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前言 1988年世界菜籽油年产量为世界食用植物油脂总产量的15%。1987~1988年世界菜籽油产量为767.1万吨,我国菜油产量达195.1万吨,占世界菜油总产量的25.4%,为世界第一位。我国的油菜籽主要是高芥酸、高芥子甙(硫代葡萄糖甙)品种,芥子甙的含量一般在3—8%左右。近年来,虽然不少地区已经育成或引进低芥酸油菜品种,但这种低芥酸菜籽仍含有3%左右的芥子甙。众所周知:芥子甙遇芥子酶水解后,所产生的异硫氰酸盐能自动迅速地发生环化反应,形成毒性很强,并能使甲状腺体肿大的恶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芥酸是存在于菜油中的一种脂肪酸。在普通菜油中约含40—50%。芥酸对人体是否有害,国外还有争议。但目前已经确定。芥酸是一种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脂肪酸成份,但国际卫生组织却规定菜油中的芥酸含量不得超过5%,日本、加拿大等国及国际市场也以此为标准。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1983年我市农科所培育出264低芥酸油菜品种。在全市4个县20个乡推广种植,为了保证油菜籽的收购质量。满足外贸出口需要。在推广低芥酸菜籽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测试手段。才能保证低芥酸油菜籽的质量。二、菜油中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双低菜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前言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和饼粕中硫甙含量低的油菜品种。而双低菜籽饼粕是双低油菜籽经制油加工后的副产品。油菜籽中通常含有30%~40%的菜油,经榨取后可产生70%左右的饼粕。这些饼粕含32%~40%的粗蛋白。我国是一个饲用蛋白质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每年需大量进口鱼粉、豆粕等蛋白质饲料。2000年我国进口鱼粉110万t,大豆饼粕约420万t。与此同时,我国年产菜籽饼粕600~700万t,可作为1亿头猪的蛋白质饲料。但是我国传统种植油菜品种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其中主要是硫甙),限制了菜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应用。双低油菜品种是于1974年由…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籽中的七种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油菜籽和菜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大稀酸、芥酸等七种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离测定方法。着重对难分离物质对的分析条件进行了选择,确定了最佳工作参数:固定液配比为5%DEGS,柱温195℃,汽化室温度为250℃,载气流速为25ml/min。方法简便、快速、精度高。各种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变动系数分别为1.1%~13.4%,本法可为油菜籽选种、育种和加工利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菜油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特别是南方各省,作为理想的食用油,从其脂肪酸成分而言,总是希望亚油酸含量要高,亚麻酸要尽可能低,而芥酸则越低越好,在国际上还规定了一定的含量指标。亚油酸是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它能起降低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亚麻酸是高度不饱和酸,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而使油脂变质。芥酸对动物生长有阻碍作用,对心脏亦有损害。国外从五十年代起曾通过动物生理实验证实高芥酸菜油不宜食用。但是,高芥酸菜油在工业上却有着重要的用途,在炼钢工业和纺织工业上可作润滑剂使用。因此,研究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组成,对于了解油脂的营养价值和是否适用于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十年代初期,加拿大等国开始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后来,为适应大量杂种后  相似文献   

5.
双低油菜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籽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油菜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为20%~30%,且氨基酸组成平衡会理,赖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菜籽中还含有VE、VB_1、VB_2、烟酸、叶酸、泛酸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镁、磷、硒、锰、锌、铁、铜、碘等营养元素。油菜籽中含有35%~50%的粗脂肪;菜籽油中含有4%~5%的磷脂和丰富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及一定量的芥酸。双低油菜又称为低芥酸低硫成油菜或“优质”油菜,国外称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芥酸菜油食用问题,国内外很多人关心,见解不一,有的国家培养出低芥酸和无芥酸菜籽,有的国家仍旧按过去习惯食用。菜油是我国最主要的食油,有很久历史,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食油量很少,比印度还少,我们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实属重要,影响很大,不得不慎重。兹将近几年菜油的动物试验国际文献选其有代表性的扼要摘录几条,内容是:(1)饲以菜油的动物体重问题;(2)与心脏影响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高、中、低芥酸和硫甙含量菜籽为原料,微波和脱皮预处理后分别冷榨制油。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同一品种菜籽的基本品质并无影响,但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大小依次为低芥酸低硫甙菜籽〉中芥酸中硫甙菜籽〉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and Service Solutions)方差分析,探讨4种不同处理方式与3种不同原料对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油中α、γ维生素E和△5-燕麦甾醇影响差异显著,对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影响不显著;同一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原料对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都存在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且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更适宜通过微波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 脂肪酸天然起始原料有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两大类。动物脂肪中牛油和猪油内脂肪酸组分以棕榈酸(十六碳烷酸)和硬脂酸(十八碳烷酸)含量较高(参见表1和表2)。植物油脂中菜籽油含有较多量芥酸而棕榈油含棕榈酸占40%以上(参见表3)。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低与品种有关,如甘兰型油菜,泵高芥酸品种,芥酸含量高达57.2%(参见表4)。上述四种油脂脂肪酸组分中部含有一定量油酸和亚油酸以及少量或微量其他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上对高芥酸菜油的营养价值议论很多,如1983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法规委员会所举行的第十五届全体会议中,关于菜油中芥酸含量问题,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曾提出菜油中的芥酸应规定不得超过5%,而印度等国家则认为芥酸含量并不需要定出标准,因为几千年来人们食用高芥酸菜油并没有出现什么对人体有害问题。 菜油的营养价值,由于对于芥酸是否对动物、人类的生理方面有不良影响所作的研究试验,结果不尽相同。目前还不能轻易下结论。这主要是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试验资料还不  相似文献   

10.
芥酸是存在于菜油中的一种脂肪酸。在普通菜油中约含40—50%。芥酸对人体是否有害,国际上还有争议。但目前已经确定,芥酸是一种不被人体吸收的脂肪酸成份,即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因此国际卫生组织规定菜油中的芥酸含量不得超过5%。日本,加拿大等国及国际市场也以此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菜油氢化     
油菜籽属十字花科作物,原产北欧、西伯利亚和加勒比海等地,最早作为蔬菜栽培,而作为油料作物广泛种植始于1500年左右。 我国油菜籽年产量均在400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种植的油菜大都是甘兰型胜利油菜品种,芥酸含量高达45~55%亚麻酸含量高达8~19%,并含有少量硫化物(来自硫代葡萄糖甙在芥子酶作用下的分解产物)。 近几年来,菜籽油在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关注。它不仅能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米糠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粮食品种结构和高、低芥酸油菜籽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我们在启动“川粮优化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用高芥酸油菜籽。2000年8月底前已与以芥酸为原料的大型工业企业和14个高芥酸油菜生产基地镇乡分别签订了2001年高芥酸菜油购销协议、10.2万亩高芥酸油菜籽产购合同。1 总结教训,发现商机在充分总结前两年种植结构调整——稳粮扩油的经验教训时,我们发现我县扩种油菜籽因受国际油脂市场的冲击和农业部门推广低芥酸油菜籽的影响,低芥酸油菜籽因市场饱和而销售困难,而另一方面工业用高芥酸油菜因芥酸含量不足而不能…  相似文献   

13.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种植低芥酸油菜籽品种的同时,工业上需要使用高芥酸菜籽油的问题仍然应该引起重视。在加拿大西部,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上的这种需要,仍然继续种植高芥酸油菜品种。尽管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褐色种皮的芥菜或产自东方的芥菜(B.juncea[L.]Coss)用作生产高芥酸菜籽油的作物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但由于种子中含有硫葡萄糖甙,当脱脂后的饼粕用作动物饲料时,不仅适合性差而且有毒。现在,低芥酸菜籽品  相似文献   

15.
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南方各省菜籽产量连年丰收。浙江省的菜油产量,原为5万吨/年左右,近几年,连续大幅度增产,今年的菜籽又比大丰收的去年增产三成,菜油产量约达十一万吨左右,比原产量增长了一倍。据统计,一九八○年,全国菜籽产量已达5700万担,不仅菜籽传统产区(如四川、江浙、江西、两湖等)大幅度增产,一些原来菜籽产量较少的省份也大量种植菜籽,如河南省八○年菜籽收获面积达382.5万亩,猛增9.6倍,已成为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造奶油已开始步入我国的家庭。我国是盛产高芥酸菜油的国家,因此提高菜油的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菜油氢化制造人造奶油是提高油菜使用价值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开展这一工作。本文在此提出菜油氢化制人造奶油的质量问题,从而认为高芥酸菜油直接氢化就其营养价值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直接氢化提高菜油的经济价值与食用价值还需进一步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菜籽油的精炼,与其它植物油不同,如豆油、向日葵油、棉子油等。它含有某些独特的成分。菜籽油和芥籽油的特点是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特别是芥酸,此外,还含有难以水化的磷脂、叶绿素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因此导致菜油精炼的困难。 菜籽和芥籽除含脂肪外,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水分、灰分等,及其某些分解产物。 菜籽的脂肪酸组成,由于所含芥酸量的不同,一般分为高芥酸菜籽与低芥酸菜籽,它们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以109份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对油菜籽粒含油量、硫苷、蛋白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了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含油量、硫苷、蛋白质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3.44%、41.51μmol/g、25.33%。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55.50%,亚油酸、亚麻酸、芥酸、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依次为19.97%、11.95%、7.41%、 5.34%,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双低甘蓝型油菜。芥酸、硫苷含量材料之间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89.11、71.97;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分别为15.62、11.71、9.32、8.02;含油量、蛋白质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均为6.56。相关性分析表明,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含油量、硫苷含量、亚麻酸、芥酸、油酸、亚油酸之间极显著相关(r=-0.92~0.82)。聚类分析将109份资源分为两大类,第Ⅰ大类为高硫苷、高芥酸、低含油量种质,第Ⅱ类群为低硫苷、高含油量种质。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6,(3):28-31
根据双低油菜籽的标准对四个品种油菜籽的等级进行判定;分别对四个品种进行冷榨与热榨处理,得到菜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号品种不属于双低油菜籽品种,不适合低芥酸菜籽油加工;2号品种采用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3号品种采用冷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达到1级标准;4号品种采用冷榨和热榨工艺时,含油率、芥酸和硫苷含量均达到1级标准。冷榨与热榨工艺对菜籽油和菜籽饼中的铅和镉含量影响较大,而对砷含量影响较小。菜籽油和菜籽饼中几乎没有受到汞、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草甘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从世界主要油料生产情况看,油菜籽的增长率仅次于大豆,居第二位。油菜籽也是我国、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容易,适应性强,含油量高。用传统的方法种植的菜籽,含有大量的芥酸甘油酯(18~62%),制油后的饼粕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葡萄糖甙或芥子甙)。前者因含有较多的芥酸,不宜作为食用油脂;后者由于芥子酶的水解作用而产生毒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据国外资料报导,一九七四年加拿大生产的低芥酸菜籽占总产量的94%,最新的品种为O-O型,即既不含芥酸又不含硫葡萄糖甙。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