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巯基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巯基胺型树脂,并测定了它们对Au(Ⅲ)、Ag(Ⅰ)、Hg(Ⅱ)、Cu(Ⅱ)、Mn(Ⅱ)、Zn(Ⅱ)和Pb(Ⅱ)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中对Au(Ⅲ)的吸附容量可达1.97g金/g树脂。在Au(Ⅲ)-Cu(Ⅱ)-Zn(Ⅱ)-Mg(Ⅱ)和Ag(Ⅰ)-Cu(Ⅱ)-Zn(Ⅱ)-Pb(Ⅱ)混合溶液中,该树脂只分别吸附Au(Ⅲ)和Ag(Ⅰ),而几乎不吸附其它金属离子,显示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巯基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缩苯甲醛化及半碳化处理后的高强聚乙烯醇纤维为原料,利用它与巯基乙酸的酯化反应将-SH基团引入合成纤维骨架,制成一种新型的功能纤维——巯基聚乙烯醇螯合纤维。文中研究了这种纤维对Cu^2+、Zn^2+、Pb^2+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酸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3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该纤维对上述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及选择性大小的顺序:Pb^2+〉Zn^2+〉Cu^2+.实验表明本文制得的巯基聚乙烯醇纤维螯合容量较大,反应速率较快,尤其是机械强度高达4.0cN/dtex,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主链,亚甲基为间隔基,侧链含介晶基团的高分子螯合树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树脂的相变行为。螯合树脂在熔点以上呈现一种中间相态,当侧链介晶基团的取代度达到一定程度(≥88%)呈现液晶相转变,探讨了合成反应条件对取代度的影响。静态法测定了螯合树脂对Pb(Ⅱ)、Hg(Ⅱ)、Cu(Ⅱ)、Cd(Ⅱ)、Co(Ⅱ)、Zn(Ⅱ)、Mg(Ⅱ)的吸附容量,研究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螯合树脂对Hg(Ⅱ)、Pb(Ⅱ)有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对Cd(Ⅱ)和Cu(Ⅱ)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方    冯菊红    葛燕丽    胡学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4):353-358
以硝酸钡、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粉末,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12、煅烧温度为1 300 ℃和煅烧时间为4 h.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Co2Z型铁氧体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铁氧体质量为0.10 g、溶液pH=12、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铁氧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9.49%,最大吸附量为9.181 mg/g. 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6.
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螯合树脂对金属离子吸附的原理以及螯合树脂的常见品种,如氨基羧酸类、肟类、8-羟基喹啉类、聚苯乙烯吡啶类、硫脲类,还介绍了淀粉接枝树脂和新型冠醚树脂、席夫碱树脂等天然及合成型螯合树脂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螯合树脂在水处理、湿法冶金、医药卫生、催化剂、果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粉末活性炭的可分离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磁性活性炭,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染料废水,对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进行探讨,并与粉末活性炭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考察p H、接触时间以及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吸附能力高于粉末活性炭,p H为影响其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偏碱性的p H和适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磁性活性炭投量为0.4 g/L、p H为9、反应时间为300 min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98.9%.亚甲基蓝在磁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磁性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在自然重力沉降条件下10 min内沉淀完全,而在外强磁场作用下30 s内可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8.
用聚乙烯醇作分散剂,以γ-Fe2O3磁粉为载体、通过聚环氧氯丙烷与己二胺进行悬浮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磁性螯合树脂.并研究了它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种树脂在pH=4~6的酸度范围内对Cd^2 和Pb^2 等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对混合离子的吸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有所不同,表明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存在对各自的吸附有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预处理的花生壳颗粒(20-60目)与环氧氯丙接枝,引入活泼氯,活泼氯被硫脲取代后,成为硫脲基螯合树脂。最佳工艺条件:(1)合成醚化颗粒,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2)取代引入硫脲基,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90℃;(2)取代 硫脲基,2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2h,在溶液PH=5.4-5.8时,螯合树脂对Ag(I)的吸附容量为100m/g。  相似文献   

10.
经不同质量分数的酸、处理时间、焙烧温度等条件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静态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噻吩的吸附脱硫性能。通过BET表征,对三种活性炭吸附剂进行比表面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50%的HNO3,100℃,6h处理的活性炭的脱硫性能最优(约71.0%),惰性气氛下高温焙烧活性炭的脱硫率比未处理活性炭的脱硫率普遍提高,增幅约20%。说明物理微观结构不是影响脱硫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魔芋葡甘露聚糖制备可降解海绵的方法,并用制备出的海绵对硝基苯胺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魔芋葡甘露聚糖来制备可降解海绵是可行的,并且制备出的可降解海绵对硝基苯胺有较强的吸附的能力,对浓度为10.0 mg/L硝基苯胺的去除率150 min内可达80%。  相似文献   

12.
13.
直接巯基化石墨烯具有成本低、亲水性好、易分散、易分离和可循环利用等优点,研究其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和使用条件,可以为水中汞的去除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采用"一锅法"直接将巯基引入氧化石墨烯,通过SEM、TEM、EDS和XPS等表征手段进行实验,研究了pH值和共存离子对直接巯基化石墨烯吸附汞的影响,确定了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方程,考察了直接巯基化石墨烯的循环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的工艺路线成功地合成了直接巯基化墨烯,其中pH=6是直接巯基化石墨烯对汞吸附的最佳条件;直接巯基化石墨烯与汞之间的吸附行为为化学吸附;通过计算所得的最大吸附量为143.9 mg/g;即使循环利用4次以后,材料还保留有85%的吸附量,直接巯基化石墨烯在汞吸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液相化学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对石墨烯材料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得的石墨烯晶体结构完整性有所降低;石墨烯对极性较大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吸附率都在95%以上,对极性较小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氯苯酚的吸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的二维氧化石墨烯存在比表面积小、降解效率低、肉眼难以分辨的缺点,本文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的GO为前驱体,利用模板法,将GO包裹在三维模板聚苯乙烯微球上,去除模板得到三维多孔石墨烯,并以其作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去除反应,评价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石墨烯在60 min时,MB降...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改性钢渣吸附除磷影响因素、等温吸附线特征和吸附动力学,并对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吸附除磷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磷浓度10 mg/L,投加量10 g/L、pH为7时,改性钢渣吸附后总磷浓度为0.687 mg/L,去除率达93%;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理论饱和吸附量是1.97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实际生活污水的吸附除磷中,投加量为50 g/L,反应2 h后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冷冻-乙醇置换法制备多孔淀粉,并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考察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淀粉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对甲基蓝水溶液的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和甲基蓝初始浓度对多孔淀粉的甲基蓝吸附量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淀粉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0:100时,制得的多孔淀粉表面成孔情况以及吸附性能达到最优;多孔淀粉对甲基蓝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60 min左右逐渐趋向平衡;在15-35℃的吸附温度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0-300 mg/L的甲基蓝初始浓度范围内,吸附量经历先增大,后接近饱和的变化过程;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更能描述多孔淀粉对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农业废料棉花秸秆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高效的生物质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制备活性炭的得率及吸附碘值的影响。找到其最佳制备条件:浸渍比为4∶14(g·mL~(-1)),氯化锌浓度为3mol·L~(-1),活化时间为500℃,活化时间为100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其吸附碘值为1 050mg·g~(-1),得率为53%,比表面积为1 383.7m2·g~(-1),总孔容积为0.766cm3·g~(-1),平均孔半径为1.1nm。考察活性炭在吸附时间、投加量、pH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初始浓度为50mg·L~(-1)的亚甲基蓝,活性炭吸附量达到49.4mg·g~(-1),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