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迁焦环评及常规化限产导致焦炭结构变化,加上高生矿比例、原料种类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采取强化铁前一体化运作、外购焦炭质量评价排序、改善烧结矿质量、优化炉料结构等措施,为3号高炉强化冶炼奠定基础。3号高炉强化冶炼操作要点是,坚持“低耗、高效”方针,以控制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为基础,提高煤气利用率为目标,选择适宜的热制度和造渣制度,并通过炉缸活跃性评价指数HAI提供预警管理,避免炉况出现波动。采取上述措施后,3号高炉实现了复杂原燃料条件下的炉况稳定顺行,取得了日产量提高180~272 t/d、燃料比降低22.2kg/t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7,(1)
对涟钢7号高炉活跃炉缸的措施进行了总结。7号高炉因处理炉墙结厚,边沿气流过分发展,中心气流严重不足,且长期慢风操作,反复处理导致冷却壁和风口破损漏水,高炉炉芯温度持续下降,炉缸工作状况恶化。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强化高炉操作管理等措施,7号高炉炉芯温度止跌回升(由375℃回升到575℃,再到700℃以上),炉缸工作状况明显改善,利用系数达到2.41,燃料比降至515.83 kg/t。  相似文献   

3.
刘洋  高鹏  陈军  刘响 《炼铁》2022,(1):10-13
对马钢4号高炉提高冶炼强度的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克服环保限产、原燃料质量下降等不利因素,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过程管理、优化调整送风制度和布料制度、稳定炉热和造渣制度、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及保持炉缸活跃、充分发挥新设备优势、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模型等措施,炉况持续稳定顺行.2021年2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75t/(m...  相似文献   

4.
左俊  尤石  赵世丹 《炼铁》2023,(2):1-4
马钢2号高炉自2018年以来炉缸工作状态持续下降,2019年8月炉芯温度一度下降至300℃以下。炉缸工作状态差的原因主要是铁水钛含量高、装料制度不合理和鼓风动能偏低。通过采取优化铁水成分改善流动性、调整装料制度优化两道气流、积极用风提高鼓风动能等技术措施,高炉两道气流趋于稳定,炉缸工作状态逐步好转。2020年5月炉芯温度明显回升,持续保持在400℃以上。随着炉缸的活跃,炉况明显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10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4t/(m3·d)、燃料比522kg/t、焦炭负荷4.40。  相似文献   

5.
徐飞 《炼铁》2020,39(3):26-29
简要阐述了宝钢4号高炉炉体热负荷计算及分布状况,认为炉墙渣皮脱落、气流冲刷和耐材侵蚀是导致热负荷升高的原因。通过采取控制好边沿气流强度、保持良好的压量关系和改善炉体冷却水分布等措施,优化了炉体热负荷分布,实现了高炉持续稳定、高产、低耗和长寿的目标。4号高炉日产量基本在10500~11500t/d,燃料比控制在475~485kg/t。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9,(4)
因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特殊性,大型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一直存在效率低、消耗高的问题。西昌钢钒2号高炉通过采取持续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送风制度提高炉缸活跃度、优化装料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以及提高风温、富氧率、顶压等强化冶炼措施,2号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扭转了之前稳定性差、炉况频繁波动、生产效率低、消耗高的局面。在综合入炉品位仅51%~52%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2.6、燃料比530~540kg/t。  相似文献   

7.
《炼铁》2017,(3)
对莱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低燃料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第2层侧壁温度出现阶段性上升,对其进行控制后高炉燃料比升高较多,认为入炉原燃料质量波动和冷却壁损坏影响操作炉型是制约2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采取及时确定焦炭水分、时间布料法、稳定边沿气流、快速更换炉身上部冷却壁等措施,实现了低燃料比冶炼的目标,2016年1月燃料比逐步降低至504kg/t。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9,(4)
柳钢2号高炉由于原燃料条件的变化,各项操作参数与冶炼强度匹配性较差,炉况发生失常,主要经技术济指标下滑。采取改善入炉原燃料条件、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改造、优化操作制度及加强日常制度化管理等一系列强化冶炼的措施后,高炉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渐改善。2018年11月,高炉平均日产量达到7200t/d,相对2016年、2017年均有大幅提高;平均风温稳定在1200℃以上,煤比在157 kg/t左右;铁水[Si]稳定在0.50%以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韶钢8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管理措施和操作实践。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实现低渣量冶炼,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稳定炉况;提高热风温度、适宜的富氧,实施低硅冶炼技术,加强炉外出铁的管理,不断提高煤比、降低焦比,使8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505 kg/t左右,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消耗及成本,使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8,(4)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min、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9~62m/min、透气阻力系数在3.4~3.7,高炉日产量较调整前提高329 t/d、燃料比降低11 kg/t、焦比降低34 kg/t、煤比提高23 kg/t。  相似文献   

11.
《炼铁》2017,(4)
对邯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7号高炉以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监控炉缸活跃程度、保持铁口稳定等为核心的生产基础管理体系,以定期监控水质、增加炉缸热电偶数量、监控炉缸炭砖残厚、完善炉缸炭砖监控标准等为重点的冷却系统监控体系,并总结了成功处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经验。目前7号高炉炉底炉缸温度基本稳定,2016年日产量5150t/d,焦比330kg/t,燃料比517kg/t。  相似文献   

12.
对韶钢7号高炉(2200 m~3)炉役后期强化冶炼的措施进行了阐述。针对7号高炉的炉型特点,通过采取改善入炉原燃料质量、优化操作制度、强化操业管理等措施,稳定了煤气流,形成了中心开放、边沿稳定的合理煤气流分布,确保了炉况稳定顺行。7号炉在炉役后期强化冶炼时,日产量显著提升,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2.413提高到2017年(1-5月)的2.72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煤气流分布对高炉冶炼的影响,针对韶钢8号高炉煤气分布特点,2012年下半年从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缸状况、原燃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后,高炉煤气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煤气流分布稳定合理,形成了稳定的平台漏斗料面结构,炉缸工作状态进一步得到改善.高炉煤气利用率由48%提高到49.5%以上,燃料比由520kg/t.Fe下降到500 kg/t.Fe,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良好,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4.
滕召杰  陈建  郭宏烈  郑凯 《炼铁》2019,38(5):38-41
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内压差长期处于190kPa以上,严重制约高炉强化冶炼。为降低压差,主要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矿石角差、拓展矿焦平台,改善煤气流分布;调整送风参数,提高鼓风动能,增加风口长度,活跃炉缸状态;优化出铁制度,控制合理的铁水温度,保证渣铁及时出净;保证入炉原燃料质量稳定。炉内压差由190 kPa以上降低到160kPa后,1号高炉基本实现稳定顺行,焦炭负荷5.5,焦比291kg/t,煤比188kg/t,燃料比498 kg/t。  相似文献   

15.
郑明泉  高冰 《河北冶金》2021,(5):45-48,59
针对3200 m3高炉自产干熄焦配比低、落地矿配比高以及炉缸侧壁碳砖温度升高等问题,采取了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操作制度、改善出铁组织、优化护炉方法等措施,炉缸活跃性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兼顾了高炉长寿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高炉炉况持续向好.2020年1~6月完成煤比154 kg/t,燃料比511 kg/t,利用系数2.52...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首钢股份1号高炉钛矿护炉期间各生产指标,如风量、冶炼强度、燃料比、铁水温度、[Ti]及炉缸炉底钛沉积量等的变化状况。钛矿护炉为期10天,钛矿配加量由常规护炉的1.5t/批,提升至强化护炉的2.5t/批;风量由4777m3/min减小到4744m3/min,透气性明显变差;冶炼强度出现小幅度下降;燃料比未出现明显变化;铁水温度及[Si]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钛矿护炉前期,[Ti]含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炉缸炉底钛沉积量在短时间内由2t/d上升到14t/d左右,容易引起炉况波动,应该密切关注炉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包钢4号高炉由于原燃料质量的波动、外部设备故障率较高,炉况稳定性一般,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始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稳定的操作炉型、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是高炉生产过程中提产降耗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质量管控、优化上下部调剂、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4号高炉实现了顺行周期的有效延长,提产降耗效果显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4号高炉平均日产量6486 t/d,利用系数较2019年累计提高0.232t/(m3·d),燃料比540 kg/t,较2019年累计降低9.55kg/t。  相似文献   

18.
韶钢8号高炉于2020年12月25日停炉中修,集中更换烧损的8、9段冷却壁,同时对炉缸进行整体浇筑,快速恢复炉型;在线对热风炉进行修复,将风温从1 160℃提高到1 200℃。高炉投产后,实现了高炉炉型快速修复和热风炉在线修复,且通过加强原燃料质量管控、提升高炉操业能力和强化炉前出铁管理等措施,使得高炉炉况长周期稳定顺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燃料比从原来506 kg/t下降至499 kg/t,达到低燃料比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莱钢3200m3高炉2014年在入炉综合品位55.32%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开发煤气流控制模型、改善炉缸活性、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2.456 t/(m3·d)、焦比340.5 kg/t、煤比175.4 kg/t、燃料比515.9 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高炉经济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炼铁》2017,(6)
对西昌钢钒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优化上下部调剂、优化炉腹煤气量指数等措施,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提高,燃料比从2014年的556kg/t下降至2016年的544kg/t。实践表明:在综合品位、熟料率提高等精料条件下,上部进行大批重、大角度、宽平台操作,下部适当提高风速和鼓风动能,是提高产量、降低燃料比的关键措施;1号高炉低燃料比操作的合适炉腹煤气量指数范围在65.01~69.32 m/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