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文中,作者着重谈到我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即:一、把握城市化内涵,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揭示了城市化的内涵,指出城市建设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辨析城市化远期目标与近期建设的关系,强调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三、指出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动力所在,二者互为促进;四、提出可持续概念,城市建设要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五、提出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和农村城市化梯度开发的理论 六、强调高标准编制规划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七、具体指出城市规模扩张与提高品位的关系,强调城市要走内涵化发展的道路;八、针对城市建设的用地矛盾,处理好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九、城市建设市场化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分清政府职能,强调投资主体多元化;十、建设与管理并行,管理重于建设。 本文逻辑清晰,思辩性强,涉及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系统论述城市建设的框架、目标、潜力、依据、顺序、手段及其相互关系。可读性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随之而来的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和浮躁之风也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城市规模扩张必须以产业支撑为前提,不能搞空壳城市;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应慎向民资伸手,不能滥用市场化手段;居民区搬迁改造应多些人文关怀,不能一拆了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12,(21):58-59
我国的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开,已经走进一个城市社会新时代。人们在不断感受城市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日益遭遇诸多城市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城市化方法,正确处理好城市的势、术、度、责、善、美、格等城市化活动中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从而实现从城市化活动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一飞跃,更好地开创城市新文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名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两个内涵不同又互相关连的命题,准确认识和正确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化是发展之“流”。我国城市应当“源远流长’,才是健康的持续发展之道。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赵燕菁等专家分别撰文呼吁,在城市化进程中尤其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本刊予以《特别关注》,以引起城市建设者和领导者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周干峙 《城市规划》2002,26(4):7-10
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两个内涵不同又互相关连的命题 ,准确认识和正确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 ,城市化是发展之“流”。我国城市应当“源远流长” ,才是健康的持续发展之道 ,现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研究参考。1 关于城市化城市化这一概念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地理学者中已经提出来了 ,已经认识到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 ,城市化现象主要是指两点 :①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了农村人口 ;②指大城市 (一般指几十万、百万…  相似文献   

6.
陈蕾 《山西建筑》2012,38(1):27-28
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建设趋同化,不够重视文化遗产等城市文化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并强调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以指导城市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山水城市"与人类聚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亮 《住宅科技》2003,(11):42-43
1城市发展的模式 在21世纪,中国的城市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迅速扩大,这意味着将有数以亿计的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各类城市的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建设质量也将达到更高的水平。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不光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还应不断改善城市聚居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缺少历史遗迹的城市,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速度与质量的辨证关系,使城市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化质量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理论研究方面已从多元视角诠释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但至今尚未形成对"质量"的共识,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质量影响机理及演变规律的系统探讨。方法方面尝试建立多种测度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模型,但未形成通用范式。实践方面形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过慢"两种对立的观点,但尚未达成共识,但仍未将"提质"摆在首要位置,且缺少有效的调控策略。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应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及机理、时空(时间、空间)演变规律及城市化发展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围绕着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各地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这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但我们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误区,需要认真对待。 误区之一: 城市的规模编制得越大越好 推进城市化离不开城市规模的扩大,因此,在编制和调整城市规划时,根据发展需要,适当扩大城市发展的规模是必要的。但现在有的地方存在一种盲目的趋势。不讲实际,不顾现有的城市规模及发展潜力,规划时盲目扩大城市的规模,使得一个农业经济成分比重较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