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流动,存储和创新的过程。知识存在于人脑中,根据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2]:一种是客观及易于用语言表达的,可以客观捕捉及描述的,这种知识叫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容易以具体之方式储存及流通,多具有文字性与结构性。另一种是主观及不易形式化的,通常是透过个人的经验、印象、熟练的技术、文化、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即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已经不满足于只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开始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而现今的大多数知识协同管理工具没有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而因人员的流动所引起的隐性知识流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本文在介绍了一些成熟的知识协同管理理论之后,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工具平台。该平台运用SOA、工作流和知识地图等技术,能同时有效地管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为提高企业员工获取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流模型的自动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意义 知识管理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撷取正确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工作者做出正确及关键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被喻为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 对于自动化企业来说,研究知识管理,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竞争力和创造经济价值,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人是企业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对人的管理成为自动化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包括知识员工的激励、培训及知识环境的营造。 自动化企业的知识流模型 自动化企业的知识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主要存在于企业核心知识库中,而隐性知识则主要存在于知识员工的头脑中。整个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和利用知识与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以便将个人知识系统化,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其内涵就是教师个体将隐藏于自己脑海中的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等隐性知识显性化,以丰富个人的知识库.包括下面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自己拥有的显性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有序化,第二,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估,开展建构性学习;第三,加强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开发,及时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激发个人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海涛 《计算机仿真》2005,22(4):169-171
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传统的工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知识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目前还处在探讨发展阶段。该文旨在通过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知识的动态特征,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等来阐述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加深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与共识。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增值——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一种像流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其中混杂了已经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和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及专家洞察力。 知识发明是所谓“数据挖掘”的一种更广义的说法,即从各种媒体表示的信息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知识。知识发现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屏蔽原始数据的繁琐细节,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简洁的知识,直接向使用者报告。 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个人通过这一过程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反映出来,进行共享,以用来促进、增强个人的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是利用信息科技来取得、储存和散播知识的过程。随着知识成为企业组织主要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研究逐渐地受到重视并且被广泛使用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提出了一个知识工程方法,以系统化的方式来达成知识管理之目标,包括有知识模型、知识储存、知识查询3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关知识的分类,可以从“隐性/显性”和“个体/集体”两个维度分成四类。在显性知识方面,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识归属由于具有可见的特性,显性知识管理可以更多的使用有形资产的管理方法,而隐性知识则是由有关知识的理论带来的新概念。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探讨。在公司中,知识除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成熟的理论科学,而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它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个长期的命题.持续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对知识的定义有上百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地讲,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书本上固化的、可以写出来或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经验、复杂的技能和技巧,大约70~80%的知识是隐性的。显性知识必须夹杂很多隐性知识才能真正构成人的能力。企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对知识的定义有上百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地讲,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书本上固化的、可以写出来或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无法表达出来的经验、复杂的技能和技巧,大约70~80%的知识是隐性的。显性知识必须夹杂很多隐性知识才能真正构成人的能力。企  相似文献   

12.
人类创造的知识,在短时期内以极高的速度增长起来。企业内部知识以每年200%的高速增长,企业多年积累的知识并未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企业知识急需有效管理。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一类知识可以称为显性知识,包括研试记录、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作为提升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知识管理展现了数字化的特征.本文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介绍,便于大家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和应用.[文献范围]本文采用关键词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数字化知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方法]本文在阅读大量数字化知识管理文献的...  相似文献   

14.
《软件世界》2009,(2):78-78
信息门户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直接作用是知识获取和知识传递的入口和通道。一方面,通过信息门户将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另一方面,通过信息门户将知识、信息进行分发和传递。应用知识管理的门户解决方案根据系统实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Portal产品与成熟知识管理产品集成的解决方案,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基于门户产品内置的知识管理组件结合用户的实际业务情况组装成完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对于每个行业的组织都是影响深远的,工程咨询机构作为典型的知识驱动型企业,在处于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传统知识管理策略也遇到了很大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以知识作为服务产品的咨询机构中,如何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并运用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国忠 《现代计算机》2005,19(12):50-53
知识管理系统是目前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本文着重介绍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知识管理的过程和目前知识管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说明,并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全面信息化时代,更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身处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知识管理是我们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随着知识爆炸和头脑风暴的风靡,知识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是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获取、加工、交流、创新等几个过程出发,重点介绍用MindManager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能梳理了显性知识,更能挖掘隐性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老年教育建设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特点相结合,为提高老年教育过程中大量的数据、知识存储和查询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老年教育知识库系统.系统以知识图谱为核心,通过对老年教育不同角色的业务进行分析并设计本体,将多领域和多类型的数据通过本体映射,完成知识图谱构建,将繁杂无序的数据形成具有内在多种关联的知识库,并为学员和教师提供在线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功能.与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相比,知识检索和信息获取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是以知识进步为主导的改进现实世界的活动,其实质是将一种新的知识首次引入已有知识领域或实际应用,进行科学的推理和演绎,挖掘出更深的知识。为了更有效进行知识创新,快速从已有知识库中获得背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配置、维护、最终加以利用,可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有效运用概念、知识格理论,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获取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 知识逐渐成为企业财富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知识管理,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启动知识管理的项目。那么知识管理的建设和实施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又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如何实施知识管理项目 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应该有完善的方法论加以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