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小宝 《矿冶》1997,6(1):20-24
混凝土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建筑物新型结构和施工新工艺的出现,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当且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能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从而满足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喷射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普通水泥和砂、石等建材掺入速凝剂、减水剂和硅粉等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室内,现场试验主应用以及机理研究,说明这种混凝土1d至28d强度比不掺的高出1倍左右,回弹率降低一半,每米巷道节约支护费用30-70元。  相似文献   

4.
光宁 《建井技术》2006,27(4):26-26
《Tunnels & Tunnelling International》2006年第8期报道,喷射混凝土技术公司开发了两种机械手,能在井筒中均匀地施喷混凝土,或水平地沿管道进行维修作业。  相似文献   

5.
谭春富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198-200
对混凝土(高性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增强材料(非金属配筋、新型预应力钢棒等)近年的应用与发展.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小松 《煤炭学报》1997,22(3):300-303
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采用钢纤维替代部分细骨料,用钢纤维替代部分骨料和二交合成成法3种方法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结果证明:二次合成方法具有能充分利用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可靠地获得预期的高强度,避免同时考虑多因素的复杂性等优点,目前已用这种方法配制出强度高达98.9MPa的中含量钢纤维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朱绳武  徐世生 《金属矿山》1989,(4):20-24,11
从混凝土流变性和稳定性出发,研究了混凝土可泵性和喷敷性。试验了混凝土制备新工艺:水泥裹砂法和水泥裹石法。研制的螺杆式WSP型湿喷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在张家洼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工业试验结果,机组生产能力达4.5~4.8m~3/h,回弹率<15%,粉尘浓度<10mg/m~3,定子和转子使用寿命分别为40米~3/只和30米~3/根  相似文献   

8.
浅谈混凝土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某电厂冷却水排水尾部建筑工程施工为实例,介绍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理论指导施工,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各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的试算法 ,并根据预应力度原理 ,建立了截面设计的理论设计计算法及计算公式。受弯构件截面设计采用本文的理论设计计算法 ,无须通过反复的正截面抗裂验算 ,甚至可以不作正截面抗裂验算 ,即能对构件截面尺寸及其配筋作出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TFL型菱镁砼支架实验研究河南省煤炭科研所冯治斌,秦爱新安阳矿务局郭海成我国森林资源不足,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巷道支护以钢代木,初次投资太大,难以在中小煤矿迅速推广。目前全国煤炭行业每年用于井下支护的坑木超过800万m3,仍是木材消耗大户,急需寻找...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SPZ—6型湿式混凝土喷射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福真  王小宝 《矿冶》1998,7(4):12-15
喷射混凝土支护是广泛应用于地下矿山、隧道工程及建筑工地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干式混凝土喷射机,作业粉尘浓度大、回弹率高,不仅污染了作业环境,而且降低了支护强度,造成物料的浪费。最新研制成功的SPZ-6型湿式混凝土喷射机具有作业粉尘浓度低、回弹少、喷射混凝土强度高等优点,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抗滑桩施工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必须对抗滑桩混凝土耐久性引起高度重视,扼要地列举了提高温凝土耐久性的途径,针对三峡库区技滑桩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采用粉煤灰混凝土控制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若干措施,达到提高抗滑桩混凝土耐久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磁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验证了磁化水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强度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初步探讨了磁化混凝土中水和细骨料成分与混凝土强度的联系。列举一些事实表明有必要对水的最佳磁化参数做出选择、确定。较全面地阐述了磁化效应对水带来的物理、化学成分的变化。还分析水分子内部结构被磁化而引起的改变,而且论证这些内部结构变化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