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段储集层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范围大,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界限模糊,易造成部分油层的错判或漏判。为解决该问题,应用轻烃录井技术,结合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以长9段已试油的32口井80个试油层的不同储集层轻烃谱图特征为统计分析对象,形成了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谱图特征以及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反映油、水特征的敏感参数分析,通过参数优选,建立了甲苯与正庚烷比值(Tol/nC7)和正庚烷与甲基环己烷比值(nC7/MCYC6)轻烃录井解释评价图板。生产实践表明,轻烃录井谱图特征识别与解释评价图板相结合,可实现该地区延长组长9段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火成岩孔洞-裂缝型(统称为裂缝)储集层评价及流体识别一直是录井工程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借鉴功指数比值研究成果,在阐述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功指数识别裂缝原理的基础上,将该参数用于中拐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裂缝识别及评价。首先,探索火成岩储集层油气显示段功指数比值与测井视声波、视密度及测井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相关性较好,为此依据测井评价标准建立功指数比值物性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功指数比值与录井含油性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比值-气测显示厚度比图板,该图板区分油气层与非价值层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84.4%,对当地两口近期完钻井的解释评价结论亦与试油结果相符,较好地满足了该地区火成岩裂缝储集层解释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3.
白秋阳 《录井工程》2014,25(3):56-59
吉林探区让字井地区水平井录井作业捞取的岩屑细小、混杂,加之钻井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润滑剂,造成部分井录井过程中岩性和油气显示识别困难,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符合率低。针对该地区水平井录井的局限性,结合水平井试油井段测井、录井综合解释和试油结论,分析了油水同层、差油层和干层(水层)的轻烃分析谱图特征,并在轻烃录井解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15个轻烃解释评价图板的可行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图板属于拓展性尝试),从中优选得到4个适合该地区泉四段扶杨油层的轻烃分析解释评价图板,其解释符合率为80.56%~88.90%。虽然轻烃谱图特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其与图板法结合进行综合解释仍可实现准确识别。新钻水平井RP 2井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但解释结果与试油井段试油结论相符,而且对较长试油井段内不同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北部玉北区块深层二叠系稠油储集层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微弱,呈C_1相对含量低、C_2相对含量较低和重组分含量高的特征,岩石热解分析以S_1、S_2峰为主,属于一种特殊烃组分的储集层,采用常规气测或岩石热解单一录井方法建立的图板难以有效识别流体性质。在分析该区块10口井15层试油层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气测与岩石热解录井参数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气测与岩石热解各自常规图板类型统计分析,筛选出区分油层、差油层、干层明显的两个特征参数——C_1/C_3和P_g,建立了气测与岩石热解参数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为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回判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6.7%,2015年新井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7.5%。虽然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但有时会出现油层与干层重叠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录井的荧光分析、岩心观察以及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解释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5.
虽然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常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均以单点气体检测分析数据为数据源,对单层连续数据的变化分析只能通过逐一绘制出单层中每个点的图板来进行,气测参数在单层中的变化情况既不直观也不规则,且参与解释评价的气体参数有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借助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的Excel的"图表向导"工具"雷达图",创建了气测录井环形网状解释图板.作为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尝试以特定地区的油气显示气测录井数据为统计分析依据,将多个连续的气体参数或比值通过环形网状结构集合到一个图板上,进而根据气体参数在图板上的变化规律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的创建不仅为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而且对于其他录井技术解释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含气砂体具有规模小、厚度薄以及储集层隐蔽性强的特点,给气层的识别与解释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情况.在尝试应用常规气测解释方法结合已试气结论与采气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解释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对62个所钻地层全烃、测井自然伽马和盖层与储集层钻时比值以及试气或呆气层产能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全烃、钻时比为主,以测井自然伽马为辅并结合岩屑录井手段的综合解释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识别与解释评价图板以及解释评价步骤。该综合解释方法在后续208层录井解释应用中,解释符合198层,符合率为95.2%,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气层的产能类型,不仅为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对于录井进入不同地区作业,如何借助原有解释评价方法建立适应该地区的解释评价方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店地区部分地球物理测井、录井解释为油层的显示层试油结果为干层,导致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针对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在相邻区块解释起着独特的作用,但在马店地区应用效果较差的实际,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概况和解释难点后,通过分析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对岩石热解分析值反映储集层物性原因进行探讨,转变传统岩石热解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固有思维,依据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分析结果及岩石热解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岩石热解录井S_1与反映岩石物性的油气产率TPI解释图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三边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应用传统的气测录井图板解释符合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强解释评价方法的研究。为了探讨能有效识别延长组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收集了该区内24个已获试油验证储集层的气测录井资料,构建全烃峰基比、充注系数和能量系数3个参数,绘制重-中烃比率和轻-中烃比率交会曲线,建立解释图板和解释评价标准,系统地开展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现场应用实例证明,这种解释评价方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利用录井资料进行火成岩储集层物性评价存在的技术欠缺,基于钻井工程的机械比能原理,通过一定算法并结合解释评价技术,建立了基于录井工程参数的火成岩储集层机械比能物性评价技术。其中,机械比能比值法与功交汇法是可以相互印证的两种物性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物性解释的准确性,机械比能比值是评价所依据的定量化标准,火成岩储集层物性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共同形成物性评价技术。该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滴南地区试油选层应用效果较好,已推广至准噶尔盆地其他区块的火成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在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中,由于频繁起下管柱,使试油周期延长,对测试层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测试资料准确性,影响了试油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射孔、测试、压裂与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一体化联作工艺,并在霍20井进行了成功实施.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产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During his visit to Central Asian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3,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major initiatives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buil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MSR)".With the historical imprint of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cooper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相似文献   

13.
石油和天然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油气储运工作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做好油气储运工作首要要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同时也要避免储运过程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服务分公司在科研项目进展、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介绍了该公司在建立并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文章认为,公司制度和政策向创新者及科研工作者的倾斜,是公司科研水平提升与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东 《断块油气田》1996,3(5):33-36,43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多次地质运动作用下,地质构造下分复杂,形成了多元复合成烃,多期运聚平衡,多套油层系,多种成藏类型的复杂断块和复式油气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些技术评审专家、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科技查新定位及认识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石油企业科技查新特点,明确提出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即查新机构应重点加强查新规范化标准建设,主要包括规范创新点表述方式、建立查新结论评价标准、检索词标注规范、科学技术要点表述规范,以及不同创新方式论证规范等。这对于有关各方达成共识、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在科技管理环节中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科技查新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Spices and herbs can contain toxin-producing bacteria and moulds, which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 for consumers and contribute to food spoilage and shelf-life reduction.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work were (i) to determine the occurence and level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ii) to charactize the incidence and diversity of B. cereus emetic toxin (ces, CER), and diarrhoeal toxin-encoding genes (entFM, nheA, hblC, cytK) and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producing B. cereus strains. Black ground pepper samples showed the most contamination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B. cereus 2.49 log10 CFU/g. Moreover, cumin contained the most prominent mould concentration level of 3.6 log10 CFU/g. The most common moulds were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spp. Compared to packaging type, all products acquired from the local market, except curry for B. cereus, exchibit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 cereus and moulds. Four genes were identified – 96% of B. cereus strains contained entFM, 94% nheA, 56% hblC, 42% cytK. None of the samples contained emetic toxin-encoding genes (ces, CER). Toxigenic potential of Hbl toxin was found in 72% of B. cereus strains. Different temperature, moisture levels and hygiene practices were observed at places of sale in local markets thus facilitating conta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lds. Moreover, the presence of B. cereus and its ability to produce toxins in spices and herbs, may suggest the need to establish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mould and spore-forming bacteria in spices and herbs.  相似文献   

18.
19.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的新认识促使深水—超深水区与湖盆中心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