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现代钢铁物流园仓库管理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仓库管理系统。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与数据库的通信。分析了Web Services应用架构模型,并按照Web Services模型来进行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重点介绍了手持终端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Web服务的实现。设计的系统充分利用了手持终端的移动性和Web服务的易用性,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企业物流仓库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实现业务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工作流系统以Web Services方式运行,需要有语义清晰的Web Services协议支持。文中从分析Web Services的技术屡次人手,详细讨论了Wf-XML协议的技术基础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了Wf-XML作为工作流系统的Web Services协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针对Web Services应用中日益出现的安全问题,论述了当前Web Services安全性现状.解决Web Services安全性问题的重点在于SOAP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传输层SSL协议和基于XML安全规范的SOAP安全性扩展技术各自特点,通过实例给出一种安全性问题改进方法.该方法在Web Services安全性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Web Services协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  姜浩 《微机发展》2006,16(1):137-139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实现业务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工作流系统以Web Services方式运行,需要有语义清晰的WebServices协议支持。文中从分析Web Services的技术层次入手,详细讨论了Wf-XML协议的技术基础及其特点。最后总结了Wf-XML作为工作流系统的Web Services协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师》2017,(3):26-28
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s已经成为网络应用发展的主流,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完成组织内部各业务系统异构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也成为较主流的解决方案。基于此,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交换平台,文章对平台系统的框架设计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平台系统的功能以及具体实现方法做了说明。平台系统使用Web Services实现对各个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与共享,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模块化程度,同时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对类似系统的建设具有示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分析Web Service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Web Services动态资源服务化的方法和表模式系统集成算法DM(datasheet model)算法,并对Web Services系统模式、WSDL描述文件、查询语句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减少Web Services服务生成的数量,提高系统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个电子政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归档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Web Services这项新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利用数字签名、DIME数据封装、SOAP协议、数据加密、XML等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归档Web Services接口,该接口具有安全、平台无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XML的移动Web服务技术方案因存在体系复杂、数据传输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推广。分析Hessian协议在数据传输效率和带宽方面的优点,通过实例给出了Hessian协议移动Web服务的关键实现过程。Hessian协议因具有易学易用、数据传输效率高、网络和系统开销小等优点,在手机移动网上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进Web Services调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芪  叶世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7):1173-1175,1186
现行的Web Services技术的服务调用过程是基于XML的SOAP协议.随着Web Services应用范围的扩展,对其服务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XML的自身特性,限制了Web Services作为分布式计算技术在事务级领域的应用.首先概述了Web services的总体框架,然后基于Web Services的性能评判标准,分析了Web Services的性能现状,并结合EJB技术、数字证书技术和紧耦合集成技术,从系统调用机制角度对Web Services加以改进.最后阐述了改进调用机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个电子政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归档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Web Services这项新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利用数字签名、DIME数据封装、SOAP协议、数据加密、XML等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归档Web Services接口。该接口具有安全、平台无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图像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混沌系统和位运算的数字图像加密算法,利用三维混沌序列的坐标分量分别产生置换序列和二值序列,在对待加密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先应用混沌置换序列对预处理的结果图像进行基于灰度值位序列的置换操作,然后再应用产生的二值序列对结果图像的灰度值位序列进行位异或加密运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代理签名方案中,原始签名人能将其数字签名权力委托给代理签名人。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能解决密钥泄露问题。现有基于身份前向安全的代理签名文献数量少,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代理签名和前向安全,利用双线性映射,构造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身份前向安全的代理签名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在保持了前向安全代理签名的各种安全特性的条件下,效率高于已有方案,更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新提出的PPCD组合文档(Publicly Posted Composite Documents)在用户授权期后的安全删除问题,提出基于身份的分层加密的组合文档安全删除方案(HICDSS).通过将处于不同安全等级的文档组件用不同的随机对称加密密钥加密和用基于身份的分层加密(Hierarchical Identi...  相似文献   

14.
对日志统一管理的安全审计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志的统一管理在一个有着较多系统的单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着整个工作环境系统的协调工作及正常运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日志安全审计系统,保证了对集团内部现有的各类日志进行统一存储、统一分析、统一管理。使用该系统提高了集团内部的日志管理的效率,并且使得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了加强,是多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对相同情况单位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对学生成绩的数字签名,将基于环Zn上的圆锥曲线ElGamal型数字签名方案应用于XML数字签名领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学生成绩XML数字签名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功能模块、关键算法以及新的XML签名文档结构,并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圆锥曲线密码体制能够应用于XML数字签名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隐私保护的计算几何问题是目前安全多方计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提出了一个费马问题的极值计算问题,费马问题已被广泛地运用在许多领域,比如军事、商业等领域。因此,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基于点积协议的费马问题极值计算协议。提出的协议仅调用了6次点积协议,不仅简化了协议,而且没有使用第三方,安全性更高。给出了协议的正确性,而且对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标明,所提出的协议是安全的,而且协议复杂度低,也可用于解决其他一些安全多方的计算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随机预言模型下Hash函数被视为一个完全随机的理想模型,实际应用中却无法构造.以Sahai和Waters的方案为基础,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对性质及门限秘密共享的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模糊身份签密方案.与最近Zhang等人提出的模糊身份签密方案相比,该方案的构造没有采用Hash函数,避免了Hash函数返回值无随机性的缺点,且系统公开参数较少,安全性可规约到计算Diffie-Hellman (CDH)和离散对数(DLP)困难假定,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一种综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全有效的信任模型是保证P2P 系统高效、稳定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一种适用于P2P 网络的综合信任模型,它参考了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方法,从两个角度来计算节点的综合可信度。该模型中引入了非对称加密等安全机制,通过分析与仿真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抑制冒名和诋毁等非法行为,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To guarantee the secure access by authorized subscribers in mobile pay-TV systems, user authentication is required. User authentication is a security mechanism used to verify the identity of a legal subscriber. In 2012, Yeh and Tsaur proposed an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access control in mobile pay-TV systems to improve the Sun and Leu’s scheme. Yeh and Tsaur claimed that their scheme meets all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TV systems. However,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Yeh and Tsaur’s scheme suffers from some critical weaknesses. An attacker without knowing secret information can successfully impersonate both mobile sets and head-end system. As a remedy, we propose an improv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mobile pay-TV systems using bilinear pairings. The proposed scheme maintains the merits and covers the demerits of the previous schemes, and provides a higher level of the efficiency for mobile pay-TV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Attribute based signature (ABS) is a significant cryptographic notion providing secure authentication during data sharing. A signer can sign a message using the private keys he processes. However, user’s private key exposure may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and this will bring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whole system. Thus, key evolving mechanism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ABS schemes. Besides, the efficiency of existing ABS scheme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since the process of signing and verification require massive bilinear pairings, which occupies costly computing resources 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To better tackl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rovides a more secure data authentication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propose a key insulated attribute based signature scheme without pairings (KI-ABS-WP). Then we give the formalized definition as well as the concreted constructions of our scheme. In our KI-ABS-WP, uses needn’t run any bilinear pairings, thus the total computation cost has been reduced to a large extent. If key exposure occurs, key insulation mechanism guarantees system’s both backward and forward security. Finally, by security proof and efficiency comparison, our KI-ABS-WP is shown to be more superior for data authenti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