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成  赵坦  朱隆浩  金耀辉  李家安 《钢铁》2019,54(4):68-72
 为了研究TMCP工艺对低碳Ni-Nb钢显微组织转变类型和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TMCP工艺下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未变形轧制情况下,当冷却速度小于5 ℃/s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尺寸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变形轧制情况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当冷却速度增大到5 ℃/s时,微观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粒状贝氏体。试制钢板试验表明,当冷却速度为4 ℃/s时,试验钢的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可以有效提高钢的低温韧性;当冷却速度达到6 ℃/s时,试验钢微观组织中出现大量粒状贝氏体,明显降低钢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2.
在棒材线轧制锻造爪机用AISI1008钢时,出现混晶现象,Φ50 mm棒材边缘铁素体晶粒度3级,1/2半径及心部铁素体晶粒度8级,通过对钢材进行金相组织及电镜检验,对轧制过程温度及等效应变利用Deform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发现造成圆钢边缘晶粒粗大的原因与终轧温度过低及轧制等效应变大且分布不均有关,将终轧温度由原820...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含钼双相钢DP600在不同冷却模式、转变温度和冷却速率时的显微组织转变,分析了相变后的马氏体比例和晶粒度级别,根据热模拟结果设计了DP600钢的生产工艺,并探讨了钼元素对双相钢的影响。结果表明,DP600钢在热轧组织转变时,两段式冷却工艺比一段式工艺形成的马氏体细小,且晶粒度提升1级。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过程中,存在最佳相变温度平衡点;590 ℃以上减缓DP600钢铁素体+珠光体的过冷转变速率,可以细化晶粒、增加马氏体比例。生产的DP600钢金相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比例为17%,晶粒度为11级;纵向、横向抗拉强度分别为592和620 MPa,伸长率分别为28.5%和26.5%。钼元素可以强烈抑制C- Si- Mn- Cr- Mo系DP600钢的铁素体转变,缩小铁素体转变区。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轧制程序对钢在热轧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影响颇大。从细化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的观点,研究了 Si—Mn 钢经过不同的轧制和冷却条件处理后的性能。其结果表明,低的加热和终轧温度以及适当地控制冷却速度对获得较细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是必要的。而这些细化是由总的轧制比率(而不是由一个道次的压下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减震器活塞杆用45钢的研制过程。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优化轧制加热工艺,试制出了高品质的减震器活塞用钢。对比了不同轧制温度下活塞杆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材加热温度为1 100℃时,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同时晶粒度较细,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抗拉强度≥650 MPa,屈服强度≥430 MPa,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活塞杆用钢的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含Ti焊接用钢ER70S-G盘条进行双相区轧制并采用较高的吐丝温度(≥780℃),后续通过斯太尔摩风冷线缓冷,盘条出现心部晶粒细化,但边部出现环状晶粒粗大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对盘条金相组织为铁素体或铁素体+少量珠光体组织的低碳含Ti焊接用钢盘条进行双相区轧制,盘条边部晶粒易出现环状粗大情况,影响盘条的拉拔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研究轧制过程中氧化物粒子对母材组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只在再结晶区进行轧制的新工艺路线,利用常规冶炼及氧化物冶炼的实验钢分析其轧态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新轧制工艺下,氧化物冶金钢母材显微组织由常规的贝氏体板条束变为针状铁素体,其基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80℃冲击韧性达149J;热轧工艺下的组织转变分两阶段进行,初期是针状铁素体的形核和晶粒细化,之后贝氏体相变被限制在针状铁素体板条间构成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8.
刘自权  马子洋 《河北冶金》2020,(8):32-34,79
在对高强IF钢HC210IF、HC250IF热轧变形抗力热模拟试验及金相组织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轧制温度对变形抗力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IF钢热轧变形抗力随轧制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且轧制温度在850℃时变形抗力均达到最低点; 900℃高温轧制时,其微观组织中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低温铁素体区轧制时晶粒粗大且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奥氏体(γ)-铁素体(α)两相区的轧制条件下,HSLA(高强度低合金)钢板强度和韧性的匹配;分析了与轧制条件有关的钢板显微组织变化情况。揭示出变形铁素体的数量主要受轧制温度限制,并通过压下量研究{100}织构。铁素体结构受两个轧制参数的影响。从显微组织的角度看,轧制参数和合金元素的作用是使强度和韧性最佳匹配。通过研究,确定了钢板的工业性生产。同时指出,在奥氏体区进行压下以形成细奥氏体晶粒的两相区轧制,使碳当量低的钢板具有极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强度APlX70和X80管线钢的组织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根据不同的化学成分及热轧工艺制造了三种实验钢,并进行了组织和冲击性能之间的研究。另外,利用电子背散色衍射(EBSD)技术对有效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冲击实验结果说明,在单相区轧制的钢比在双相区轧制的钢具有较高的能量,这是因为,单相区轧制的钢组织都为针状铁素体。在X80钢的单相区进行轧制,降低了能量转变温度是因为降低了有效晶粒尺寸,针状铁素体具有较小的有效晶粒尺寸。然而,X80具有极好的机械性能,其中包括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吸收功,转变温度,特别是韧性。  相似文献   

11.
郑之旺  陈杰  周丹 《钢铁钒钛》2006,27(4):21-24
对不同卷取温度生产的典型成分的Ti-IF钢热轧卷进行了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卷取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卷具有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晶粒度在11.0级左右,卷取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度无显著影响;热轧卷表现为较强的择优取向,在{115}<110>、{223}<110>和{332}<110>附近的取向分布密度较高,且不随卷取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但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热轧卷晶粒均匀性提高,上述取向的密度都降低;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但延伸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Coch.  RC 贺桂英 《武钢技术》1990,(10):29-35,42
本文研究了经由不同流程、不同轧制工艺生产的工业用C-Mn-A1-Nb钢在840℃~900℃正火的显微组织特性,并找出了所要求的最佳机械性能的正火温度。采用加热淬火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奥氏体形态的发展。结果表明:存在于轧态钢中粗大的奥氏体形态在正火的奥氏体中被保留下来。用膨胀仪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接近Ac_3温度正火冷却时的转变行为和晶粒细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演变过程。依照显微组织特点,比如铁素体晶粒大小、珠光体的分布及体积百分数,解释了机械性能的变化,发现正火前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之间的明显关系。观察显微组织可知,奥氏体的转变模式(决定于轧态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对这些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低温正火时尤其明显。观察低温正火的奥氏体晶界的侵蚀特征,可以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杂质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界面偏析的结果,不论是在轧后冷却过程中或是正火加热过程中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成分Nb-Ti-IF钢冷轧硬卷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工艺特点,系统研究了退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加热温度在720 ℃以上时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加热温度在720~840 ℃间变化时,铁素体晶粒度在10.0级左右,加热温度为880 ℃时,铁素体晶粒度为9.0级;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920 ℃,因保温后快速冷却得到非等轴组织,虽然组织粗化,但硬度却有所提高;当加热温度为840 ℃时,保温时间在30~60 s间变化时,铁素体晶体尺寸变化较小,但当加热时间从30 s增加到45 s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加热时间进一步增加到60 s时,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试验钢退火后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退火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554}<225>、{111}<112>和{111}<110>等组分的取向密度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摸清Ti- IF钢在铁素体轧制工艺下热轧板的金相组织分布规律,以及铁素体轧制工艺和常规轧制工艺下热轧板的金相组织差异性,结合某热轧厂半连轧生产线新开发的铁素体区轧制工艺技术,利用透射电镜试验对Ti- IF钢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的热轧板金相组织和析出物的控制情况作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铁素体轧制工艺和常规轧制工艺热轧板金相组织以及析出物类别、晶粒尺寸的差异。研究可知,铁素体轧制工艺能得到细小均匀的再结晶晶粒,且比奥氏体晶粒尺寸小6~10 μm,其组织整体的均匀性理想。析出物方面,铁素体轧制工艺整体比奥氏体工艺大30~50 nm,不过TiN析出物尺寸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Dogan  B 王苹 《钢铁钒钛》1991,12(1):81-93
根据用凸轮式塑性计和淬火-变形膨胀仪分别对一种Ti-V微合金钢的奥氏体变形行为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所做的研究,设计了钢板轧制程序,以得到:(ⅰ)再结晶奥氏体,(ⅱ)未再结晶奥氏体,(ⅲ)变形铁素体+未再结晶奥氏体。研究了奥氏体状态和冷却速度对最终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最终铁素体晶粒尺寸随不同热机械加工工艺制度的变化,除了要考虑铁素体成核点的密度外,还必须考虑铁素体晶粒长大动力学,说明了膨胀仪研究在确定某一钢最佳变形工艺制度和冷却速度方面的好处。拉伸和冲击性能的范围宽,是由于所研究的显微组织不同造成的。屈服强度随变形铁素体、贝氏体或马氏体量的增多而提高,随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冲击韧性受铁素体晶粒尺寸和轧制平面出现分层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低温轧制对Φ50mm 45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轧制Φ50 mm圆钢为例,分析了低温轧制工艺对45钢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降低开轧温度到950℃、终轧温度降低到945℃,可达到细化晶粒、提高钢材强韧性能的目的。轧后快速冷却时,可促使铁素体形核,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度为8.0级,且无魏氏组织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Q235连铸坯在中板厂2800mm轧机上进行超级钢生产工艺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中间坯厚度、待温期间冷却方式及轧后冷却方式对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mm规格Q235板的屈服强度大于370MPa,最高达到397MPa,铁素体晶粒度达到9~9.5级;20mm规格屈服强度可达到330MPa以上,最高达到350MPa,铁素体晶粒度达到9~9.5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09V钢热轧工艺参数对奥氏体及铁素体晶粒的影响及铁素体晶粒对韧性的影响,以及冷速与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细化10μm,可使脆性转化温度下降8℃;控制热轧加热温度及形变量可有效地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轧后冷速可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因此,09V钢在轧制型材时采用适宜的热轧工艺及轧后冷速,可全面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BT600MC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冶轧实验室,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的3块钢坯,最终卷取温度分别控制在500℃、550℃和600℃,将轧制后的钢板放到模拟卷取炉保温2 h,自然降温。实验结果表明:当卷取温度为600℃时,铁素体晶粒更为细小均匀,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短流程CSP生产线,开发了适合热轧双相钢的超快冷生产工艺,并且实现了该生产工艺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升高;随着中间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降低;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终轧温度为840℃,中间温度为670℃,卷取温度为170℃。所生产6.0 mm厚度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屈服强度为330~360 MPa,抗拉强度为560~590 MPa,延伸率为30%~36%,很好地满足了产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