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电子技术》2017,(2):85-89
传统超高速数字图像实时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存储效率均偏低,无法满足各领域的应用需求。因此,提出嵌入式超高速数字图像实时存储系统。该系统由开采模块、拆运模块、数据流缓冲模块、实时存储模块和计算机构成,计算机对前4个模块实施全程监管。开采模块进行超高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输出显示,并将采集到的超高速数字图像传输到拆运模块。拆运模块将内存较大的超高速数字图像拆分成30 MB/s的数据流,数据流会被转换成64 b数据并传输到数据流缓冲模块进行缓冲,以避免数据流出现传输拥堵和丢失,再通过实时存储模块中的LM014硬盘保存数据流。软件设计给出了实现使用者自主存储所需超高速数字图像的流程,以及计算机对系统硬件进行监管过程的关键代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存储效率。  相似文献   

2.
刘殿岫 《电子测试》2013,(20):87-88
对java平台从多媒体数据流实时传输的运用方面进行了介绍。对网络多媒体中的RTP、RSVP、RTSP和IPV6等数据流实时传输的关键协议从实时传输意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Ad Hoc网络中传输多媒体数据会受到网络拓扑变化和无线信道干扰的限制.多流实时传输协议MRTP(multi-flow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一种可以分配和传输多个视频数据流的新协议.它结合多描述编码和多径传输,能提高无线对等网络上视频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杨磊 《通信技术》2014,(4):459-462
针对客:运/货运车辆的车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是车联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该系统,除了可以监控车辆的移动轨迹和运行情况外,还能够实时获取车内以及道路的音视频信息,对公交客运、交通管理、运政执法、银行押运等行业的支持尤为重要。针对移动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问题从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的组织架构,并针对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来星载数据流的海量、复杂传输需求,为加速卫星研制进度,加强产品的标准化和可靠性,对星地、星间、星内平台数据流进行一体化设计显得日益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CSDS-AOS的数据流方案,并对其实现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Ad Hoc网络中传输多媒体数据会受到网络拓扑变化和无线信道干扰的限制。多流实时传输协议MRTP(multi—flow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一种可以分配和传输多个视频数据流的新协议。它结合多描述编码和多径传输。能提高无线对等网络上视频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光子偏振旋转的量子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际的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传输损耗和探测器的效率都直接影响密钥的产生效率。量子身份认证需要通信双方保证认证信息的完整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子偏振旋转的量子身份认证协议,利用对认证信息的重复编码解决传输损耗问题。考虑到协议的安全性,该协议在相邻的有效认证量子态间编入随机态。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可成功抵御截取重发攻击以及光子数劈裂攻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现有技术条件下可操作的认证系统方案,考虑了传输损耗和探测效率,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倪朔东 《电视技术》2014,38(7):180-183,174
为了进一步提高视频传输质量,充分发挥网络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数据流的传输模式,摒弃了以往单一改善网络传输环境的思路,建立更加智能的视频源服务环境,并详细阐述了智能数据流传输的几个关键技术。最后,从网络接收延时方面对基于智能数据流传输的网络视频教学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接收延时,提高网络视频教学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徐昌彪  张凯  司伟 《数字通信》2011,38(1):44-47
TCP-Friendly Rate Control(TFRC)是一种专门针对实时多媒体流在Internet中传输的拥塞控制方案,但在有线无线异构网络频繁的越区切换中,传统的TFRC存在数据流变化异常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IP切换的TFRC拥塞控制方案,并利用ns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发生移动IP的切换后,该方案能够准确判断出网络切换状态,并快速增加发送速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减小用于增加发送速率的时长,从而减小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0.
刘曼 《中国集成电路》2009,18(7):32-33,53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数据流实时加密传输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将高速的通讯接口和高速的加/解密模块集成在SOC芯片内部,并借鉴了CPU处理指令时流水线的处理方式,用硬件模块完成流水线的数据处理,实现高速数据流的实时加密传输过程。这种SOC芯片可广泛应用在安全移动存储、安全通讯等需要大量数据实时加密并传输的领域,解决了目前实时加密产品中安全度低或传输速度过低的现状。该领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安全芯片,在信息安全日益被国家和普通用户看重的今天,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建立,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s)在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脆弱性特点,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与攻击,这将阻碍其广泛应用。针对当前车载自组织网络传输中数据的认证性与完整性,以及车辆身份的隐私保护需求,该文提出一种智能车载自组织网络中的匿名在线注册与安全认证协议。协议让智能车辆在公开信道以匿名的方式向交通系统可信中心(TA)在线注册。可信中心证实智能车辆的真实身份后,无需搭建安全信道,在开放网络中颁发用于安全认证的签名私钥。车辆可以匿名发送实时交通信息到附近路边基站单元(RSU),并得到有效认证与完整性检测。该协议使得可信中心可以有效追踪因发送伪造信息引起交通事故的匿名车辆。协议可以让路边基站单元同时对多个匿名车辆发送的交通信息进行批量认证。该协议做了详细的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协议在智能车辆端的计算开销以及在路边基站单元端的通信开销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无需搭建安全信道就能够实现匿名在线注册,因此可以安全高效地部署在智能车载自组织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马丁  马晓旭 《通信技术》2013,(11):103-10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实名制已经成为网络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趋势,而用户身份认证又是实名制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协议,讨论了该协议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CC双因子的身份认证协议,通过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和时间戳因素确保协议的安全性,解决了丢失智能卡攻击的问题,并且保持了协议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Authentication of products and humans is one of the maj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None of the recent RFID technology related authentication approaches has been fully convincing. Either these schemes offer a low-level of security or they are vulnerable to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that keep the authentication system from proper functioning. Some schemes raise privacy and security concerns as they reveal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RFID tag bearer and allow their world-wide trackin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that fills the security holes imposed by RFID technology. Moreover, it provides significantly lower cost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effort and communication than currently proposed protocols such as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MAP) and Yet Another Trivi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hbox {YA-TRAP}^{*})\). We also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n a real passive computation capable RFID tag known as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and Sensing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tocol has double the rate of successful authentication as comapred to \(\hbox {YA-TRAP}^{*}\) and MAP. It also takes 33 % less time to authenticate.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喻建平  刘宏伟 《信号处理》2011,27(10):1472-1477
广播认证技术能抵御污染攻击,保障传感器编码网络广播通信安全。但由于网络资源受限,广播认证技术所引入的计算量使得网络又易遭受拒绝服务攻击。为了有效抵御污染攻击与拒绝服务攻击,并兼顾网络安全性与时间延迟,本文以节点遭受污染攻击概率为决策因子,采用博弈论的思想研究广播认证协议。首先考察安全传感器编码网络中中间节点的策略行为,归纳与总结典型的广播认证协议模式;针对广播认证协议模式选择中存在的两次博弈过程,研究先转发策略、先认证策略与先聚合策略,对各策略的博弈成本/收益进行量化;构造广播认证协议二阶段博弈模型,博弈的纳什均衡即为节点应选择的广播认证协议模式。实例分析验证了各策略成本/收益量化及博弈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面向考场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克服考场上传统身份识别的弊端,文中设计了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率,文中对指纹识别核心技术,即指纹特征提取和指纹匹配算法进行了设计.最后对系统的认证协议、运行效率、安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H.261视频数据流的RTP封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261视频编解码标准广泛应用于IP网络的视频通信中,一般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保证H.261视频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和质量监测.本文在分析H.261帧结构和RTP协议的基础上,基于H.261数据RTP封装的三层结构,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低带宽高效的封装算法和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RFID系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标准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HB协议的RFID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规约技术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将攻击者的困难规约到伪随机函数与真正随机函数的不可区分性上。协议仅使用轻量级的伪随机发生器以及向量点乘运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从安全性及性能两方面与其他认证协议进行比较,表明协议适用于低成本及存储资源受限的RFID标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标准GB15629.11的无线局域网鉴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GB15629.11中的安全接入技术,并介绍了其中的一种重要的鉴别协议——证书鉴别。该标准包含全新的WAPI(WLANAuthenticationandPrivacyInfrastructure)安全机制,这种安全机制由WAI(WLANAuthenticationInfras-tructure)和WPI(WLANPrivacyInfrastructure)两部分组成。WAI和WPI分别实现用户身份的鉴别和传输数据的加密。WAI的证书鉴别过程,实现了BSS中的STA与AP的双向鉴别,对于采用"假"AP的攻击方式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WPI中的会话密钥没有在信道上进行传输,而且在通信一段时间或者交换一定数量的数据之后,STA和AP之间可以重新协商会话密钥。从而验证了WAPI能为用户的WLAN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SIP协议的SIP网络安全通信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SIP协议安全性的深入研究,结合PKI技术、数字时间认证技术、数字证书及SIP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SIP协议的SIP网络安全通信模型。借鉴原有的协议流程制定了新的呼叫建立子协议,重新制定了注册子协议和漫游注册子协议,增加了时间同步子协议和密钥协商子协议,并在实际环境下对该模型进行时间延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有效提高SIP网络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否认性和新鲜性的同时所带来毫秒级的时间延迟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20.
梁亮理 《通信技术》2010,43(7):86-88
802.11s Mesh网络作为新一代的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能有效弥补802.11b协议在易布署性和安全性方面中存在的不足。由于802.11s Mesh网络原有接入认证协议时间复杂性较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群签名技术的接入认证协议,在认证服务器、密钥分发者和接入点之间通过四轮交互即可实现所有接入点之间的相互认证。通过论证,该接入认证协议能有效提高接入认证过程的计算性能和通信性能,并保证接入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