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常用集料特性的获取方法,即传统方法、CCD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X-CT以及激光扫描技术。在此基础上,从集料的形状、棱角和纹理出发,讨论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分析了集料形态特征获取方法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剖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即依据常用集料特性的获取方法,提出客观的集料形态特性评价指标;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软件从分子层面研究不同磨光次数下集料性能衰减规律及其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沥青路面抗滑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及防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沥青路面搞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高速公路运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的材料质量、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集料级配与沥青用量两方面的研究分析,配制出了高性能的,能满足高速公路表层抗滑性能的沥青混凝土,并对高速公路抗滑表层沥青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技术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纤维沥青路面抗裂性能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病害较为普遍的现状,以漯河市旧路改造项目,通过室内低温抗裂实验,结合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验证了纤维材料对沥青路面抑制反射裂纹扩展的有效性。基于动力学,结合粘弹性力学理论,根据室内试验得出纤维沥青路面的本构关系,以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为表征参量,探讨了纤维沥青路面在单周期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车辆制动对纤维沥青路面工作性状的影响,研究了阻尼比,回弹模量的变化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掺加纤维后对沥青路面的工作性能有了较大改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明显降低,对抑制沥青路面反射裂纹扩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抗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防滑研究和实践,讨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沥青路面抗滑应具备的条件,分析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途径,提出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剑麻纤维的掺入量和纤维长度对水泥砂浆抗折、抗压、湿密度和稠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剑麻纤维长度为3 cm,剑麻纤维掺入量为1%时,剑麻纤维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效果最好.剑麻纤维长度为3 cm,剑麻纤维掺入量为0.5%时,剑麻纤维水泥砂浆抗折强度表现的最好.当剑麻纤维的长度逐渐增大,掺入量增多时,剑麻纤维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表面宏观构造与抗滑性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沥青路面表面宏观构造与抗滑性能间的关系,选取了不同等级、不同路面类型的11条公路共33个测试点,利用采样间距为1.067 1 mm的激光断面仪和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开展了路面表面宏观构造和抗滑性能的现场测试.计算了路面断面统计特征、分形特征、几何特征指标以及平均断面深度等宏观构造指标,依据相关性分析,选择平均断面深度、偏斜度、驼峰度、分形维数、平均斜率和平均曲率等6个指标对路面表面宏观构造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路面表面宏观构造与抗滑性能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关系,采用上述6个宏观构造指标能精确地描述与抗滑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对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影响机理,运用频谱分析法计算得到各级倍频程中心频率对应波长处的沥青混合料(HMA)表面构造水平;通过室内试验(二维表面构造测试法(2D-ITAM),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法(DFT)及室内轮胎加速下滚噪声测试法),分析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表征指标和沥青混合料表面摩擦系数及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宏观构造和短波段大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且与安装有ABS防抱死系统车辆在沥青混合料表面行驶时的抗滑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与轮胎/路面噪声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室内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并对六种典型沥青混合料抗滑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弯拉应变作为剑麻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考察了剑麻纤维长度及其掺量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同时,对剑麻纤维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在剑麻纤维掺量为0. 3%条件下,纤维长度能够明显影响弯拉应变值;其中6 mm长的剑麻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应变值比不掺加剑麻纤维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增幅高达123%. 在剑麻纤维长度为6 mm的条件下,弯拉应变值随着剑麻纤维掺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0.3%掺量的剑麻纤维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为突出. 此外,剑麻纤维的添加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和水稳定性能均有一定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取决于路表构造特性的优化选择,文中通过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诸多因素的分析与考虑,旨在实现沥青路面良好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从而满足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使用经碱处理后的剑麻纤维改性沥青制备剑麻纤维/沥青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剑麻纤维可以有效抑制细微裂缝的发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添加一定量的剑麻纤维后,复合材料中剑麻纤维可很好地包覆在沥青中,使集料表面形成比普通沥青混凝土更厚的沥青膜,促使沥青与集料更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抗裂性能,即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的玻璃粉(5%、10%、15%、20%)替代水泥及复掺不同掺量的剑麻纤维(0、1.5 kg/m3、3.0 kg/m3、4.5 kg/m3)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出最佳的玻璃粉和剑麻纤维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粉和剑麻纤维协同使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当玻璃粉的掺量为10%~15%,剑麻纤维的掺量为1.5 kg/m3时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掺入玻璃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掺入适量的剑麻纤维则可以改善玻璃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借助红外光谱、X射线、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剑麻纤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化学结构、结晶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处理能将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杂质除去,而结晶度略有降低;剑麻纤维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大致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种处理方法均使得剑麻纤维的热稳定性提高,其中以碱处理提高幅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摩擦接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路面不同结冰工况下的汽车制动距离,并进行现场制动试验验证。结果分析表明,采取防冰措施可大幅降低制动距离和提高行车安全性,建议冰雪天气控制行车速度不超过60km/h,小汽车和货车的车辆间距分别不低于80m和100m,且宜采取间断放行方式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剑麻纤维结合某离子型固化剂对长春地区典型粗粒土的固化效果,配制了纤维掺量为0.6%、纤维长度为1 cm、固化剂掺量为0.03%、水泥掺量为5%的剑麻纤维水泥加固土。对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冻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得出剑麻纤维水泥加固土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抗弯拉性能、冻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好的结论,适合在长春及其气候、土质相似地区的道路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末端的4个调压井,通过掺入不同掺量的PVA纤维进行混凝土的开裂性能试验研究,得出PVA混凝土最佳纤维掺量为0.9%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VA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了施工现场泵送适应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饱水率的车辙试验,对大空隙排水路面OGFC-13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不同沥青种类条件下进行水作用下的抗车辙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饱水率的增加,变形量增大、动稳定度减小;对不同沥青的排水路面,当饱水率小于60%时,随饱水率增加变形量增加较快,当超过60%,饱水率对车辙变形量影响很小;温度越高荷载越大,水导致大空隙排水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显著降越.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活性染料在红外线染色机上对剑麻纤维进行染色,探究染料的浓度、促染剂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以上染率和K/S值为染色指标进行测试,最后发现三种染料在染料浓度为4%时染色效果较好,其中活性红的优化工艺:促染剂30g/L,染色时间60min,染色温度60℃;活性黄的优化工艺:促染剂25g/L,染色时间50min,染色温度60℃;活性蓝的优化工艺:促染剂25g/L,染色时间50min,染色温度为70℃。此外,还对比了三种染料的颜色特征并且对染后的纤维进行了色牢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剑麻纤维乳化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乳化沥青混合料,对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剑麻纤维乳化沥青混凝土进行了路用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力学性能、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剑麻纤维的最佳掺量与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