高功率模块中IGBT芯片的温度,有利于IGBT模块等器件长期安全可靠稳定地工作,可降低模块的故障率,提高整机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