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交易日渐发达,网络拍卖作为网络交易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也凸现出一些法律问题,主要从网络拍卖的法律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拍卖合同以及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对其中的主要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网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论述网络作品法律地位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作品法定许可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正确运用网络法定许可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回顾了世界发达国家的网络法律制度建设,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将其国家网络法律制度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流变作一梳理。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发达国家网络法律制度的优势,认为发达国家网络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较为完善,网络立法与国际法相协调,注重国际合作,注重网络法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建设,重视网络行业自律、民间管理的作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网络法律建设和治理经验,从国家、市场、社会、公民多角度入手,健全完善网络制度法律,提升公民网络法律意识,重视行业自律和民间组织自治。网络立法应保持适度超前性和开放性,注重国际化,增强网络法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网络社会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法律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子商务法律新问题,包括网络诽谤、网络恶搞、数据挖掘、网络博客、P2P下载技术、网络钓鱼、网络赌博、恶意软件、虚假新闻、短信谣言等法律新问题。对每个问题的定义、内涵、特点、危害及立法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犯罪问题较为严重的现象,从网络犯罪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防范措施3个方面,研究了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实名制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作为政策实施,其政策利益在于有助于互联网的管理和网民行为的规范,但由于目前在法律、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政府不宜强推网络实名制,而应树立正确的互联网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强化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已成为我国网络立法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是新媒体时代公民的主要表达方式,其自身特性客观上需要应有相应的法律规制。我国现有的网络舆情管理立法体系内容不全、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缺乏对网民的权利救济制度。完善网络舆情法律规制的措施有:制定网络舆情基本法、营造法治氛围引导网络舆情、落实多项制度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明确网络舆情管理要求和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9.
提出评价网络法律信息资源分布的标准,并利用这一标准对中国网络法律资源做了实际的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使现行法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网络不安全因素在世界和我国范围内的种种表现,探讨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在分析世界各国和我国现已采取的相关指施基础上,提出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主要媒介,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平等性为公民获取信息、自由言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也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垃圾"。网络诽谤即为网络罪状之一,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制网络诽谤,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热点事件,探讨我国法律在规制网络诽谤方面的不足,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生态中的重要主体,其现代性不足易加深网络文化生态危机,同时,网络文化生态危机也对大学生现代性的培育提出了挑战: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与大学生理性判断能力不足;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与大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不足;网络法律机制不健全与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缺乏;网络伦理危机与大学生网络伦理价值观缺位。鉴于网络环境现实性和虚拟性并存、大学生受众被动性与主动性并存、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亟需从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理性培育机制、网络法律及伦理教育普及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现代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延伸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结构模式,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情感危机、道德失范、人性异化等社会问题。艳照门事件引发对网络社会道德构建的思考。设想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源头进行监控,从网络社群自我治理入手来重构网络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内网络犯罪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现行法律和传统刑事管辖权理论均面临诸多困境。为有效惩治和打击网络犯罪,我国应在保留传统管辖权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厘清网络行为的种类,进一步明确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同时确立以保护管辖原则为主,优先管辖原则为辅,兼顾协商原则的指导理念,通过渐进式立法,逐步实现网络犯罪管辖权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域名抢注”现象的发生使人们注意到域名与现行商标管理制度的冲突,如何解决域名和商标在交叉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交叉保护成为本文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域名本身独有的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域名与商标法的冲突,以及商标与网络世界的冲突,初步界定双方各自独立保护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发展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在网络时代更好地保护人格权等问题将是立法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拟从网络人格权法律体系的现状提出网络人格权立法的必要性,进而寻求对网络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互联网以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信息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网民的利益不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文章从隐私权概念入手,阐述网络空间中个人隐私权遭受侵害的现象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视频分享网站侵权作品进行过滤的新技术出现。从网络存储服务商的性质和运营模式等角度看,视频分享网站不应拒绝使用这种新技术。从避风港原则设置的立法初衷和价值取向出发,围绕新的网络技术会引发的法律问题,探讨避风港原则在未来新的技术环境下的适用、改进以及未来网络技术发展与法律规则调整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指出泛滥的网络无政府主义和群体极化效应是其发生的外在原因,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以及公民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而开展的追责与求实活动是其出现的内在机理,制度供给不足与法律的不健全是其本质特性。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取信于民,创建诚信政府;畅通公民参与渠道,促进公平正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网民素质,加强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具有方便、高效和快捷等优势,但也易产生干扰、欺骗和误导等不良信息。针对网络信息的特性,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可靠度的判断方法,并从现有国家法律体系的角度,分析了对网络不良信息规制的冲突与不完善,提出了规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