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24只。Sham组仅暴露腹主动脉,不结扎;I/R组采用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后夹闭左肾下腹主动脉30 min;LIPC组大鼠在麻醉后使用止血带阻断右下肢血运10 min,恢复血运10 min,反复2次后同I/R组办法建模。3组分别于手术缝合后6 h(T1)、1 d(T2)、3 d(T3)和7 d(T4)时随机抽取6只大鼠,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进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在T1—T4时的评分结束后,取L2-4脊髓组织,行HE染色,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1—T4时大鼠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IPC组大鼠T1—T3时改良Tarlov得分,T2、T3时大鼠脊髓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有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FA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描记术中心电图变化.假手术组:开胸,分离左冠状动脉并穿线,不结扎,旷置225 min;再灌注组:缺血45 min,再灌注3 h,灌注前1 min将生理盐水按0.2 mL·kg-1经右股静脉注入;低剂量组:再灌注前1 min,将依达拉奉按3 mg·kg-1经右股静脉注入;中剂量组:灌注前1 min将依达拉奉按6 mg·kg-1经右股静脉注入;高剂量组:灌注前1 min将依达拉奉按9 mg·kg-1经右股静脉注入.于再灌注末测定血清肌钙蛋白、心肌组织Ca2+、SOD、MDA及Na+-K+-ATPase 、Ca2+-ATPase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再灌注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相比,再灌注后ST段回落程度较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例数稍高,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均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再灌注组血清肌钙蛋白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心肌组织MDA活性、Ca2+含量明显增高,SOD活力及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均P<0.05);与再灌注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MDA活力及Ca2+含量降低,SOD活力及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是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5年2月)、万方数据库(2002年10月至2015年2月)获取相关随机对照实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均对脑缺血预处理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进行了比较。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少(MD=-79.70,95%CI-111.97、-47.42,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MD=-11.60,95%CI-16.24、-6.95,P<0.0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MD=-1.41,95%CI-1.75、-1.07,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降低(MD=-3.23,95%CI-3.96、-2.50,P<0.05)。2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但本系统评价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还需通过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实验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迅速减退,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尿素氮及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等的临床综合症状。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1)对烧伤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3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热预处理组、热预处理+ZnPP组、热预处理+ZnPP+Hemin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心脏进行离体Langendorff恒压灌流,分别记录大鼠心电图、左室压(LVD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检测CK、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组织HO-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大鼠烧伤后心脏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损伤,热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收缩力;ZnPP可降低HO-1水平,抑制预处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Hemin通过增加HO-1水平,取消ZnPP对预处理心脏保护的抑制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减少梗死面积。结论烧伤后再灌注可对心脏产生损伤,热预处理可减轻心脏再灌注损伤,HO-1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蛭多肽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A 组,n=6)、水蛭多肽低剂量组(5 mg· kg-1,B 组,n=7)、水蛭多肽高剂量组(10 mg·kg-1,C 组,n=8)及灯盏花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5 mg·kg-1,D 组,n=7);另取大鼠7只制作假手术组(E 组)。5组均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B、C、D 组给予相对应药物,A、E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称重法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功能。结果与 A 组比较,B、C、D 组体质量降低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进食量显著增加,血-脑屏障功能显著改善(P <0.05或 P <0.01)。结论水蛭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对血-脑屏障损伤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1479-1482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Ost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前1 h给予生理盐水(50 mg·kg~(-1),腹腔注射),Ost组缺血前1 h给予Ost(50 mg·kg~(-1),腹腔注射),模型组和Ost组血管夹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置于32℃温箱30 min后松开血管夹,4 h后收集各组大鼠心脏和血清。HE染色后观察心脏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p-P38和p-NF-κB;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心脏表达和分泌;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病理改变,p-P38、p-NF-κB、LDH、CK-MB、CK、IL-6、IL-1β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P38和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Ost组病理改变,p-NF-κB、LDH、CK-MB、CK、IL-6、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p-P38表达进一步增加,而P38和NF-κB表达仍无明显变化。结论:Ost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P38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
目的:观察地锦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心肌酶活力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锦草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600mg·kg-1·d-1灌胃,地锦草组给予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1·d-1)地锦草灌胃,其它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14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心脏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力。结果:地锦草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AST、CK、CKMB活力。结论:地锦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2140-214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RI模型组、PC 80 mg·kg~(-1)、PC160 mg·kg~(-1)组。首先用不同剂量的PC对大鼠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Langendorff灌流技术制备心肌IRI模型,并观察PC作用后,IRI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high energy phosphates,HE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结果:PC 160 mg·kg~(-1)组和PC 80 mg·kg~(-1)组左心室心肌组织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及总腺嘌呤核苷酸(total adenine nucleotides,TAN)分别为(0.16±0.06)mg·g~(-1),(0.51±0.15)mg·g~(-1),(0.80±0.26)mg·g~(-1),(1.47±0.44)mg·g~(-1)和(0.14±0.07)mg·g~(-1),(0.34±0.11)mg·g~(-1),(0.74±0.31)mg·g~(-1),(1.22±0.44)mg·g~(-1),均高于IRI模型组(P<0.01);PC 160 mg·kg~(-1)组左心室肌组织的ADP高于PC 80 mg·kg~(-1)组(P<0.01)。与IRI模型组比较,PC 2个剂量组左心室肌组织的SOD活性分别为(154.3±23.7)n U·mg~(-1),(134.1±18.8)n U·mg~(-1),活性升高(P<0.01,P<0.05);MDA含量分别为(3.4±0.6)μmol·g~(-1),(2.6±0.6)μmol·g~(-1),含量减少(P<0.01);PC 2个剂量组左心室肌组织的SOD活性、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具有改善IRI心肌能量代谢和抗氧化的作用,能起到保护心肌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C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MCA后处理组(MCA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套线而不阻断150min,I/R组阻断30min、再灌注120min,IPO组在再灌注初短暂缺血10S,再灌注10S、反复6次、处理后同I/R组,MCA组在再灌注前10min经静脉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5mg·kg-1,其他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测各组血清SOD活性及血清MDA含量、心肌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比,IPO组和MCA组血清SOD活性增高,血清MDA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增高,AI减少显著,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结论MC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锌原卟啉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 Wistar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对照组(C 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 组)。C 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LP 组尾静脉注射 LPS 7.5 mg·kg-1,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30 mg· kg-1。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 h 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 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 LPS 后 L 组 PaO2持续下降,和 C 组相比其 PaO2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结束后 L 组和 C 组相比其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HO-1及 HMGB-1含量显著增加(P <0.05)。而 LP 组和 L 组相比其 PaO2显著改善,而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及 HMGB-1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 HMGB-1过度表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评价大鼠在体心脏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3 h;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给大鼠行开胸手术,但不阻断冠脉血流;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给大鼠行心脏缺血预适应,阻断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脏缺血3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次。测定3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以评价心肌损伤的程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区面积为(0.18±0.03)cm2;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区面积为(0.11±0.02)c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则对心肌梗死面积则无显著影响。与缺血-再灌组比较,缺血预适应组能显著减少血清CK的释放(P〈0.01),假手术则对血清CK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已建立的大鼠心脏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模型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为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提供稳定的在体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大鼠百草枯(PQ)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NC组),阳性对照组(PC组),UTI治疗小剂量组(SD组)、中剂量组(MD组)、大剂量组(LD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组与UTI治疗组大鼠采用百草枯一次性灌胃染毒法(80mg·kg^-1)制作PQ中毒肺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0min后,SD组、MD组、LD组分别腹腔注射UTI 100、300、600U·kg^-1,NC组、P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4h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PC组BAL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及肺损伤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NC组(P〈0.05);SD、MD、LD组BAL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及肺损伤病理评分较PC组均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UTI用量增加,逐渐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百草枯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随着剂量增加保护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Ramipril)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9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I-R组)、Ramipril处理组、L-NAME+Ramipril处理组、HMR1883+Ramipril处理组、Calphostin C+Ramipril处理组和HOE140+Ramipril处理组,每组7只。对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goff灌流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心停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min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观测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左室内压(LVP)和左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量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实验前24 h给予Ramipril(0.1 mg.kg-1)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损伤,抑制心肌组织CK释放和MDA含量的增加以及NO水平的降低。预先给予缓激肽(BK)抑制剂HOE140(0.1 mg.kg-1)、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L-NAME(5 mg.kg-1)、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 C(0.1 mg.kg-1)或心肌细胞膜ATP敏感钾通道(sarcKATP)阻断药HMR1883(3 mg.kg-1),均可明显抑制雷米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结论 Ramipril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B2受体,增加NO释放,激活PKC进一步激活sarcKATP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中的作用。方法持续给予大鼠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l easter,L-NAME)造成高血压性肾损害大鼠模型(高血压组,n=10),同时选择正常大鼠作对照组(n=10)。8周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观察24 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Cr),血清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MCP-1蛋白在肾脏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周时高血压组24 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明显增加;普通病理分析发现肾小球硬化指数、间质纤维化指数明显升高;肾脏局部AngⅡ(96.2±18.3 vs 45.3±14.6,P〈0.01)、MCP-1水平(3.68±0.25 vs 1.76±0.34,P〈0.05)明显升高。结论 MCP-1在NO缺乏所致的高血压性肾损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ngⅡ-MCP-1-细胞外基质(ECM)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