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由于矸石山自燃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在火区治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钻探评估,由深及浅,由边缘到中心,高温消除,钻孔充填封堵,黄土覆盖防复燃"的矸石山综合治理思路,矸石山自燃火灾主要为矸石遗留煤炭自燃所引起的隐蔽性火灾。通过对古书院矿郭山排矸场的研究发现,郭山排矸场火区存在火区位置隐蔽,漏风通道多,复燃几率大的特点。针对治理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探测火区、分析火区,治理火区的新技术,经过对郭山排矸场火区为期半年的综合治理,该区域的火势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矸石山自然发火特征,对矸石山自燃火区进行划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形成了系统的矸石山自燃火区治理技术。高温区域采取挖掘火源法、表面封闭压实法进行治理;高浓度低温区域采取表面封闭压实、注浆液法进行治理;内部火区采取注浆液法进行治理。治理结果表明:矸石山表面空气中CO浓度、H2S浓度分别降至24 ppm、6.6 ppm以下,矸石山表面未出现温度异常区域,矸石山内部温度最高为70℃,符合《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古书院煤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矸石山稳定性及失稳特性,研究矸石山注浆加固及灭火技术,并成功应用该技术。得出:古书院煤矿矸石山由粉质黏土、矸石和素填土组成,内部存在着火点,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采用浅孔控制矸石山表层、灭火降温,深孔控制矸石山内部、深部降温和加固,浅孔、深孔相结合治理效果显著;黏土浆、水泥-黏土复合浆、水泥-粉煤灰复合浆进行浅部灭火和松散矸石体注浆加固,效果良好、施工过程可控;注浆治理后,古书院煤矿矸石山火源得到有效控制,矸石山坡体内形成类重力式挡墙结构,坡体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简便快捷地评价矸石山的自燃危险性并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煤矸石的自燃倾向性、漏风供氧、聚热散热和外界条件为指标建立了矸石山自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白家庄矿矸石山的自燃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矸石山自燃危险性高,为易自燃矸石山,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钻孔测温相结合的方法对矸石山进行了火源探测,进而采取覆盖剥离、注浆灭火和注浆封堵相结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通过治理,矸石山内部温度从390℃降到80℃以下,达到了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煤窑采空区空洞火区是威胁露天矿生产安全和人员设备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而传统的灭火技术难以有效地解决采空区空洞火区立体空间高位火源快速灭火问题。针对安家岭露天矿1315干道边坡火区特点,从空洞火区快速灭火降温和防复燃角度出发,分析注浆技术、高倍阻化泡沫技术和粉煤灰改性材料快速填充技术的特点并优化技术工艺参数,将这些技术综合应用到安家岭露天矿1315空洞火区的治理之中,成功治理了火区,取得了较好的火区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结点红外测温基础上应用改进谢别德插值法,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矸石山地表温度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地表高温区域分布;以煤矸石自燃标志性气体浓度为指标,利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对地表高浓度区域进行判定;最后采用"先疏后密"的方式施工探测钻孔,逐步锁定矸石山内部火区,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矸石山自燃火区判定技术并应用于山西盂县玉泉煤矿。  相似文献   

7.
8.
山西晋煤集团古书院煤矿二盘区西翼已经回采完毕,预留煤柱和采空区具有火灾自燃倾向,据此分析了火灾危险性,制定了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防灭火及堵漏风防灭火技术.实施防灭火技术后,未出现火灾隐患,表明采取的防灭火技术针对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西河煤矿二采区B9综放工作面历史上多次封闭、采空区易自燃、瓦斯高煤层厚的特点,运用一般防灭火手段治理火区效果不明显。采用火区封闭和抽放管路管理相配合、注氮和钻孔注浆、测温相结合的立体防灭火措施,能快速有效地惰化、窒息火区,为工作面安全启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燃的矸石山散发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的问题,对自燃严重的西曲煤矿矸石山进行综合灭火,以达到净化环境、消除危险的目的。采用红外测温、多参数气体检测和钻孔测温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确定火区分布于矸石山的东侧,面积为650 m2,进而合理布置注浆钻孔,确定注浆参数,选用电厂粉煤灰与新型防灭火材料对火区进行注浆灭火。治理结果表明:矸石山的CO体积分数从840伊10-6降至12伊10-6,H2S体积分数从89伊10-6降至趋近于0,SO2体积分数为0,矸石山表面温度与当地气温相同,内部温度从最高420 益降至80 益以下,达到了《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