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染》2019,(20)
以聚脲树脂为壁材,香茅油为芯材,碱木质素、酸析木质素和木质素磺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了一系列木质素基聚脲树脂香精微胶囊。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热重分析仪测试表征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粒径、载药量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木质素基乳化剂,都能制备出形貌良好的球形微胶囊,其中采用酸析木质素和木质素磺酸钠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更规整的形貌和更高的载药量。以酸析木质素为乳化剂时,其用于微胶囊制备的适宜质量分数为4.5%,所制备的香茅油@聚脲树脂微胶囊与未包覆的香茅油相比,耐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潘正东  李凯  徐涓  周梅村  张弘  郑华 《食品科学》2016,37(12):19-26
为探索紫胶树脂钠盐在微胶囊壁材上的应用,将VE作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E微胶囊。以包裹率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亲水疏水平衡值11、乳化剂用量0.833 g、芯壁比1∶2.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VE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型颗粒,其包裹率为78.06%,载药量为31.8%。结果表明,以紫胶树脂钠盐为壁材的VE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复溶性,内容物可在中性pH值或肠内环境下释出,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食品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3.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以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反应形成的聚脲树脂为壳体。研究了芯材壁材比对微胶囊包封率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芯材,用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探讨了制备方法(甘油添加量、制备温度)对包埋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3时,涂膜粉碎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和载药量最大,分别为84.8%和31.8%,且大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添加20%(质量分数)甘油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低于没有添加甘油制备微胶囊,但其缓释效果比没有加甘油的明显.此外,随着制备温度(60℃~80℃)的升高,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也随着增加,80℃时的包埋率和载药量最高.经SEM观察涂膜粉碎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分别在100 μm~180 μm和7.μm~13μm之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涂膜粉碎法制备的Zein微胶囊的累积释药量要比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药量少,缓释效果好.人工胃液中Zein微胶囊壁材更容易裂解,缓释效果低于在人工肠液中的缓释.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微胶囊壁材、乳化剂、抗氧化剂对斑蝥黄微胶囊产品制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斑蝥黄微胶囊制备的条件,分析了壁材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抗氧化剂添加量和固形物含量对斑蝥黄微胶囊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壁材为变性淀粉HI-CAP100,最佳添加量为50%;最佳抗氧化剂为dl-a生育酚,最佳添加量为2%;最佳乳化剂为单双酸甘油酯,最佳添加量为3%;固形物含量最佳为60%。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斑蝥黄产品稳定性加速实验2个月保留率达93.6%,所制备的斑蝥黄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为3.9%。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驱蚊整理剂CW-1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氨酯为壁材,驱蚊灵HLQZ为芯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缓释驱蚊整理荆CW-1.研究了溶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搅拌速度对合成CW-1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HLQZ1.5 g,二氯甲烷1.5 g,乳化剂7.0 g,TDI 2.0 g,PEG-400 4.6 g,乙二胺0.36 g,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2 g.所得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013 μm.乳液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7.
原位聚合法制备压敏型密胺树脂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无色染料结晶紫内酯进行包囊,制备了压敏型密胺树脂微胶囊。改变了调酸工艺,提出三步调酸法,有效遏止了分散体系在调酸过程中的蓝变,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0%,乳化在2000r/min下分散20min,壁材和芯材质量比为1:2,固化阶段pH值为4.0。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单壳单壁,外表面光泽致密,平均粒径较小,粒径分布集中(0.5~5.0μm),对芯材包覆完全。  相似文献   

8.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香精微胶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香精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和缓释性能;采用恒温失重法计算香精的含香率及留香期。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壳体对香精芯材的包覆性良好,所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呈球形分布,且微球分散性良好;香精微胶囊的缓释性能随壁材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但会随香精添加量和乳化转速的增加而减弱。壁材质量16 g,芯材(茉莉香精)质量60 g,乳化转速1 400 r/min条件下制备的香精微胶囊含香率高,留香期长。  相似文献   

9.
以聚氨酯为壁材,防蚊剂HLQZ为芯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防蚊微胶囊整理剂.研究了自制乳化剂、芯壁比、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合成防蚊整理剂的影响.优化合成条件为:自制乳化剂用量5.2%,芯壁比为1:2.8,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0.02 g.将该防蚊微胶囊整理剂应用到蚊帐上,蚊帐具有明显的驱杀蚊效果,且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洪玲 《中国油脂》2021,46(11):26-30
为探究疏水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丰富微胶囊壁材的选择,选取壳聚糖硬脂酸钠为壁材,鱼油为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鱼油微胶囊制备条件为壁芯质量比1∶ 1、乳化剂吐温-20质量浓度14.40 g/L(芯材质量1 g时,加入乳化剂溶液200 mL)、超声功率720 W,此条件下鱼油包埋率为(50.00±0.47)%;所制备的鱼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存放18个月后,热稳定性几乎无变化。疏水性壳聚糖硬脂酸钠壁材制备简便,通过单凝聚法成囊后,能有效保持微胶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含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微胶囊,选择阿拉伯胶、可溶性大豆多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HI-CAP 100)、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5 种乳化剂,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玉米低聚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筛选出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最适乳化剂及最佳的玉米低聚肽添加比例;进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油量的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筛选和评价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结果显示:HI-CAP 100制备的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液滴粒径主要分布在0.1~2 μm之间,并且玉米低聚肽添加量为5%时,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为0.275,粒径为(0.76±0.02)μm;以HI-CAP 100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的目标微胶囊(载油量≥50%)表面油含量为3%,表明HI-CAP 100对紫苏籽油的包埋效果较好,并且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适合作为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通过加速贮藏实验证明玉米低聚肽与茶多酚棕榈酸酯复配,能提高紫苏籽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乳化剂对原位聚合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成囊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树脂作为乳化剂,研究了其对形成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乳化和成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和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成囊性和ζ电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微胶囊制备的成功以及胶囊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径分布。乳化形成双电层结构。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乳化稳定和电荷效应,使壁材在芯材液滴表面进行有效的缩聚反应井抑制其在水相中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界面聚合法的橄榄油-聚氨酯微胶囊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用微胶囊技术赋予纺织品护肤功能,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PEG)为反应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以橄榄油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的护肤微胶囊.探讨乳化剂种类、界面聚合温度、搅拌转速和聚乙二醇分子质量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用粒度仪和生物显微镜分析不同乳化剂对橄榄油的乳化效果.结果表明,由吐温80和聚乙烯醇混合所乳化而成的橄榄油乳化体系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稳定性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以混合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在3~5μm左右,粒径分布范围窄,颗粒大小较均匀,形状较规整;以聚乙二醇600制备的微胶囊较以聚乙二醇800制备的微胶囊多孔性好,囊芯橄榄油较易释出.  相似文献   

15.
刘玲  魏菊 《印染助剂》2012,29(2):24-27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天然相变材料——动物脂肪为芯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哌嗪(PIP)为壁材单体,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聚脲相变微胶囊.利用微机差热天平对微胶囊的耐热性能、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4 000 r/min、乳化时间为120 s、反应温度为60℃、n(PIP)∶n(TDI)=1∶2的条件下,制得的相变微胶囊主要为球形,分散性能良好,平均粒径为12μm左右,相变潜热14.31 J/g,耐热温度达229℃左右.将所制备的微胶囊制成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的后整理中,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蓄热性能、硬挺度、透气性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功能纺织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硬挺度,并具有一定的蓄热调温功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界面聚合法,研究了以聚脲为壁材、含残杀威防蚊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探讨了复合乳化剂、芯壁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包埋率、水解率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微胶囊制备主要因素是芯壁比和反应时间,次要因素是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最佳制备工艺:吐温80和司班80以1∶1的复配比作为乳化剂,芯壁比1∶2.5、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搅拌速率550 r/min时,制得微胶囊包埋率为75.8%,水解率为20.7%,平均粒径为2.341μm,粒径分布均匀。经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得出已成功制备球形微胶囊。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长效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界面聚合双层蓄热保温微胶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思  汪媛  纪俊玲 《印染助剂》2013,30(2):17-19,38
以相变石蜡为芯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采用界面聚合方式制备双层蓄热保温微胶囊.其外壳层为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反应生成的聚氨酯,内壳层为TDI和聚乙二醇1000(PEG-1000)反应生成的聚脲.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布仪、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等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层微胶囊颗粒分布均匀,相变温度31.16℃,相变热82.669 3 J/g,双层蓄热保温微胶囊热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界面聚合法,采用SDS和Span作为乳化剂,利用单体IPDI与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反应聚合形成壁材,包覆香茅醛与辛葵酸甘油酯,制备天然香茅纳米胶囊。通过改进芯壁比、香茅油与油相乳化剂的比例、超声温度与时间、聚合反应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添加方式、致孔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等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制备香茅醛纳米胶囊的优化聚合工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制备丁香酚微胶囊并研究其缓释性。以丁香酚为芯材,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香酚缓释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不同壁材的浓度、KGM和ALG的质量比、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及乳化剂用量这4个因素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扫描(Infrared spectrometer,IR)、热重分析仪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并对其缓释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壁材浓度为2.5%、KGM和ALG的质量比为1:1、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5:2、乳化剂用量为0.5 mL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平均为50.15%;对比丁香酚微胶囊、壁材和芯材的红外光谱图可知,丁香酚被壁材所包裹;热稳定性和缓释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包覆的丁香酚,丁香酚微胶囊更加稳定,不易挥发。制备的丁香酚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且其缓释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壁材,荆芥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荆芥精油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的复配质量比、复配乳化剂用量、芯壁比、芯壁质量分数、复凝聚pH值、搅拌速度、固化剂用量对荆芥精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测试了荆芥精油微胶囊的官能团结构及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在复配乳化剂Span-80/Tween-80质量比2∶1,乳化剂用量为精油质量的30%,芯壁比2∶1,芯壁质量分数0.5%,复凝聚pH值5.5,搅拌速度600r/min,固化剂用量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制备所得的荆芥精油微胶囊的外观呈圆球形,规整圆滑,表面有微孔,平均粒径1~2μm左右,粒径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