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菌发酵冬瓜汁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乳酸菌发酵冬瓜汁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及风味物质对冬瓜汁接种发酵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菌种配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条件及添加乳糖和红辣椒等风味物质对乳酸菌发酵冬瓜汁饮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冬瓜汁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菌种配比(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为1∶1,发酵温度为35℃,添加1.00%乳糖和1.50%辣椒并发酵2d。  相似文献   

2.
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经过驯化,选用冬瓜汁为原料进行发酵制备冬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确定了冬瓜乳酸发酵的工艺条件,即乳糖添加量1.0 %,接种量5 %,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白砂糖为甜味剂,添加量为7 %,发酵后制品的杀菌温度90 ℃,杀菌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3.
探讨以小麦草为主要原料,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再经调配、灌装、杀菌等工艺加工生产小麦草发酵饮料。试验表明,榨汁后小麦草汁中护绿剂NaCl最佳添加量为2.0 g/L。小麦草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40 ℃,发酵时间为14 h,蔗糖添加量10%;小麦草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发酵小麦草汁50%,苹果汁添加量10%,柠檬汁添加量1.5%,微晶纤维素添加量0.25%。通过该工艺生产出的饮料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无沉淀,色泽为小麦草汁明亮的浅绿色,酸甜适口,同时具有小麦草汁及乳酸发酵产生的独特香气。成品经实验室检测,总酸含量为0.79%,感官评分为92分,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发酵饮料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王紫琳  方冉  赵存朝  杨敏  陶亮  田洋 《中国酿造》2022,41(12):216-222
为开发一款特色雪莲果植物发酵饮料,研究以雪莲果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NCC194165为发酵菌种,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蔗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雪莲果植物乳杆菌饮料感官评分、总酸的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工艺条件,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最优雪莲果植物乳杆菌发酵饮料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8%、阿拉伯胶添加量0.6%、植物乳杆菌BNCC194165接种量1%、37℃发酵14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产品色泽鲜艳明亮,酸甜适中,清新爽口,组织状态均匀稳定,具有典型的雪莲果清香,感官评分达到最高(87.42±0.32)分。该产品的研发对延伸雪莲果产业链、丰富特色果蔬发酵饮料品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打瓜和软枣猕猴桃为原料,选定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糖化液与打瓜软枣猕猴桃汁比例以及果胶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研发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2×107 CFU/mL,发酵时间为12 h,糖化液与打瓜软枣猕猴桃汁比例为0.97:1 (v/v),果胶酶添加量为15 mg/100 g,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4.0±0.2)分,所制得的饮料成品颜色呈淡黄绿色,风味纯正,酸甜适中,澄清无沉淀,且具有打瓜和软枣猕猴桃的果香,并且与发酵所产生的香味混合,口感新鲜细腻,余味清爽。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贝母-雪梨汁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可促进贝母-雪梨汁复合物中多酚、黄酮的释放,经普鲁士蓝法测定证明其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以多酚、黄酮含量为指标,选择植物乳杆菌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以及贝母添加量为单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获得促进贝母-雪梨汁多酚、黄酮释放的最佳工艺条件:乳酸菌接种量5%,蔗糖添加量1.5 g/L,发酵时间41 h,贝母添加量0.3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贝母-雪梨汁抗氧化性能与未发酵样品相比大幅提高了23.1%。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副干酪乳杆菌SR10-1发酵刺梨-猴头菇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本试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刺梨、猴头菇、白砂糖为原料,接种副干酪乳杆菌SR10-1进行复合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刺梨-猴头菇复配质量比、副干酪乳杆菌SR10-1接种量、发酵时间及白砂糖添加量4个因素,以多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对刺梨-猴头菇复合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刺梨-猴头菇复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刺梨-猴头菇复配质量比2.6:1、副干酪乳杆菌SR10-1接种量2%、发酵时间4.6 d、白砂糖添加量18.5%。在此条件下,刺梨-猴头菇发酵饮料的多糖含量为9.10 mg/mL,感官评分为89.34分,Vc含量为243.57 mg/100 mL,SOD含量为5377.64 U/g组织湿重。刺梨-猴头菇复合发酵液色泽鲜亮光泽、香气浓郁协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的风干羊肉干味道鲜美,且色泽诱人,卖相较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试验主要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干羊肉干工艺。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发色温度、VC添加量、发色时间、接种量对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干羊肉干工艺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干羊肉干工艺,即发色温度29℃,VC添加量0.03%,发色时间14 min,接种量0.3%。  相似文献   

9.
将盐渍辣椒汁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主料,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磷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碳源、氮源、磷源的最优添加量与配比,得出盐渍辣椒汁发酵培养基培养植物乳杆菌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1%的植物乳杆菌培养24h后,在葡萄糖添加量为2.5%,细菌学蛋白胨添加量为2.5%,磷酸氢二钠添加量为0.2%,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自然条件的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香蕉和金针菇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发酵菌种,在单因 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香蕉金针菇饮料的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香蕉汁∶金针菇汁 为4∶1(mL/mL),发酵剂接种量4%,蔗糖添加量5.5%,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37 ℃,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香蕉金针菇饮料的感官评 分为93分,乳酸含量为7.21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黄原胶和卡拉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04%和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发酵条件对猕猴桃饮料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猕猴桃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猕猴桃饮料,以猕猴桃发酵饮料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并对猕猴桃饮料发酵前后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猕猴桃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液初始pH 5.5,发酵时间21 h,接种量为1.6%(v/v),该条件下发酵的猕猴桃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高达90.28%1.43%,较发酵前65.47%1.12%有显著提升(P<0.05);O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黄酮含量分别由42.67%0.78%、(3.210.01) mg/mL提高到61.21%0.94%、(3.670.02) mg/mL;pH值由5.480.01降低到3.730.01;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由13.26%0.01%、(60.582.14) mg/100 g下降到12.98%0.01%、(58.391.22) mg/100 g,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最佳发酵条件下制备的猕猴桃发酵饮料抗氧化较强,总黄酮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嗜酸乳杆菌发酵大豆酸凝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在豆乳中的生长情况,考察了温度、接种量、木瓜汁添加、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复配比例对发酵的影响,最后根据发酵豆乳的感官指标,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9℃、接种量为6%、木瓜汁添加量为10%、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配比为1:2是制作木瓜发酵豆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达到3.0×109CFU/mL,且产品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青钱柳液和葛根汁为原料,加入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进行分步发酵生产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最佳的发酵工艺为:青钱柳液与葛根汁比例1∶1(V/V),酵母接种量0.5%,一次发酵时间24 h,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接种量3.5%,二次发酵时间16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青钱柳-葛根复合发酵型饮料具有青钱柳和葛根的清香味,口感柔和,酸甜适口,感官评分达91.7分,酒精度为0.2%vol,总酸含量为2.49 g/L,糖度为8.3 °Bx,pH值为3.58,总黄酮含量达5.15 mg/g。  相似文献   

14.
徐安书  胡敏  何军 《食品科学》2012,33(14):321-325
研制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复合乳酸菌发酵饮料。方法:以优质茎瘤芥叶子原汁和胡萝卜汁为原料,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产酸量和乳酸活菌数为指标,确定最终发酵菌种和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用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按1:1:1比例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液最佳配方为茎瘤芥叶胡萝卜混合汁配比6:4、脱脂乳4%、接种量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4h;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4%、柠檬酸0.04%、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2%、黄原胶0.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两步发酵法制备苦瓜麦芽混合汁饮料,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苦瓜麦芽混合汁中接种4%(m L/m L)的啤酒酵母,于28℃发酵12 h,灭菌后再接种3%(m L/m L)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乳酸菌,36℃发酵23 h,所得发酵液的口感柔和,香气饱满,感官评分为86.5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的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温度、发酵p H、发酵时间和接种量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酸度、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综合加权评分方法优化红枣汁的发酵条件,并对发酵红枣汁清除DPPH·、ABTS·+和FRAP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红枣汁的最优工艺为发酵温度37℃,pH 5.5,发酵时间36 h和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发酵红枣汁的综合评分最高(99.7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对红枣汁的综合评分有显著影响,而发酵温度、发酵pH和发酵时间对红枣汁综合评分没有显著影响。与未发酵的红枣汁相比,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红枣汁FRAP能力显著增加,DPPH·清除能力没有显著变化,ABTS·+清除能力显著降低。经植物乳杆菌发酵的红枣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为了优化小米南瓜香蕉混合发酵饮料生产工艺,以预处理的小米、南瓜、香蕉为原料,对南瓜汁添加量、香蕉汁添加量、小米与水比例、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等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在实验室条件下香蕉南瓜小米的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南瓜香蕉小米南瓜香蕉混合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工艺为:南瓜汁添加量6%,香蕉汁添加量7%,小米与水比例1︰5,菌种接种量7.49%,发酵温度37℃下发酵10.3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稳定性较好的香蕉南瓜小米混合谷物蔬菜水果发酵饮料,感官评价得分为93分,该饮料酸甜可口,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具有很浓的发酵乳香味及小米南瓜香蕉混合的清香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重庆市涪陵区所产龙眼混合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以优质龙眼、胡萝卜、番茄汁为原料,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进行菌种活化和驯化。确定了菌种、中间种子扩大液、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工艺配方。结果显示,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作为菌种;种子扩大液的最佳配方为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6∶1,3%葡萄糖,4%脱脂乳,2%接种量;发酵液配方:龙眼、胡萝卜、番茄混合汁配比3.5∶5∶1.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4%;发酵饮料调配配方:发酵原液中添加蔗糖6%,柠檬酸0.04%,CMC-Na 0.1%,黄原胶0.01%。  相似文献   

19.
猴头汁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猴头汁酸乳制作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从猴头汁添加量、加糖量和发酵剂接种量等方面,经正交组合确定猴头汁酸乳的发酵最优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猴头汁添加量为10%,加糖量为7%,奶粉添加量为4%,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1:1)接种量为3%,可制得质地细腻、风味优良的猴头汁酸乳。  相似文献   

20.
以清涧红枣为原料,提取红枣枣清汁。通过选择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单独及复配发酵,探索发酵时间、发酵菌种、接菌量及枣清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发酵饮料pH及感官评价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红枣枣清汁以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6:1:1 (m/m)复配发酵为宜,接菌量为0.01%,在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37 ℃发酵48 h,pH为3.61,乳酸菌活菌数≥1.5×108 CFU/mL,还原糖含量为10.46 g/100 g,总酸含量为8.99 g/kg,符合QB/T 5356-2018果蔬发酵汁标准;环磷酸腺苷含量为21.4 μg/mL,较好的保留了发酵前枣清汁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本文制备出一款营养丰富、风味俱佳地清涧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