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甘膦-[N-(膦羧甲基)甘氨酸]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内吸传导、苗后处理除草剂,三十年来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它抑制芳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进而造成若干代谢紊乱,包括蛋白质和次生产物合成受抑制(Franz 等,1997)以及莽草酸大量积累导致代谢破坏(Duke 等,2003)。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草甘膦合成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说草甘膦,化学名N-(膦酸甲撑)甘氨酸,分子式(HO)_2P(O)CH_2NHCH_2COOH,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芽后灭生性除草剂,1971年首先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成功。它不仅杀草谱广,可以防除狗尾草等大多数一年生杂草,而且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能,对许多难以杀灭的多年生深报恶性杂草,如自茅、莎草(香附子)、狼尾草、翦股颖属等禾本科、旋花属、香蒲属等多年生草本也显示出非常显著的防除效果,主  相似文献   

3.
《农药》2001,40(2):41-41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95 %草甘膦原粉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草甘膦(glyphosate)化学名称为N - (膦酰基甲基 )甘氨酸 ,是一种非选择性 ,无残留苗后除草剂。草甘膦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率先开发 ,孟山都公司商品名为农达 ,国内有十几个厂家生产。草甘膦对深根多年生杂草和一年生及二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有效。另外 ,在植物成熟后期施用对大多数杂草的防效更高。草甘膦作用方式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作用过程为喷洒 -黄化 -褐变 -枯死。药剂通过植物茎叶吸收在体内输导到各部分。不仅可以通过茎叶传导到…  相似文献   

4.
《农药》1960,(4)
据有关文献报导,氨基酸类(β-硫羟基氨基-α-丙酸 HS·CH_2·CH(NH_2)·COOH 或其二硫化物 S_2[CH_2·CH(NH_2)·COOH]_2、α-氨基丙酸、谷氨酸),乳酸和胺类(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氨)三者的混合物乃是吸血昆虫引诱剂。这三种化合物单独存在时对刺蚊(Anophelesmaculipennis 和 Culex pipiens)并无或者很少  相似文献   

5.
草甘膦工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草甘膦的一般性质草甘膦[N-(膦酸甲基)甘氨酸] 分子量169.1,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为230℃并分解。在23℃时100毫升水中溶解度为2克;100℃为13.6克。难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纯品水溶液pH=2左右。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当点约在pH=4(一钠盐)和PH=8.5(二钠盐)。草甘膦为广谱性除草剂。其工业分析,国内外有核磁共振、紫外光谱、液相色谱、离子  相似文献   

6.
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为除草剂Roundup以及更新型的水溶性干颗粒剂中的有效成份。干制剂为草甘膦的铵盐。这些剂型中有些含有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颗粒剂(WSG)产品已经以Trounce、Pacer、Rival和Roundup WSD商品名在一些国家上市。所有的制剂均为施用于叶面的水溶性除草剂。  相似文献   

7.
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草甘膦残留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依 《世界农药》2005,27(1):39-41
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是一个高效广谱除草剂。草甘膦的异丙胺盐通常被作为非选择性的、无残留、广谱的芽后除草剂进行叶面喷施使用。施用后,草甘膦被叶面吸收,随即传导至整个植株的茎、叶和根各部分。在感性品系中,它是通过与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结合而发挥其活性。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化学名为N-膦羧甲基甘氨酸,分子式为(OH)_2P(O)CH_2NHCH_2COON,是一种内吸传导广谱性芽后除草剂,贵州省化工研究所1979年按亚磷酸二乙酯路线合成,经药效试验,对防除水稻、小麦、蔬菜特别是经济作物如茶、桐、橡胶等的杂草效果良好。现报道毒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溶胶-凝胶技术,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2(CH2)Si(OC2H5)3KH550)中氨基与4-羧基铜酞菁[(Tetracarboxyphalocyaninato)copper(Ⅱ),CuPc(COOH)4]中羧基的化学作用,成功地把CuPc(COOH)4以较大浓度均匀地掺入KH550与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glycidod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2OCH2O(CH2)3Si(OCH3)3,KH560)为先驱体的凝胶介质中,红外光谱表征了CuPc(COOH)4与KH550的化学反应过程,用波长为532nm,脉宽8ns的Nd^3 :YAG激光对复合材料的光限幅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农药原药,其消费量占整个除草剂市场的30%。目前我国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亚氨基二乙酸(简称IDA)法。本文介绍的是IDA法路线生产草甘膦的过程中废酸回收利用的工艺。1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1.
D3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甘氨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俐  周彩荣 《化工学报》2014,65(8):3032-3038
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树脂D301对水溶液中甘氨酸的吸附行为。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pH 7.5,温度35℃,时间45 min,吸附剂用量为0.1 g,在此条件下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794.81 mg·g-1。同时探究了D301对甘氨酸溶液吸附的热力学行为,测得了303.15~318.15 K温度范围内的吸附等温线数据,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对此进行拟合,并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吸附过程中ΔHθ、ΔGθ、ΔSθ值和吸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等温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其ΔHθ 134.75 kJ·mol-1,ΔGθ-6.312 kJ·mol-1, ΔSθ 450.806 J·mol-1·K-1,Ea为81.27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D301对甘氨酸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存且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井乐刚  张永忠 《化工学报》2006,57(5):1209-1213
引言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由于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因此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1-4].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分离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选择性吸附、再生简便等许多优点,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其应用日趋广泛[5-6].  相似文献   

13.
离子交换树脂对白扦中莽草酸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白扦中莽草酸的工艺条件和参数。通过研究D261、D296、D301-R、D301-G、D290、201*7(717)、D201和D280共8种离子交换树脂对莽草酸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筛选出最佳树脂为D290,确定了最佳的吸附与解吸附工艺参数,吸附条件为pH=6、25 ℃、流速为3 mL/min;脱附条件为:洗脱液为2.5%NaOH水溶液,洗脱流速为3 mL/min。莽草酸样品溶液经D290树脂吸附与脱附后回收率为92.53%,纯度由2.97%提高到46.76%,提高了15.74倍。实验结果表明,D290树脂对莽草酸的吸附量大,脱附容易,可以应用于莽草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4.
The D301R resin was screened to separate DSD acid from DSD acid wastewater. The effect of pH,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adsorpt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Batch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COD removal ratio of DSD acid wastewater was over 86%, and the COD of treated wastewater was under 100 mg/L at appropri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column dynamic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showed that COD could be efficiently removed by the D301R resin from DSD acid wastewater, and the resin was easily regenerated by NaOH stripping.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树脂对铜离子吸附交换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35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酞菁绿废水中高含量的铜离子。研究结果表明,335OH型树脂的交换吸附和脱附性能均优于701Cl,701OH及335Cl树脂,其干树脂的静态吸附交换容量大于120mg/g,工作交换吸附容量43.68mg/g,单柱20BV时铜的去除率可达93%以上,双柱串联处理60BV的去除率在99.91%以上,可确保出水中铜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选用8%HCl溶液为脱附剂,脱附率大于95%,从脱附液中可回收氧化铜,从而实现资源化的目的。树脂经再生后可重复使用,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四华  陈坤  徐保明  胡传群  杜娜 《广东化工》2010,37(7):212-213,169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石煤水浸液中钒的富集进行了研究。通过静态树脂筛选实验,从四种离子交换树脂中筛选出D301树脂。在pH为6.55~7.12、室温25℃、树脂用量为20g、流速为12s/滴条件下,进行动态离子交换实验,树脂吸附量为142.5238mg/g湿,以4%NaCl+6%NaOH为解吸剂,解吸率达95%以上,解吸液最高峰为112g/L,平均解吸液浓度达70g/L左右,富集倍数为12~25倍,富集效果优良。水浸及中性环境避免了酸性腐蚀,减少了废酸、废水的排放量,大大减小了环境污染,符合清洁生产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或ARA)的工艺。方法采用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对微生物油脂中的ARA进行分离纯化,确定最佳分离纯化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ARA的含量。结果负载Ag+D72树脂的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9 mg/g干树脂,在吸附温度0℃、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上样质量浓度5 mg/ml,5%丙酮正己烷溶液(体积比)洗脱、解吸温度30℃、洗脱流速2 ml/min的条件下,ARA的纯度达89.4%,收率达79.3%。结论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可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油脂中的ARA,为进一步生产高纯度的ARA,进而规模化生产ARA产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选取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对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301大孔树脂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COD平衡吸附量可达166.2mg/g;当吸附剂再生时间为20min时,COD再生率可达83.8%。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的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处理时间短、操作灵活的优势,吸附剂的氧化再生时间短、再生率高,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使用硫脲对一种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树脂进行改性,先在D301树脂大分子链上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然后通过硫脲与PGMA的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制得硫脲改性D301树脂(TD301)。对TD301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表征,研究了硫脲改性条件对TD301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TD301对AuCl_4~–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TD301适宜的硫脲改性条件为硫脲用量2 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在环境温度25℃,氯金酸溶液pH值为2的情况下,所制得的TD301对AuCl_4~–的吸附量可以达到300.4 mg/g;此外,TD301具有优良的再生与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赵培  潘轶  赵山山 《广东化工》2012,(4):131-132
采用DA201-CⅡ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邻硝基苯胺生产废水进行研究。考查了各种因素对吸附和脱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采用DA201-CⅡ树脂处理邻硝基苯胺废水的吸附和脱附效果都较稳定,邻硝基苯胺去除率高达99.0%,TOC去除率可达75.0%以上,平均脱附率可达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