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X 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 (N3 )2 (PPh3 )4 ]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c, 晶胞参数为:a=2. 348 8(5)nm, b=1 .373 8(3)nm, c=2 0099(4)nm; β=106 42(3)°, Z=4。配合物 [Cu2 (N3 )2 (PPh3 )4 ]的每个分子是由 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I)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 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 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Cu2(N3)2(PPh3)4]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348 8(5)nm,b=1.373 8(3)nm,c=2.009 9(4)nm;β=106.42(3)°,Z=4.配合物[Cu2(N3)2(PPh3)4]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叠氮基团桥联的双核铜分子,铜(Ⅰ)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几何构型,每个铜原子分别与2个三苯基膦的磷原子及2个叠氮基团的氮原子形成配位键.热重分析显示标题化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价铜盐与巯基氮杂环配体2-巯基1-甲基咪唑(简写为MeimSH)和三苯基膦(简写为PPh3)作用首次合成了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3)2I],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以及紫外光谱性质、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2.22028(12)nm,b=1.78765(9)nm,c=1.84870(10)nm,α=90°,β=90°,γ=90°,V=7.3376(7)nm3,Z=8,Dc=1.501 Mg/m3;配合物的堆积结构中存在C-H…π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导致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形成;在室温经270 nm波长激发,配合物的CH2Cl2溶液在439 nm处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此最大发射是配体MeimSH和PPh最大发射的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四氢呋喃(THF)作溶剂,将[Ru(PPh3)3Cl2]与等摩尔的K[H2B(timMe)2]和过量的苯肼(PhNHNH2)反应,得到1个阳离子配合物[Ru(PPh3){κ3-H,S,S’-H2B(timMe)2}(PhNHNH2)2]Cl·0.5CH2Cl2(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配合物1中的中心钌原子与三齿螯合配体[H2B(timMe)2](κ3-H,S,S’)、1个三苯基膦(PPh3)、2个顺式cisPhNHNH2配位形成1个八面体几何构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价键分析,可确定配合物1中HOMO和LUMO间的能隙较窄,只有3.62 eV。  相似文献   

5.
选择4-吡啶甲酸和Cu(NO3)2·3H2O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一种新颖的铜配合物[CuL2(H2 O)4](HL=4-吡啶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氢键和分子间力在超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荧光光谱测定配合物与鱼精DNA(F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配...  相似文献   

6.
以8-氨基喹啉、己二酸及硫代二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2个新的柔性化合物:N,N′-二(喹啉-8-基)己二酰胺(3a)、N,N′-二(喹啉-8-基)-4-硫杂庚二酰胺(3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这2种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配位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3b)可与M(NO3)(M=Co、Ni、Cu、Zn)反应形成配合物,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M(3b)(NO3)2](M=Co、Ni、Cu、Zn)。而化合物(3a)则不宜与这些金属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步溶液合成法制备了异金属配合物[(In Cl)4(Me OH)2(m-OMe)4(μ3-OMe)2(μ3-SCH2CH2SCH2CH2S)2(Cu PPh3)2(]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其中a=23.921 4(7),b=10.449 6(3),c=26.687 0(8)?,V=6 670.9(3)?3,Z=4,Mr=1 807.56,Dc=1.800 g/cμ3,m(Mo Ka)=2.429 mm-1,F(000)=3 584,S=0.969,最后修正I2s(I)的8 279个可观察点和717个参数,得到修正因子R1=0.049 6和权重因子w R2=0.077 0。在配合物1中,每个铟(In)原子通过2个μ3-OMe和4个m2-OMe构成以铟(In)原子中心的平面桥式连接,在每个单胞中有四个铟(In)原子可归属为(In4)四核,并且2个[Cu(PPh23)]+离子碎片通过[SCH2CH2SCH2CH2S]-配体连接In4核,从而形成了标题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d(phen)2(NO3)2同脂肪类羧酸配体水热反应得到了两个配位聚合物[Cd(tar)(phen)]n(1)和[Cd(fum)(phen)]n(2)(tar=酒石酸根离子,fum=反丁烯二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c和P2/c.配合物1中的酒石酸配体配位方式为不对称型,通过羧酸配体桥联Cd(II)金属中心形成一维折线形链,在相邻链上的phen配体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一维链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在合成过程中苹果酸脱水形成了反丁烯二酸,这与之前报道的该类型原位反应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Cu(NO3)2.3H2O和phth(邻苯二甲酸)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u(phth)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 95(17)nm,b=1.444 1(3)nm,c=0.709 92(14)nm,β=112.14(3),°V=796.7(3)3,Z=2,Dc=1.792 g/cm3,F(000)=438.0,S=1.100,R1=0.037 6,wR2=0.099 8。铜原子为4配位,呈畸变正方形构型,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之字型链,相邻的链之间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溶液条件下,对两种铜配合物[Cu(atpy)(NO3)(H2O)](NO3)·3H2O (1)和 [Cu(ttpy)(NO3)2](2) (atpy=4′-p-9′-腺嘌呤基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ttpy=4′-p-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作用进行研究,紫外-可见光谱显示测试体系的pH以及离子强度均对两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在体系允许的测试范围内,pH越高,离子强度越低,两配合物与DNA结合作用越强.此外,配合物1与DNA相互作用受此影响更为明显,这可能与该配合物中含有的腺嘌呤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1.
CuSO4·5H2O、1,10-菲啉、对苯二甲酸和蒸馏水的混合物在170℃下反应3d得到标题配合物[Cu(H2O)2(phen)]SO4,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解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是C2/c,晶胞参数分别是:a=14.837(3),b=13.824(3),c=6.9917(14),α=90°,β=108.29(3)°,γ=90°. 在该晶体中,中心离子Cu(Ⅱ)分别与来自同一有机配体1,10-菲啉的两个氮原子以及来自两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其几何构型是变形四方形. 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该配合物形成具有空间三维结构的超分子. 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190℃以下热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PPN]Cl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1反应生成一个硒桥双核配合物[(Ph3P)2N]2[(InCl3)2(μ-Se)](1),晶体结构中的[(InCl3)2(μ-Se)]2-阴离子部分包含一个角度为102.60(3)°的弯曲In-Se-In链接键。在Cy3PO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3反应生成一个新奇的金刚烷类四核配合物[Cy3POH]4[(InCl)4(μ-Se)6](2),配合物2的阴离子[(InCl)4(μ-Se)6]4-包含有6个μ-Se2-桥链接4个[InCl]2+单元,平均In-Se-In键角为99.66(3)°。配合物1和2经X-射线结构分析均含有四面体配位的金属铟。  相似文献   

13.
利用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与一价铜化合物CuX(X=Cl,Br,ClO4))直接反应得到3个一价铜配合物[CuCl(dppe)]2(μ-dppe).2CH2Cl2(1),[CuBr(dppe)]2(μ-dppe).2DMF(2)和[Cu(dppe)2][ClO4](3),对这些配合物进行结构和光谱表征。结表明,其中二价阳离子部分([{CuX(dppe)}2(μ-dppe)]2+)的结构与已发现的具有与两个铜原子中心连接的一个螯合式和一个桥式的dppe配体的许多其他配合物结构相类似,另外一价阳离子([Cu(dppe)2]+)是一单核铜与2个dppe配体螯合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TBA法检测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Ⅱ)MeH(Me)2(en)2]2+、[Cu(phen)2]2+、[Fe(EDTA)]2-、[Ni(Ⅱ)MeH(Me)2(en)2]2+在H2O2存在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前三种配合物产生活性氧能力较强,后一种较弱.  相似文献   

15.
以3,5-二硝基苯甲酸为辅助配体,利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例新颖的叠氮-铜配合物[Cu(3,5-DNBA)(N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研究表明,在配合物中,五配位的铜离子呈现了四角锥的几何构型,相邻的Cu(Ⅱ)离子依靠μ-1,1-叠氮离子和syn-syn-羧基桥连得到了1D金属链,同时,3,5-二硝基苯甲酸的一个硝基基团与铜离子配位,最终形成了配合物的3D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对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和变场磁化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链内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强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配合物二氯二吡啶合铜[Cu(py)2Cl2]1在甲醇溶液中与两个当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由吡啶酸盐为阳离子的四氯合铜配合物[pyH]2[CuCl4]2,单晶X射线晶体学表征了这两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通过对二价铜配合物的结构分析来证明二价铜配位几何在姜一泰勒扭曲效应下的一个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对两个新颖的碘化亚铜配合物CuI[2-(Dpp)bp]_2(配合物1,2-(Dpp)bp=二(二苯基膦)联苯)和Cu_2(μ-I)_2[TPP(o-OCH_3)]_2?CH_3CN (配合物2,TPP(o-OCH_3)=三(3-甲氧基苯基)膦)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表现为单核、双核碘化亚铜配合物的结构类型。在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中,亚铜原子都表现为不同寻常的近乎平面的三角形配位构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膦配体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所致。两配合物都表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双核配合物2的热稳定性优于单核配合物1。配合物1和2的紫外-可见吸收主要来自于膦配体的π-π~*电子吸收跃迁,配合物1和2的能隙值分别为3.58、3.21 eV,说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半导体。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柔性配体[1,3-bis(1-imidazol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m-bitmb)与Cu(Ⅱ)金属盐,合成了配合物[Cu_2(m-bitmb)_4]I_4·3H_2O。每个配体m-bitmb采取顺式构象与2个Cu(Ⅱ)离子配位,每个Cu(Ⅱ)离子与4个配体的配位N原子以平面四边形方式配位,2个Cu(Ⅱ)离子与4个配体形成1个Cu_2L_4超分子阳离子笼。每个超分子笼中包裹了1个I-离子,I-离子与Cu(Ⅱ)离子有弱的相互作用。有趣的是,CuI_2分子存在于相邻的链间。相邻的4个笼之间,苯环平面存在着微弱的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Ru(PPh3)3HCl与(R,R)-1,2-二苯基乙二胺反应生成配合物RuH((R,R)-PhCHNH2CHNH2Ph)(PPh2)2Cl,通过该配合物与三(1-吡唑基)硼氢化钾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单氢钌配合物TpRuH((R,R)-PhCHNH2CHNH2Ph).合成的钌配合物分子结构经FT-IR、NMR和EA证实.  相似文献   

20.
植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酸为配体合成了两种植酸铜配合物,利用原子吸收法、配位滴定法、元素分析、IR、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热重-差热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式.植酸分子通过环上的磷羟基氧原子与Cu2+配位,同时Cu2+又与邻近植酸分子中羟基氧原子发生配位,未参加配位的羟基和水或氨可能通过氢键相连,从而形成了结构复杂的难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