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某一生育期干旱程度取决于作物种类、该生育期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育期根系层有效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整个生长期旱情则是把各生育期干旱程度在时间上联系起来。从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出发,对农作物各生育期根系层土壤实际耗水量与充分供水条件下耗水量进行了实验分析。建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旱情评价模型。用模糊数学方法,考虑评价区域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播种面积、产量和价格等因素,建立了区域年度干旱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物某一生育期干旱程度取决于作物种类、该生育期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性和生育期根系层有效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整个生长期旱情则是把各生育期干旱程度在时间上联系起来。从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出发,对农作物各生育期根系层土壤实际耗水量与充分供水条件下耗水量进行了实验分析。建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旱情评价模型。用模糊数学方法.考虑评价区域不同作物的受旱程度、播种面积、产量和价格等因素.建立了区域年度干旱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耗水与生产能力以评价其缓解地下水超采的潜力,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顺义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和冬小麦-夏休闲3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各种植模式的蒸散、土壤储水和渗漏,使用FAO-56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同时分析了估算效果和蒸散与环境的响应特征,并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效益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的实测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指数函数关系、与气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水汽压差呈线性函数关系,可以使用双作物系数法或非线性拟合公式较好地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耗水量也最高,地下水净消耗量为197.52 mm,而冬小麦-夏休闲模式净地下水消耗量最小,比冬小麦-夏玉米模式低72.28%。未来需要结合华北平原不同区域可利用和开采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储水能力以及作物耗水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以达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于不同灌水下限下夏玉米的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灌水方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夏玉米耗水量随灌水下限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控制下限到70%田间持水量时灰色关联度最大(0.843,0.844),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结果与试验区试验结果相吻合。因此,加权灰色关联模型可应用于灌水方案优选的研究中,并为该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干旱荒漠区不同灌水定额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以不同灌水量梯度为试验设计,测定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计算玉米阶段及全生育期耗水量,结合籽粒产量提出水分生产率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主要受灌水定额的影响,[JP]在第三次灌水前T1土壤含水量降低为13.2%,而T9仍然为19.4%;深层则受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及灌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比例关系,T1全生育期耗水量为182.39mm,T9为258.25mm,差异显著,T9产量最高,达到8611.2kg/hm2,但其水分生产率为1.64kg/m3,低于T7(1.78kg/m3)。因此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节水灌溉、提高水分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川径流耗水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河流域1950-1999年间不年代 川径流耗水量年限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指标方法,回归方法和双向差分模型分别预测了2005、2010和2020年水平黄河流域河川径流耗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河川径流耗水量基本呈稳定升高趋势,三种方法预测的结构基本一致,黄河流域三个水平年河川径流耗水量将比1999年分别上升9%、13%和21%。  相似文献   

7.
关于灌溉农田作物耗水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研究部门曾对作物耗水量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目前在华北平原地区,已初步形成一个以研究作物耗水量为主的试验站网.在其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方面,一般采用水量平衡法(田测法)、桶测法和坑测法,只有少数单位采用水力称重式土壤蒸发器、自动供水式土壤蒸发器和热量平衡法.由于实验仪器、研究方法和试验条件不统一,给作物耗水量的估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洛阳地区夏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建新  郭霄  韩茁 《人民黄河》2012,34(4):75-76,86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根据洛阳地区试验田多年实测资料,建立了夏玉米的耗水量估算模型及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相互关系。根据试验区1951—2000年降雨资料分析了全年降雨量分布特征,并与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进行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与降雨量分布吻合性良好,但在枯水年和平水年,应在夏玉米生长关键期适当进行灌溉。利用Jessen模型,分析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各阶段对缺水的敏感度,认为应在夏玉米的苗期、抽穗—吐丝期进行适量灌溉。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多风少雨,春旱严重,粮食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等实际问题,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杜蒙县进行了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的玉米耗水规律及其产量的试验研究,为当地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拔节—抽雄期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在抽雄—灌浆期最大。交替隔沟灌溉在适宜的灌水量水平下,产量增加显著。本试验中产量最高时,生育期灌水定额分别为苗期325 m3/hm2、拔节期300 m3/hm2、灌浆期400 m3/hm2。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播种—苗期38.92 mm、苗期—拔节91.14 mm、拔节—抽穗100.00 mm、抽穗—灌浆65.49 mm、灌浆—乳熟53.28 mm、乳熟—收获33.35 mm。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严重紧缺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有关资料分析,京津冀缺水量中若20%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灌溉用水、10%为城市生活用水,按万元产值耗水量估算,则减少该地区工业产值约1600亿元,占该水平年预计工业产值的15%左右;按综合灌溉定额估算减少灌溉面积约87万hm~2,占该地区灌溉面积的18%左右;按城市生活需水  相似文献   

11.
设计4个水平的调亏灌溉试验处理,对临蚕5号蚕豆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水平的WUE为1.24 kg/m3,最大籽粒产量时的耗水量为4 988.9 m3/hm2;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较高,苗期及成熟期则较低;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呈二次关系曲线,而气孔阻抗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取得最大WUE时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2%左右。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来调节气孔阻抗是提高蚕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了作物需水量与作物耗水量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实测资料,阐明了需水量与产量模型及产量与耗水量模型之间的本质性区别与内在联系。并对目前常用的考虑时间的水分生产函数;Blank模型、Jensen模型、Morgan模型和Feddes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以设施塔菜花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开展水肥耦合对设施塔菜花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影响研究,通过对设施塔菜花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灌水量等指标的监测,分析水肥耦合对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响应机制.结果 表明:灌水施肥对设施塔菜花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可溶性糖、果实水分、叶绿素及Ve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全生育期内各处理耗水量在135.45~159.68 mm,日均耗水强度在1.01~1.19 mm/d;灌溉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2N2(高水中肥)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4%~61%、7%~60%,高水中肥处理可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灌水量、施肥量以及水肥交互响应对塔菜花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肥料偏生产力以W2N1处理最大,较其他处理增加54%~171%,高水低肥处理可提高塔菜花的肥料的利用率;综合观测成果提出设施塔菜花适宜土壤水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适宜追肥量为230 kg/hm2,研究成果对指导北京地区果蔬种植及灌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区玉米节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仍然没有成熟的适合该地玉米生长的节水灌溉制度,存在对宝贵水资源浪费现象。2014年,该项目着手研究,试验设置五个灌溉水平,15个处理小区,对土壤含水量、产量、株高等性状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掌握了玉米在滴灌模式下生育期需水规律,从而掌握玉米精准的灌溉制度,玉米整个生育期最佳灌水量为320 m~3/亩。当耗水量小于20 m~3/亩时,随耗水量增加,产量也随之呈抛物线形式增加;当耗水量超过320 m~3/亩时,随耗水量增大,产量随之递减的趋势。因此耗水320 m~3/亩的灌溉定额处理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指导节水与高产的统一,以达到节水、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花椒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翔 《人民黄河》2006,28(10):53-54
由试验资料分析了渭北旱源不同灌溉水平下的花椒耗水量、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建立了耗水量与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关系;指出耗水量在390mm左右花椒的产量最高。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花椒需水临界期的用水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花椒栽植与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项研究主要成果是: 1、提出了以土壤水分消耗百分数为计算依据的,可考虑土壤、作物、大气3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春小麦耗水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对蒸发蒸腾量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建立了产量与水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耗水规律为:苗期耗水量较小;分蘖期和越冬期耗水量较苗期明显降低;返青期后耗水量缓慢升高;从拔节期开始到抽穗扬花期,耗水量明显增加;灌浆成熟期耗水量急剧增加并达到耗水高峰。冬小麦总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全生育期最佳灌水量为416.55 mm;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以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拔节期、苗期、分蘖越冬期、返青期的顺序依次降低,与冬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早稻田间耗水量是受土壤、气候、水文地质、区域等自然条件和耕作、品种、栽培技术、肥料等农业技术措施多因素的影响,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叙述了这些因素与田间耗水量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耗水量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保水剂用量对春玉米耗水量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建立于大田试验基础之上,通过对保水剂不同用量情况下春玉米耗水量和产量的研究分析,得出保水剂具有较好的持水性,能提高土壤储水量,抑制作物无效的腾发量。通过对农田土壤含水量的有效调节,降低春玉米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促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田间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淋失动态的试验资料,对所提出的可估计表施和残留氮对土壤非稳定流场中硝态氮淋失贡献的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了检验。首先,对所选定的农田中的两个土壤剖面,估算了硝态氮和氯离子的中值与均值迁移时间,然后,利用我们的模型,使用其中一个土壤剖面标定硝态氮和氯离子运移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接着,应用标定后的传递函数模型,模拟了另一个土壤剖面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累积淋失量动态,并分别估算了表施和残留氮占硝态氮总淋失量的分数。结果表明:提出的传递函数模型在农田条件下对土壤硝态氮累积淋失量模拟的相对误差为14.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