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薄互层地震反射和波场特征的研究是进行薄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的基础。文中从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的理论研究出发,剖析了四类AVO响应特征;通过构建不同厚度、速度、密度及层间组合关系的砂泥岩薄互层理论模型,利用反射率法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波场正演,探究了影响薄互层垂直反射特征(主要是薄互层调谐曲线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薄互层结构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总结出砂泥比和互层结构等因素对薄互层AVO反射特征的影响规律,可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薄互层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2.
薄互层油气藏AVO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基于点震源的完全弹性和粘弹性波动方程获取地震波场完全解(包括了一次反射波、多次反射波和转换波信息),有效消除了高阻抗条件和临界角条件下基于射线追踪计算反射系数的误差。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薄层厚度、层间多次波和衰减等因素对薄互层油气藏地震AVO变化规律的影响,其结论与认识可为利用地震AVO进行薄互层油气藏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沉积地层中复杂砂泥岩薄互层中的AVO响应研究寥寥无几。由于利用声学介质进行正演模拟会出现“假响应”情况,故采用弹性介质进行正演模拟,再利用有限差分弹性波动方程对等厚砂泥岩薄互层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层数以及薄层厚度的改变来获取AVO响应特征。经薄互层AVO特征与互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受砂泥岩互层单层层厚以及层数的双重调谐效应的影响,当砂泥岩模型单层截距和梯度均大于1/8λ,而层厚小于1/8λ时,顶面AVO效应受薄互层影响有所增强。但当厚度介于1/8λ~1/4λ时,AVO效应反之;(2)极值方面,等厚韵律型薄互层调谐振幅和梯度的最大值均不会超过单层砂岩处于1/4λ处的极大值;(3)结合单层砂体厚度、薄互层层数和孔隙度综合考虑,在薄互层地区,利用PG划分储层时,左上区域是相对有利的含气薄互层区域。  相似文献   

4.
薄互层调谐规律研究与净厚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锋  姚逢昌  李宏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584-591,682,513,514
如今众多的薄层定量描述方法通常基于Widess模型,利用地震属性能识别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地震波长(λ/4)的孤立薄层。然而实际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是一套薄互层,其中单个薄层的厚度往往远小于λ/4,应用现有地震方法难以分辨每个薄层。本文通过构建楔状薄互层模型研究薄互层调谐规律,建立了薄互层地震响应与薄互层参数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薄互层净厚度估算方法。文章首先提出地震视净毛比概念,并在研究薄互层调谐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去调谐算法,然后将薄互层地震响应经过去调谐转化成视净毛比,再通过视厚度与视净毛比相乘计算出净厚度。文中选用具有地层波阻抗意义的90°相位子波地震数据解释薄互层储层,并研究了90°相位子波的去调谐算法,能将90°相位子波地震振幅较准确地转化为视净毛比。四川广安地区须四段薄互层实例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净厚度估算技术能有效预测河道三角洲相含气砂体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5.
 AVO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与实际地层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薄层调谐效应改变了地震AVO变化规律。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气区G圈闭内的A井SB21.0含气砂岩钻前烃类检测结论与钻后AVO模型正演研究结论不符,并且该区含水砂岩与含气砂岩的AVO地震响应特征相同。因此利用叠前道集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出现误区,使B井钻探失利。为解决该区在应用AVO技术中存在的“陷阱”,利用不同频率范围的吸收与衰减引起的地震振幅差异,在G圈闭开展不同频带的分频AVO属性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分频AVO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该区储层AVO响应井震不一致的问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预测有利目标,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6.
基于谱分解的薄层调谐与AVO异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气田多为薄层或薄互层类型,薄层调谐效应导致叠加剖面上出现假亮点,这些"亮点"与含油气亮点(第3类AV0异常)有本质区别.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储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和地质条件,设计了楔形和薄层地质模型,分析了薄层调谐效应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和含油气亮点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利用谱分解技术来识别真假亮点.实际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
厚度有序递变型薄互层是众多薄互层类型中比较典型的类型之一,其时频特征的准确刻画对于识别和解释该类薄互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不同总厚度、不同互层数、不同厚度变化量的厚度有序递变型薄互层地质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获取理论数据,通过仿射类平滑伪Wigner分布获取时频谱。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不同类型薄互层时域波形、时频谱和瞬时频谱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厚度有序递变型薄互层具有“薄升厚降”、“薄宽厚窄”的总体时频变化规律,薄层时频变化规律是其主要的调控机制。另外,厚度有序递变型薄互层的时频特征存在明显厚度分区特性:厚度小于1/8波长的各单层表现出峰值频率随着地层减薄而降低、频带变窄的特性;厚度大于1/2波长的各单层表现出随着地层增厚,第一频带被压缩、陷频带变宽的特性;厚度介于(1/8~1/2)波长的各单层表现出与单一薄层相近的频谱特性;单层厚度区间、互层数和厚度变化量是厚度分区特性的主控因素。还提出了过渡性递变型薄互层、等效薄层的概念,从而将薄层、等厚薄互层、厚度有序递变型薄互层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时频响应特征框架。  相似文献   

8.
基于波形的高分辨率AVO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地震记录的AVO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地下介质的多种物性参数信息,进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因此针对在AVO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采用基于空间流形的炮域去噪方法对地震炮记录去噪得到高信噪比的AVO道集;二是针目的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地震波长时因子波干涉的以进行精细AVO分析的问题,采用了基于波形的AVO反演方法进行薄层条件下的AVO分析,实际地震资料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是砂体厚度预测中常用的2个地震属性,但建立这2个基本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所依据的实验模型是简单的单砂体楔形模型,不一定适用于薄互层情况.为此设计了2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算法产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分析薄互层条件下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薄互层的累计厚度小于1/4波长的情况下,薄互层反射振幅和瞬时频率与单砂体模型具有类似的特征,砂体累计厚度越大,地震反射振幅越大,瞬时频率越小.以上结论在华北油田实际地震属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调谐背景下直接利用叠后属性识别预测薄层砂体多解性强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塔中北坡S1井区目标储层基于部分叠加角道集属性的含油薄层砂体预测方法。首先,以现有井资料为基础,开展薄层地震反射波随入射角变化规律的正演分析,认为研究区含油薄层反射的视AVA效应是敏感且可检测的;其次,在对原始CRP道集资料提高储层成像精度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部分道集叠加的方式进一步增强薄层反射视AVA效应的规律性;然后,结合正演模拟取得的认识和实钻井目的层油气显示结果,进行基于部分叠加角道集数据的属性随入射角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在调谐背景下目的层最大波峰振幅和最大波峰主频属性是检测薄层砂体含流体性质的敏感地震属性,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油气检测因子,预测了研究区目的层含油薄层砂岩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薄层油气藏在油田各区块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往往由于测井仪器的分辨率不够而导致漏掉一些好的油气储层;而在开鲁等地区存在大量的砂、泥岩薄互层油气藏,近年来产量比较可观。用常规低分辨率测井方法往往不能有效确定储层厚度,甚至导致漏层,因此,薄层电阻率测井有利于挖掘一些新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井位部署技术开发茨631块薄层岩性油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及水平井井位部署技术的优越性,综合分析了茨631块薄层油藏的地层、构造、储层、油层分布特征,流体性质,隔夹层特征及临井生产数据,应用多属性反演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据此部署了茨631-H1水井,开发了茨631块薄层岩性油藏,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截至2008年10月,累计产油量5644t,累计产气量224.5×10^4m^3。首次使辽河油田水平并油层厚度极限由5m降为2m,使茨榆坨构造带中段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河油田压裂薄夹层厚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河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由于非均质影响,纵向上潜力层与高含水强淹层交错存在,且夹层较薄,压裂易导致水窜,是压裂选井选层优化设计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在定性研究既定地质条件下薄夹层的遮挡作用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数据,研究了控制缝高过度延伸的最小夹层厚度。认为在4m3/min施工排量下,纯泥岩夹层的最小遮挡厚度为3.0 m,初步作出了压裂薄夹层厚度选择图版。该研究拓宽了老井压裂选井选层的范围,对老区油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鉴于传统的电磁式地震检波器已不能适用于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已成当务之急。特别当美国I/O公司公开展示了VectorSeis(精密震子)以后,开发国产的精密震子更是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利用固体薄膜器件作为精密震子芯片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国内基础研究的现状以及协作攻关开发固体薄膜型国产精密震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Thin films of tin and copper oxide forming heterojunction are being studied for applications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The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such a film was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spray pyrolysis with working temperature of 600 ℃. The XRD (X-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tin oxides (SnO2) and copper (Cu2O) and its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a, b and c, 4.7534 A^°, 4.7534 A^°, 3.1998 A^° (tetragonal form) and 4.2580 A^°, 4.2580 A^°, 4.2580 A^° (cubic form), respectively. Highseore Plus program was used for phase identification and DBWSTool2.4 program used for refinement. The grain size was estimated by Williamson-Hall.  相似文献   

16.
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扶余油田油藏埋藏浅、油层较薄、原油含蜡量较高、黏度低于一般稠油的特点,通过热采开发工程技术攻关,成功开展了稀油热采蒸汽吞吐试验。对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开展了多项探索性试验,形成了适合扶余油田浅薄层稀油的配套热采工艺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增油效果,为扶余油田难采区块热采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探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认识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文中设计了不同的地电模型,进行了瞬变电磁法响应正演计算,对有无薄层存在时相应视电阻率曲线进行了对比,并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分析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结构体的分辨能力,得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对于同样的薄层地电模型,进行了瞬变电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能力的比较,认为瞬变电磁法对薄层的分辨能力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相似文献   

18.
在410t/h固态排渣煤粉炉燃烧设备改造上,采用了浓稀相燃烧器,经冷热态试验获得了成功。节约了低负荷稳燃用油,年节油达6854t,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