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粗轧生产中的扣头和翘头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头和翘头是粗轧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影响扣头和翘头的因素复杂多样,扣头和翘头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粗轧R2打滑是热轧区域常见问题,前期主要依靠人工识别及控制,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粗轧轧制过程中打滑自动识别的思路及算法,即通过轧后板坯中心线偏差波动值的大小判断此块板坯轧制过程中是否存在打滑,从而对后续带钢在粗轧轧制前,自动实现降负荷、降速等措施,提升粗轧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及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八钢热轧厂粗轧机轧制中间坯翘扣头现象进行分析。针对热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间坯翘扣头现象从工艺设备的特点及中间头部状态控制机理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断裂的问题,通过观察裂纹缺陷的宏观、微观形貌,以及分析其热轧工艺和化学成分,找出了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板坯导热系数小且冷装以及加热速率快导致板坯内应力过大,使板坯在加热炉内产生微裂纹,并在粗轧过程中不断扩展,是造成热轧中间开裂的主要原因.板坯热装,降低加...  相似文献   

5.
杨正波 《梅山科技》2006,(B11):20-23
应用MARC/autoforge商用有限元软件,对长方形轧件在热轧粗轧过程的宽度变形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模拟。简介了宽展的种类及其组成,模拟研究中主要计算了板坯在粗轧过程中的宽展量。分析计算说明,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板坯宽度变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轧粗轧道次由原有的“3+3”轧制变更为“1+3”轧制后,“1+3”工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扣头、头尾窄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新工艺使用后带来的部分问题,为“1+3”工艺的顺利使用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热轧极薄规格产品和冷轧深冲系列钢板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7.
热轧带钢镰刀弯大小是评价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状态直接决定了产品镰刀弯程度。针对梅钢1780热轧产线缺少镰刀弯评价的现状,开发了粗轧板坯镰刀弯评价系统,该系统可客观定量地评价粗轧中间坯的板形质量。通过对比试验定量验证了垂直辊系间隙精度、辊面氧化膜均匀性、阶梯垫表面清洁度等因素对粗轧板坯镰刀弯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改进,使粗轧板形得到明显改善,头部中心偏移最大值小于40 mm块数命中率从45%提升至75%。  相似文献   

8.
由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SDI)三电总承包的天津天铁冶金集团1750热轧带钢工程于2007年8月5日正式投运生产。该工程是CISDI继新疆八一钢厂1750热轧带钢工程去年成功投运后,又一个顺利投运的三电及液压系统总承包的大型热轧带钢工程。作为热轧带钢质量监控的轧线仪表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包括粗轧机轧制力检测装置、测宽仪、测速仪和精轧机轧制力检测装置、多功能仪、平直度仪,及板坯称重、钢卷成品称重、全线8台红外高温计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常困扰热轧生产的粗轧板坯镰刀弯缺陷,本文结合弹跳方程和解析法,分析了引起板坯镰刀弯的主要因素——轧机两侧纵向刚度偏差、来料楔形及轧件运行走偏,分别计算了其对应的调整量,建立了基于轧机两侧轧制力差的镰刀弯调平控制模型.该模型可反映轧机两侧纵向刚度差、来料楔形及轧件运行走偏等主要因素与镰刀弯的定量关系,进而计算出控制镰刀弯的粗轧机各道次辊缝倾斜调整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离线验证对比,实测值与计算值比值平均为0.977,结果表明镰刀弯调平模型能够预估板坯各道次辊缝倾斜调整值.将模型投入2250 mm热轧机组使用后,板坯镰刀弯弯曲量未达标率从24.88%下降到6.62%,提高了镰刀弯控制效果,使粗轧板坯镰刀弯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热轧氧化铁皮的分类和组成,分析了板坯在粗轧区氧化铁皮产生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某热轧厂2250生产线,通过保障粗轧区除鳞系统压力、喷嘴等相关设备功能精度、优化设计除鳞时序、优化轧辊使用以及合理控制过程温度等工艺控制措施,降低了氧化铁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汪净 《中国冶金》2018,28(5):54-57
涟钢2 250热轧板厂是国内设计制造的常规热轧生产线,只配置了一架粗轧机,粗轧工作辊相对于其他配置两架粗轧机的热轧线磨损要大。生产线为了降低辊耗和减少粗轧换辊次数,增加粗轧工作辊过钢量,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轧辊事故增多和精轧前机架出现明显中浪。通过对粗轧工作辊过钢量、磨损量和消耗量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摸索出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其对粗轧工作辊过钢量进行规范后,轧辊事故同比减少了58.28%,精轧前机架出现浪形的现象明显减少,成功解决了粗轧工作辊消耗与产品质量、轧辊安全使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粗轧板坯表面裂纹检测与控制系统为国内首次应用于热轧产线粗轧位置的表面检测系统.该系统最大可检测宽度为2250 mm的板坯,最小可检测尺寸为0.28 mm×0.28 mm的缺陷.采用多方位防护措施,保证了恶劣环境下图像采集的稳定性,且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对拼接图像提取纵向边缘信息来对图像缺陷进行检测.另外,该系统可将出现重...  相似文献   

13.
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明  李明雷  肖宏 《钢铁》2011,46(5):49-52
  针对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预报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板坯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过程,分析了板坯立轧过程轧制力预报精度低的原因。通过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板坯立辊轧边时计算变形程度的新方法,并通过回归得到了适合板坯立轧轧制力计算的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公式,进而得到了新的轧制力计算公式。经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明显提高了立轧轧制力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由于带钢热连轧粗轧压下量较大、除鳞不干净、温度较高,容易生成氧化铁皮,均导致了钢坯与轧辊的摩擦系数低,所以粗轧阶段容易出现打滑事故。由于粗轧板坯较厚,  相似文献   

15.
粗轧机前后工作辊道承担着将板坯送入、送出轧机的重要任务,现场由于板坯扣头、冲击惯性及辊道自身结构的原因,频繁出现辊道螺栓松动、辊道电机跳闸造成设备故障停机,甚至导致电机输出轴断裂等事故。本文从粗轧板坯扣翘头控制及改善辊道结构等方面入手,对粗轧R2轧机辊道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辊道运行稳定性明显增加,确保了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6.
常志明  胡雪松 《梅山科技》2005,(1):36-39,45
从热轧的几年来生产实际出发,从影响板坯长度提高的设备因素、轧制工艺稳定性、用户需求、板坯通用性、计划编排组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还指出了热轧粗轧和精轧主电机等进行技术改造对提高坯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素体SUS430的加热及变形特点,结合1 780 mm热轧生产线特点,重点从粗轧工艺模型方面介绍了优化粗轧轧制道次及提高宽度控制精度两方面内容:通过减少粗轧道次,缩短粗轧轧制时间,提高精轧开轧温度,以提高热轧产能;另外,在铁素体SUS430坯料宽度波动比较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热轧宽度模型控制参数来提高带钢的宽度控制精度。结果表明对原有不锈钢430轧制工艺的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提高了不锈钢430的产能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热轧产线在生产高级别厚规格管线钢时精轧工序内发生的板坯扣翘头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管线钢板坯上下表面温差大、辊径差异、轧制线标高、辊面摩擦因数等是导致带钢头部弯曲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轧制理论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指导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纯21%Cr铁素体不锈钢精轧温度对织构演变规律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将粗轧板坯切块并在900~750℃范围内进行精轧,随后经相同的热轧退火、酸洗、冷轧及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试样的宏观织构、显微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轧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的织构演变有重要影响,降低热轧精轧温度有利于增加热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冷轧及冷轧退火板的织构分布具有明显的遗传性,热轧板中较高的{111}再结晶织构组分,促进了冷轧退火板中{111}再结晶织构的生成,从而提高了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20.
康玮 《山西冶金》2005,28(2):24-25
太钢1549mm热连轧机2002年技术改造后,其粗轧R0轧机在轧制180mm~200mm厚、1240mm宽规格的Ni系不锈钢连铸坯时,第一道次产生严重扣头现象,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针对这种情况,QC小组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设备及加热工艺两方面,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