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3.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渗透岩心,通过在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温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渗吸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改变模拟油的粘度来间接影响渗吸;润湿性、模拟油粘度以及界面张力是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模拟油粘度越低,渗吸采收率越高;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和界面张力控制着渗吸发生的方式;不同渗透率级别对应一个最佳的界面张力范围,在该范围内,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对于亲水—弱亲水岩心,岩心渗透率越大,所对应的最佳界面张力越低.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根据低渗透油藏裂缝与基质交渗流动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裂缝与基质之间动态渗吸的实验方法并就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水在裂缝内流动,同时由于毛细管力作用水渗吸到基质内,渗吸到基质中的水将油替换出来渗流到裂缝中,注入水再将裂缝中的油驱替到出口端,这就是裂缝与基质之间的交渗流动.动态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3.0 mL/h),渗吸效率最高为35.5%;在一定的驱替速度范围内,由干毛细管力与黏性力的共同作用,渗吸效果最好.亲水岩心的动态渗吸效果最好.油水黏度比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好.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毛细管力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差.图6参20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通过低渗透亲水岩心自发渗吸实验,探讨了低渗透油藏不同界面张力体系的渗吸驱油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毛细管力与重力比值较大,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与注入水渗吸结果相比,化学剂溶液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孔隙介质中能使更多的原油参与渗流过程,使更多的剩余油变为可动油,提高了渗吸平衡时的原油采出程度,因而提高了低渗透油藏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必须要高度重视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因为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存在着孔喉细小、阻力增大、油层泥沙交互等多种不良影响,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采技术很容易导致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明显降低,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总结技术...  相似文献   

7.
岩心自发渗吸对提高低渗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吸排油试验方法,对低渗透碳酸盐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渗吸试验,研究了影响岩心渗吸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心渗吸采出程度受到低渗透率、高原油黏度及润湿性的影响,采出程度在10%以内;对于同一口取心井,渗透率对岩心渗吸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岩心渗吸采出程度越高;当岩心渗透率很低时,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较小,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增加;在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岩心的水湿程度越高,渗吸最终采出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致密,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利用水的自发渗吸作用驱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发手段。文中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的天然露头岩心,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边界条件、润湿性、温度、原油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等因素对渗吸驱油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润湿性、黏度、界面张力及渗透率是影响渗吸驱油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原油黏度越低,渗吸驱油效果越好。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相近时,界面张力为0.04 m N/m时渗吸效果最佳;岩石渗透率差异明显时,渗透率为2.94×10~(-3)μm~2时渗吸效果最佳。实验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运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介绍了渗吸采油相关概念,综述了低渗透油藏渗吸 采油技术在渗吸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研究进展,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在室内实验和现场应 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渗吸机理,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自发渗吸的影响.对低渗透岩心的自发渗吸实验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改进了三重指数函数模型,使之更好地符合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自发渗吸特性.利用常规室内水驱油实验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驱替条件下渗吸的问题.提出了在低渗透岩心水驱油过程中存在最佳渗流速度;并分析了在水驱油过程中的渗吸机理,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水驱油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往往存在很大困难,为提高此类油藏的动用程度,选择卫42-14井组实施了氮气驱先导试验,在评价低渗透油藏吸气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描述地层吸气能力的数学模型-吸气方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注入与产出的区别仅在于流体渗流方向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注气时期,分别讨论了“达西公式”和“气井产能方程”两种形式的数学模型,并对后者采用压降资料进行求解的方法做了详细介绍,为今后此类注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低渗储层压裂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龙毅  左燕春  潘金明 《天然气工业》2003,23(Z1):127-129
低渗油气藏难采储量的动用对油气田的增产、稳产日趋重要,储层的压裂改造己成为开采低渗储层的重要手段.针对苏北盆地溱潼、金湖凹陷阜宁组低渗油气藏断块碎小、储层物性差、层多且厚度薄的特点,利用全三维压裂软件对拟压裂井的压裂液体系、压裂裂缝参数、射孔方案等进行优化,并进行压前预测评估.矿场应用表明,在压裂中采取的限流压裂、避射、高效助排等压裂工艺技术对阜宁组低渗油气藏储层改造效果明显,尤其是对自然产能低、开发效果差的油气井运用效果更显著,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提高了5%和8%,平均单井有效期延长了3.1个月,单井平均增油464 t,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己形成了适合本区油气田开发的多项压裂工艺,并对类似油气田的压裂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利用核磁谱评价岩心渗透率的方法,根据核磁共振理论研究了低渗透岩心核磁共振谱特征,分析了岩心在离心前后T2(横向弛豫时间)谱差异原因。利用岩心离心前后T2谱的差异建立新的模型分析岩心的渗透性,将分析结果与Coates模型和SDR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新模型计算结果在渗透率较低时与岩心分析结果的符合度最高,说明该方法可以为利用岩心核磁谱预测岩心渗透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东濮凹陷深层低渗油气藏地质特点入手,通过对压裂选井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压裂选井方法和不同区块地层压裂时机;并根据储层特征及岩矿组成,研究了压裂液体系及相应储层保护措施,完善了压裂施工工艺技术,提高了压裂有效率,改善了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长庆G油田L井区的典型低渗透油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储层的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等特点,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在已取得的储层的17项参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研究筛选出13项影响储层评价的主要因素,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G油田H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了5个贡献最大的因子,并将储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非达西渗流理论,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方向性非均质以及基质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限泄油范围内弹性采收率为常规方法计算值的1/3,并从考虑非达西渗流后弹性采油量下降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两方面阐述了1/3 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与低渗透油藏开发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裂缝油藏岩石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南油田的低渗透油层取心岩样,模拟油层条件,试验研究了有、无天然裂缝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分析了应力增加过程中有、无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保持率的差异性和应力恢复过程中有、无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恢复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应力增加过程中,有效应力增加,有、无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均迅速下降,有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保持率小于无天然裂缝的岩样;应力恢复(应力增加到最大时,逐渐降低应力)过程中,有效应力降低,有、无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均略有上升,有天然裂缝岩样的渗透率恢复率远小于无天然裂缝的岩样。为低渗透裂缝油藏开采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提供了合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低渗基岩岩心造缝后制作成长岩心,研究带裂缝低渗砂岩油藏注富气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及最优注气方式.研究采用高、低渗两组岩心,分别进行水驱、伴生气/水交替驱、气驱6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高、低渗两组岩心驱油效果最佳分别为注伴生气/水交替驱和脉冲注伴生气驱,最终驱油效率约64%;在相同的驱替...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储集层油藏的产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渗透储集层的自然产能很低。若油井以自然产能生产,油井产量的递减速度并不快,而是与中高渗透储集层基本相同。若迫使油井以较高的初期产量投产,油井的产量递减速度必然很快,这是初期开采、后期亏空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储集层的应力敏感性所致。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层有效动用的注采井距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开采难度很大, 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对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渗流力学理论, 推导了不等产量下注采井之间的压力梯度分布公式, 可以确定在一定的注采条件下, 驱动压力梯度随井距的变化关系。渗流规律研究表明, 只有当驱动压力梯度完全克服油层启动压力梯度后注采关系才能建立, 因此, 克服最大启动压力梯度的最小驱动压力梯度所对应的注采井距即是油层能够动用的最大注采井距。通过以榆树林油田树322 区块为例, 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建立了最大注采井距与油层渗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该油层能够有效动用的最大井距为242 m, 在目前300 m 井距下无法建立合理的注采关系, 这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