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龙套金矿床的形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龙套金矿位于乌兹别克斯坦Kyzyl-Kum沙漠中,金矿体与地层呈整合或不整合的脉带,赋存于海西期造山花岗岩体附近的变质奥陶系和志留系含碳陆源黑色页岩中。金矿田的范围140km2,已知矿化的垂直深度2km。通过研究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超深钻所取得的资料,得出成矿元素(An、Ag、W、Bi、Ta和PGM)和矿床中主要化学成分(S、Fe、Ca等)的来源是有差别的。海西期岩浆作用地区金矿床形成所需要的Fe、S和Ca等元素来源早于花岗岩岩基形成的含碳(有机碳含量为1%~3%)火山一陆源碎屑岩和化学成因的富钙岩石。奥陶纪和志留组形成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甘新交界处的2J0叠矿床,并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初步证实,这两个叠矿床属于同一类型。它们在地层、岩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及矿床特征等方面均具可对比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属于含碳岩系层控叠矿床,围岩主要为碎屑岩类,矿体的产出与地层中的碳质物关系密切,与垒相关的最主要元素是W 和AS。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甘新交界处的210金矿床,并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初步证实,这两个金矿床属于同一类型。它们在地层、岩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及矿床特征等方面均具可对比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属于含碳岩系层控金矿床,围岩主要为碎屑岩类,矿体的产出与地层中的碳质物关系密切,与金相关的最主要元素是W和AS。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变质的早元古代边缘海层序和中元古代石英砂粒碎屑岩,蕴藏着许多世界上大型高品位铀矿床,其中有些含金品位很高,储量很丰富。  相似文献   

5.
新疆穆龙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亚天山地区的穆龙套和库姆托尔金矿床是千吨级超大型矿床。穆龙套型金矿床以产于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中和矿石呈石英网脉型及细脉型为特征。新疆天山与该矿带相连,而以那拉提带和南天山带最具穆龙套型金矿找矿远景。南天山带的萨瓦亚尔顿矿床为我国首次发现的穆龙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发现了数个金矿床。其中,穆龙套矿床就是用航空r能谱测量,根据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增高发现的。据此在大面积上布置了航空r能谱测量普查金矿。航测结果表明,把未知区的航测铀、钍和钾异常同已知矿床定性地对比,尚不能有把握地圈定出地面详查区。所以又在已知矿区布置了r能谱  相似文献   

7.
用堆浸法处理穆龙套矿场的碳质含金矿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穆龙套(Мурунтау)、贝萨巴套(Бесапантау)等矿床中,存在着相当大储量的碳质含金原矿和贫矿石,这是制约贵金属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尚未找到抑制碳质页岩(其含量可达到91%甚至更高)吸附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堆浸法处理穆龙套矿场的碳质含金矿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邛莫、牙相金矿床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该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主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硅岩层(SiO_2含量平均在94%以上)和板岩层。已发现的数十个金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层中。现今尚未见有自然金的报道。 众所周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特点是金矿化以微细浸染状的自然金形式产出,显微镜下极难发现。但近年来,笔者在对该矿床物质组分研究中,不仅在反光显微镜下发现了自然金,而且也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球状自然金。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值极低,因此具文象结构的自然金粒十分罕见.在P·兰姆多的专著中曾报道了金与含铜碲化物(1931年),金与自然铋(1925年),金与碲银矿(1937年)呈文象结构的地质现象,并认为这种结构的出现是由于含金碲化物或含金铋化物分解的结果.在国内迄今还未见有文象结构自然金的文献报道.作者有幸在吉林小西南岔矿区工作期间,采集到为数可观的具文象结构的自然金粒,现将其研究简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為了滿足祖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地質工作者和全國人民一樣正以無此的熱情和力量在祖國廣大的土地上,進行着繁重而光榮的找鍍和勘探工作。在工作中,由於黨的正確領導和蘇聯專家無私的帮助,使我們隨着工作的前進,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因而经常總結工作經驗和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體會,並加以介紹推廣就成為非常必要。這裹僅就我們在蘇聯地質專家,尼·米·克爾巴克夫()指導下進行找鑛工作的一些體會作一簡要介紹: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金矿床金的迁移形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中  郑若锋 《黄金》1998,19(9):6-10
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原生金矿床中液态纳米金矿物是金的主要迁移形式;在表生条件下,金的硫化硫酸盐配合物及胶态金矿物是金迁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大水金矿床金矿物的特征研究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含铁砷黝铜矿、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磁黄铁矿和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玉髓状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长石和绢云母等.矿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银金矿,自然金颗粒形态较复杂,呈不规则状、长角粒状、板片状、八面体...  相似文献   

15.
水化学找金新方法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秀茹 《黄金》1990,11(12):8-15
  相似文献   

16.
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的加甘滩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金矿床。为了确定金的载金矿物及其赋存形式,利用显微测试技术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原生矿石样品进行了详细观察,确定原生浸染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但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BSE)图像观察中均未发现自然金包裹体,故确定金在载金矿物中的赋存形式为次显微不可见金。  相似文献   

17.
马蹄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能谱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金主要为自然金,部分为银金矿,成色变化大(650.9~894.7);嵌布状态以硫化物包裹金为主,裂隙金、粒间金较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石英、毒砂;金矿物粒度多为显微金,个别为细粒金。对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为探讨矿床成因及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金矿床金的迁移富集机理新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郑大中  郑若锋 《黄金》1999,20(8):1-5
描述了小秦岭金矿成矿新机制。金及金合金氢化物迁移至地壳浅部、氢被氧化成水。在高温热液中,以液态纳米金及液态纳米金合金迁移,当热液降至低温后,则呈固态纳米金及固态纳米金合金沉淀、凝聚、富集成矿床。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兰山地区是闻名退尔的砂金产地,作者首次在此区发现金矿脉。金矿脉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中,其矿轴组合属黄铁矿—自然金—石英类型。金矿物为自然金,成色平均为981,粒度可达巨粒。黄铁矿热电系数均为正值(P型),硫同位素组成接近陨石硫,铅同位素组成属正常铅,成矿物质来自深郏岩浆。早阶段成矿热流体中的水是岩浆水,晚阶段有少量大气水混入。金矿化温度为210~330℃ ,成矿热流体具强还原性质,成矿时代可能为早燕山期。原生金威因类型属与斑岩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