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车用汽油市场发现的个别样品含有较高的氮化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化学发光定氮等方法对高含氮汽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认这些样品中违规添加了苯胺类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中禁止人为加入的有害添加物,但标准中未提供含氮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限制值。为此介绍了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对汽油、人身和环境的危害,分析研究了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建议警惕市场上出售的车用汽油中人为添加苯胺类化合物,而且提出了在车用汽油标准中增加含氮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2015,44(5):630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Deans Switch)中心切割技术,建立了分析汽油中甲缩醛含量的二维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将两根不同极性色谱柱串联,汽油试样先经非极性DB-1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初步分离,通过优化设置中心切割时间,将汽油试样中的极性含氧化合物组分切换至强极性CP-LOWOX毛细管色谱柱进行进一步分离。以乙二醇二甲醚为内标物,可实现甲缩醛与汽油中常见的甲醇、乙醇等13种含氧化合物的完全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甲缩醛含量(w)在0.01%~5.00%范围内时标准工作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9,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7.83%~104.11%,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0%,甲缩醛检出限为0.003%(w)。该方法准确可靠,适合测定车用汽油中的甲缩醛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富集技术提取汽油中的氮化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对照标准样品的色谱保留时间确定汽油中氮化物的形态。以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法(GC-NCD)为分析手段,对汽油中氮化物进行定量分析,单组分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6 mg/L。用该方法分析得出催化裂化汽油中氮化物的类型主要包括腈类、吡啶类、吡咯类、苯胺类。对市售车用汽油中氮化物的形态进行识别并定量分析,大部分常规车用汽油样品中氮化物的含量小于60 mg/L,其中几个车用汽油样品中苯胺类氮化物含量大于100 mg/L。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车用汽油的组成中烯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汽油占75%以上。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改质是解决催化裂化汽油自身的问题以提高车用汽油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催化裂化分馏塔侧线将约10%的重质汽油作为柴油组分,不仅可减少催化裂化汽油的产量,还可以增产柴油,提高柴汽比。约占50%的轻质催化裂化汽油可进行深度醚化,醚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降低8%-10%,MON约增加2个单位,氧含量增加1.2%-1.4%。中质催化裂化汽油馏分的芳潜较高,可作催化重整原料。  相似文献   

5.
对汽油中非法添加的硅、氯、甲缩醛、苯胺类添加剂的危害、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没有正式推荐检测方法的标准之前,建议采用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监测硅含量;采用微库仑法测定氯含量;采用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二维气相色谱法以及GC-MS联用法均能对甲缩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汽油中的氮含量,待初步确认有苯胺添加时,再采用以上红外光谱、GC-MS联用或气相色谱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将其分析结果分别作为判定四种非法添加物的参考依据,以对车用汽油市场进行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6.
依据BD11/238—2016标准,使用辛烷值机、密度测定仪、气相色谱仪、自动常压蒸馏仪等设备,分别对来自3家炼油厂的95号和92号车用汽油样品的辛烷值下降(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车用汽油检测样品辛烷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样品中C_5及其以下组分含量过高(超过25%),在储运过程中和轻组分形成共沸物协同挥发;加氢脱硫后的催化车用汽油在阳光照射下易分解,使辛烷值下降。建议炼油厂在生产车用汽油时应控制C_5及其以下组分的含量和密度值。质检室所采汽油样品应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7.
高枝荣  李继文  王川 《石油化工》2013,42(2):230-235
采用GC-MS联用法,对车用汽油中含有的非常规添加物甲缩醛、碳酸二甲酯和N-甲基苯胺进行了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其中,定性分析采用全离子扫描、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对照及与标准物质的特征离子图对比等方法;定量分析采用特征定量离子提取结合内标法。同时考察了汽油本底对这3种化合物定性检测和定量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83%~10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定量数据准确可靠;各组分含量在2%(w)以内,线性响应良好;甲缩醛和碳酸二甲酯的检测限为0.01%(w),N-甲基苯胺的检测限为0.1%(w)。该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均能满足常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GB17930-201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测定汽油氧含量的仲裁方法和《NB/SH/T 0663-2014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对社会汽油氧含量进行日常监测,发现有除甲基叔丁基醚(MTBE)以外的含氧化合物。该物质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质量分数在0.3%~1.1%之间。由于正丙醇不是常规汽油的调和组分,影响氧含量结果的判定,因此有必要对该物质进行分析。为了确认该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笔者收集了1批次国有大型炼厂汽油与5批次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的社会汽油,通过采用不同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添加正丙醇、二烯烃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发现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是由于C4、C5二烯烃对NB/SH/T 0663-2014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9年第一季度我国车用汽油产品质量抽查的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 年第一季度,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我国车用汽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抽查,共抽检20 家企业生产的车用汽油产品20 批次,其中90 号无铅车用汽油15批次、93 号无铅车用汽油5批次,按现行汽油规格,抽样合格率为100% 。虽然车用汽油产品整体质量稳定且有提高,但对某些即将控制的有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烯烃含量高,特别是90 号汽油的烯烃含量远远高于国外;芳烃含量目前尚可,但随着汽油牌号提高,芳烃含量将明显升高;苯含量虽然普遍较低,但个别样品苯含量太高。针对汽油生产行业在产品质量、生产与流通领域将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车用汽油驱动性指数(DI)综合考虑了汽油各个馏分的分布,能较好地表征汽车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对DI的提出、研究进展及用途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车用汽油样品DI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考察了不同季节、不同区域DI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车用汽油质量升级对DI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汽油DI值范围分布较宽,不同地区的DI值差别很大;被考察地区不同季节DI值差别明显,冬季汽油DI值整体偏低;同一季节有些地区汽油DI值差别不大,但有的地区汽油DI值跨度很大。被考察的两个地区近几年随着油品的升级DI数值变化不大。有些地区的部分样品DI值较高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天津分公司10 Mt/a炼油装置投产后,在车用汽油标准快速升级的情况下,对蜡油加氢及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组合工艺优化,确定了在生产国III汽油、京标Ⅳ汽油等不同需求下适宜的工艺条件,提高了生产灵活性,满足了生产符合不同标准车用汽油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19种烷基化油的质量进行跟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化油具有高辛烷值、零芳烃、低烯烃、低氧含量的特点。探讨了烷基化油的辛烷值、初馏点、蒸气压、硫含量、烯烃含量等指标对调合汽油性能的影响,建议生产和应用企业应对其重点关注。选择典型烷基化油调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油并验证其性能,制定了烷基化油一级企业标准《异辛烷组分》(Q/SH PRD 0753-2019),使烷基化油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有标可依,确保烷基化油质量满足国Ⅵ标准汽油调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行业聚焦     
2018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国Ⅴ标准进入修订征求意见阶段。从现在起至7月22日,国家标准委将通过官网对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国Ⅴ汽油将在硫含量等指标上大幅降低。当前的国Ⅳ汽油过渡期到2017年12月31  相似文献   

14.
根据《GB 17930-2016车用汽油》标准要求,车用汽油国Ⅵ(A)标准自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车用汽油国Ⅵ(B)标准将于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为应对汽油产品升级挑战,某炼油厂在2021年5月份组织开展国Ⅵ(B)汽油试生产,完成12罐,共36851 t国Ⅵ(B)92#汽油的试生产.文中介绍了该炼油厂国Ⅵ(B)汽油生产实践,对油品升级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19种烷基化油的质量进行跟踪和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化油具有高辛烷值、零芳烃、低烯烃、低氧含量的特点。探讨了烷基化油的辛烷值、初馏点、蒸气压、硫含量、烯烃含量等指标对调合汽油性能的影响,建议生产和应用企业应对其重点关注。选择典型烷基化油调合国Ⅵ标准车用汽油并验证其性能,制定了烷基化油一级企业标准《异辛烷组分》(Q/SH PRD 0753-2019),使烷基化油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有标可依,确保烷基化油质量满足国Ⅵ标准汽油调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雷凡  李承哲 《石化技术》2015,(2):90-93,145
由于汽油池中催化汽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硫含量高导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某公司车用汽油质量不能满足国Ⅳ标准要求,通过采取提高选择性加氢装置的反应深度、优化轻汽油抽提操作及增设脱硫精制塔等措施后,催化汽油硫含量由116 mg/kg降至35 mg/kg,MTBE硫含量由616 mg/kg降至34 mg/kg,93#车用汽油硫含量由94 mg/kg降至28.4 mg/kg,97#车用汽油硫含量由123 mg/kg降至37.1 mg/kg,成功实现了质量升级,但造成辛烷值损失、氢气消耗和能耗上升,合计增加了车用汽油生产成本83.0元/t。  相似文献   

17.
李维华 《石油商技》2012,30(2):75-79
本文回顾了2000年以米车用汽油旧家标准和地厅标准的清洁化发展历程,介绍了车用汽油标准的升级过程及修订要点,比较了各级标准之间的技术差异;对车朋汽油标准化及油品清沽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车用汽油生产基础技术路线是MIP和S Zorb及MIP和汽油加氢脱硫组合。在乙醇车用汽油强制推出之际,对这条基础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这条技术路线成为乙醇车用汽油生产的首选技术路线的结论。并在这条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开发出生产超低烯烃含量汽油的FCC技术、灵活吸附脱硫技术、汽油重烯烃转化技术和精细FCC技术,这些技术组合可使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至15%以下,汽油辛烷值增加1.5个单位以上,异丁烷和汽油产率明显增加,有望形成新一代车用汽油生产技术路线,为我国乙醇车用汽油的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介绍近年来新建炼油厂和地方炼油厂工艺技术、装置与主营炼油厂区别的基础上,对今年以来单位进货的低烯烃含量汽油进行了分析,提出对未检出化工品的低烯烃含量车用汽油的验收,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组成和油品成分分析,为国家车用汽油标准升级段销售企业接收低烯烃含量车用汽油验收把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齐鲁石油化工》2013,(3):179-179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即沪V汽油标准,将从201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12月1日起,上海将全面实行沪V标准汽油。沪V汽油标准参照了欧V汽油标准与即将诞生的国V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