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渗流场。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通过多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特性以及其中帷幕及排水幕的渗流控制效果,同时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天然水位较高,渗流控制措施对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排水孔的排水减压作用明显,防渗帷幕能够有效降低扬压力以及水力坡降的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另外,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羊曲水电站为依托,通过建立水电站面板堆石坝的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坝体及 其坝基的三维稳定渗流场特性,得到了坝体和坝基的位势分布、坝体各料区的渗透坡降及渗透流量等。 分析了防渗帷幕和坝基岩体渗透参数对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坝体、坝基及左右岸坝肩的防渗措施 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限单元方法和排水子结构技术,对喀腊塑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进行了渗流场求解,分析了坝基渗流场的水头分布规律,主要研究了坝基上游防渗帷幕和排水幕的选择和布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坝基优选渗控方案。  相似文献   

4.
水布垭水利枢纽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心墙堆石坝坝体、坝基和两岸山体的渗流分布规律和防渗帷幕的作用效果,以及坝体、坝基渗透参数变化和不同运行工况等因素对渗流场的影响;结合有关渗透稳定性试验成果,对坝体及坝基的渗流状态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渗流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坝基渗流场。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分别计算排水孔间距为2m、3m、4m三种工况下坝基渗流场,详细分析和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分析表明,排水孔间距越小,排出的渗流量相应增加,扬压力有所减低,但是坝基排水孔、坝体下游消力戽排水孔间距由3m减小到2m或增加到4 m时,对坝基整体渗流场及坝基扬压力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坝基内的排水孔间距可以取为较大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及坝基的渗流特性,研究了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防渗帷幕的渗透稳定,评价了防渗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Visual MODFLOW软件对某水电站的坝址区进行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坝址区的渗流场分布特征,渗流量大小等。发现渗流绕过灌浆帷幕和混凝土防渗墙后,水头损失明显,坝后压重平台坡脚有渗流溢出,渗流主要是库水绕过防渗墙底部,通过坝基覆盖层(1)、(2)向下游渗透。模型计算的三维渗流场与监测成果对比显示,二者分布特征大体一致,存在的一定差异是模型对坝体结构进行了概化,以及模型未能完全模拟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ANSYS运用三维稳定渗流有限元法对某面板堆石坝进行渗流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渗控措施设计方案下工程的渗流场分布及渗透稳定性,评价渗控措施的有效性,并对混凝土面板和防渗帷幕的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大坝渗流场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大坝防渗系统防渗效果较好,有效的控制了坝内渗流场的分布;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帷幕渗透系数的改变对渗流场影响较大,在渗控系统的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坝基渗流状态是判断面板堆石坝防渗效果和安全状态的主要依据。采用过程线分析和分布分析对某面板堆石坝蓄水期坝基渗流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由统计模型对坝基渗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防渗帷幕后P2渗压计实测渗压水位偏高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P2实测渗压水位偏高仅为局部现象,不会对该面板堆石坝安全状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库大坝坝基和廊道析出物的来源以及水库蓄水后相应水化学环境下坝基渗流场帷幕水泥结石中钙质的溶出与腐蚀特征、流失规律,分析不同介质灌浆后形成的水泥结石组分与结构特征,模拟了防渗帷幕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渗流试验、强度试验和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坝基等析出物来源于帷幕体而非基岩;不同模拟介质灌浆后形成的水泥结石成分大体相同;对灌浆效果较好的帷幕体系,在水库蓄水后相应水化学环境下,坝基渗流场中帷幕水泥结石在充填裂隙中会有一个持续自闭合的过程,使防渗帷幕的防渗效果逐渐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各种现行水工规范对防渗帷幕尺寸的确定既无统一认识、工程实践中也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依据渗流控制原理,在满足渗透稳定和渗流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提出防渗帷幕结构优化的"深度→长度→厚度"依次设计的"平衡防渗法",该方法先以渗漏量和坡降为控制标准优先确定防渗帷幕深度,再以两岸的最大绕渗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的长度,最后以穿过防渗帷幕的最大渗流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厚度,据此优化设计既可保证防渗效果达到最佳,又可保证投资达到最小。工程算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高坝洲工程基坑岩溶漏水通道堵漏灌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流速、管道型岩溶漏水问题,通常采用可控制凝固时间的化学浆材进行堵漏灌浆,但存在价格昂贵、污染环境、影响施工人员健康、胶凝时间难以控制等问题。通过高坝洲工程深孔导墙导4-导5及15-16号坝段岩溶漏水通道的堵漏实践,总结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流控制措施及水泥灌浆堵漏方法,可供其他工程处理类似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西高泉水库渗漏问题,根据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建立坝址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以长期渗漏监测结果为目标值,反演坝基岩体综合渗透参数,通过帷幕施工前后综合渗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坝基渗漏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防渗帷幕施工前后坝基岩体综合渗流参数差异大,帷幕施工前坝基渗漏主要是由坝基岩体中存在岩溶通道引起,防渗帷幕对控制坝址区渗漏量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上游围堰防渗及绕坝渗漏问题,确定最优防渗方案,对炳灵水电站右岸松动体防渗帷幕的防渗方案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渗流计算,并对右岸松动体帷幕的防渗范围和灌浆排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多种防渗方案的计算,对右岸松动体的防渗方案做了相应优化,建议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塔里干水利枢纽电站属库岸式地下厂房,地下洞室数量较多,结构多样,工程区域地层岩性为砾岩夹砂岩,岩体中构造不发育,总体呈块状较完整。针对库岸式地下厂房蓄水后期地下水较丰富的特点,参照已建类似工程进行了三维渗流计算分析研究,采用在洞室群外围与厂房顶分层设置防渗帷幕、排水洞,并在排水洞内设排水幕等防渗排水系统。电站目前运行实践表明,地下厂房防渗排水系统设计满足渗流控制要求,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特性和渗流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已有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自制的适于进行碾压混凝土渗流试验的实验装置 ,对现场取样的碾压混凝土试块进行了碾压混凝土本体及层面的渗透试验 ,着重研究了碾压混凝土层面的渗流特性 ;对应力、水头对碾压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 ,获得了碾压混凝土不同工况、不同层面处理方式的渗流特性。对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控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深厚覆盖层上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工程坝基覆盖层深厚以及设计防渗方案经济成本过高的问题,根据该工程坝址区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以及防渗系统设计情况,建立了三维渗流分析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了设计防渗方案下的库区渗流场分布特性以及各建筑物的渗漏量和关键部位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设计防渗方案满足工程要求,其次在设计防渗方案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改变防渗帷幕深度及左、右岸帷幕灌浆洞长度变化对渗漏量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设计防渗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库区防渗帷幕深度可以缩短至微透水带与弱透水带中线;左、右岸帷幕灌浆洞长度均可缩短10 m左右。优化方案可在库区总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适当降低防渗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8.
根据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建立了坝址区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正常蓄水、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3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稳定渗流场,获得了坝体和坝基的位势分布、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及渗透流量等。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渗流场符合一般规律,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帷幕等组成的防渗系统可消减水头84%以上,其作用明显;混凝土面板及坝基防渗帷幕的渗透坡降较大,垫层、砂砾料区等的渗透坡降很小,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均小于材料的容许渗透坡降,大坝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不透水边界条件下双层堤基上盖重的渗流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盖重是堤防工程中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管涌除险措施,对背水侧堤基透水层端部为已知水头边界的情况,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给出了盖重渗流计算的方法。但是,实际工程中也会碰到背水侧堤基透水层端部为不透水边界的情况,对这种情况下的盖重渗流计算方法尚未见到有研究成果发表。为此,本文针对不透水边界条件下的有限远和无限远双层堤基,推导了弱透水和透水盖重的渗流计算公式,盖重的渗透性可以是任意的,盖重首末端可以取不同的安全系数,同时对影响盖重宽度和厚度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对安全系数的取值以及盖重材料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