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国涛  孙泠 《软件世界》2004,(11):46-49
2002 年,正当国内第一波信息化热潮被掀至顶峰,ERP 软件热卖,几家响当当的IT 巨头酝酿着资本运作大案时,一个软件企业老总从杭州站出来要做ERP 的终结者,他就是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石钟韶。两年后,携URP(Union Resource Planning)之威,石钟韶祭出“管理三大魔戒”,并以新中大协同工作套件为首发开始了魔戒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2.
SaaS之惑?     
“中国IT服务‘更像一个花瓶’” ,一位国内老牌IT服务企业的老总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泄了他心中的积怨。他说,中国IT服务外表光鲜,但能从中赚到钱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片泥潭中。  相似文献   

3.
彬彬 《电脑爱好者》2004,(11):110-110
华硕是一个全球性的知名IT企业,有15年的辉煌历程,全球第一的主权,更有一群出色的人才,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份深厚的企业文化。我置身这样一个大企业中,与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令我有一种快速成长后的自豪。 人们常说“是金子就要发光”。而我要说的是,在华硕有能力者必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华硕会给你一个你不敢想像的大舞台,让你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你在如鱼得水的同时,也许还会有种游刃有余、玩转“IT”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传统企业到底拿信息系统来干什么?先给您讲段故事: 在第一个“五一”长假前,国内某大空调厂家的销售老总来到北京。他灵敏地嗅到激战前的硝烟。他向驻京售后服务部交代:“五一期间,商场空调销量必然暴增。你们给我找家‘第三方物流’,管送;再给我找几家好点儿的安装队伍,管安。告诉商场,有多少都给我接下来,他们安不了的,都报到你们服务部来。你们再给我分下去。”他倒俨然一副战役指挥官的架势,可没想到信息如何处理、传递?靠电话、传真指挥现代多兵种  相似文献   

5.
谁的战略?     
听企业老总讲述接受IT“熏陶”的感受,一定很有意思。叶知秋在一次关于企业IT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上,遇到了曾任某石油公司老总的张永泽博士。 研讨会的题目是“企业IT战略规划”,既然是战略,张永泽觉得自己来听还是蛮对味的,而且主讲人的水平也很高——名校MBA、著名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主持过若干大型战略项目。演讲分三个方面,一是讲IT战略的意义;二是讲如何规划IT战略;三是通过一些案例,介绍IT战略“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中间休息的时候,主讲人刚讲完前两个部分。不过,张博士大概已经听得云山雾罩了,“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那个无所不在的Solution,到底要解决什么?IT战略和企业战略究竟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透过中式茶馆的窗棂,望着对面的新世纪饭店,我与方兴东、王俊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讨论。话题是“现代化与文化的摩擦”,我们对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文化矛盾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长期以来,IT问题不过是文化问题、现代化问题的一个引子,早就应当还原其本色了。讨论完后,俊秀开玩笑地说:“我们最好从此不再叫IT评论家。”  相似文献   

7.
老总笑吟吟地对CIO吴亮说:“你们的IT规划内容全面又细致,但问题在于我们企业当前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才是最关键。回头我再考虑考虑……”制订IT规划、对规划进行论证等,正是眼前lT主管们着手的事情。至于忙碌的结果,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IT规划顺利通过,有的规划则饱受指责,最后被冷落一旁。华生药业信息中心主任吴亮的IT规划,不幸成为受冷落的一份子。一天,吴亮和同为信息主管的好朋友相聚,聊起此事,不由得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这个在西方文化中略带伤感的年份里,IT界丝毫没有因此而放慢“折腾”的动作。2012年开年,IT巨头纷纷伸开胳臂“拉拢”那些跟自己“投缘”的软件企业,帮助其完善产品线或扩大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这样一个企业,连续几年都自己组织ERP招标,可每次都“流产”,后来笔者与其老总开玩笑:我儿子都好几岁了,你们的信息化招标都未结束!并非企业不能自己组织信息化招标,但从经验和事实来看,请专业咨询公司组织招标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以下文中称招标公司)。其实招标的作用不是体现在“形式”上,而是从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久未谋面的同学,是某软件开发公司的老总,有机会相聚谈起当前的技术和管理,他竟然说自己现在很少用电脑收发邮件。这样的老总是如何管理他的公司的?在这里可以武断地下结论,他们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一定不高。因为老总连最起码的计算机使用都不做,又怎能谈起企业的信息化,这样的公司即便买了信息化系统,恐怕也会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1.
BTO热潮渐起     
卢汝文 《软件世界》2003,(10):88-88
CIO的烦恼 企业对IT“少投入多产出”的要求,成为今天大部分CIO最头疼的问题。 经历了2000年IT的盲目投入,以及2001年的IT泡沫,现在企业对IT的投入变得越来越成熟。2002年以前的IT投入,很多企业的IT架构已经搭建得相当完善。但是,CIO们不能不承认,每年IT投入都有很大部分被浪费。企业老总们开始在投入IT时精打细算,越来越多地考虑由此带来的回报。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参加建设部科技委信息化专委会的研讨会,作为一名信息化建设的从业人员和坚定支持者,许多内容是我不想看的和听的,信息化在一些企业里面已经边缘化了,原先IT的重要地位被其他内容所取代。有一个年利润2000万元的企业,他们的老总不愿意花几十万元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愿意花30万元给下属买一辆车来“笼络”下属,北京某建工集团甚至撤销了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给我发来“爆料”,称“耐克公司进军IT行业了”。我颇感惊讶,问他消息来源如何。他说:“今天在商业步行街上逛,看到耐克的广告牌上写着——Just do IT(就做IT吧)。”我终于明白,谣言是怎么来的了,汗……  相似文献   

14.
双面CIO     
别看秋永镇有着这么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可他却是一个纯粹的韩国人。在中国IT行业摸爬滚打8年,虽然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可他更喜欢带着一帮技术人员去“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采访某跨国公司老总时,他的谈话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企业的DNA一旦确定,是很难改变的。我仔细思考了一些,的确有很多例证可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雷万云是个典型的微博控,在博客里,他以凡客体这样介绍自己:热爱秦、汉、唐文化;爱IT、爱信息化,更爱云计算。他说自己很低调,又说,但我喜欢把自己的经验和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7.
百里 《软件工程师》2007,(12):39-41
又到招聘季节了,硕士毕业的张华满怀信心地忙碌起来,本以为凭他出众的才华。找一家大型IT公司就职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因为“第一学历”是中专而在求职中屡屡碰壁。张华读研时的同学已纷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可他还在各类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上奔波着。 郁闷不已的张华觉得,“反对重学历轻技能”的口号已经喊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在最应“靠技能吃饭”的IT行业中,还会有这种“学历查三代”的做法?这种看重“第一学历”的做法合理吗?是否也是一种就业歧视?作为IT人应如何应对这种潜规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找VC,需准备     
近日,一位在中国汽车服务行业做得很成功的民企老板向我 道出了他的苦恼:本来企业按照自己一贯的思路,发展得很好,已经牢牢占据行业龙头地位。但从2007年开始,国际资本向他频频招手,在还没有完全理解他们套路的时候,这位朋友暂时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19.
(记者罗毅)3月23日,联商网(www.linkshop.com.cn)在杭州举行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并推出多个零售行业主题论坛,大约400位零售业、IT业人士到场同贺。五年来,联商网借我国零售行业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关注零售业和服务零售业,抓住快捷和互动性好的网络特色,形成了独特品牌,成为中国零售行业著名门户网站。有IT企业老总公开表示,联商网已成为自己每日浏览行业动向的必选“窗口”。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世界》2012,(5):6-6
“140个字符,信息碎片化,令人担忧。”某保险企业负责IT建设的副总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突然间冒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他眼中,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困扰到他的工作。言谈话语中,他还提到另外一个现象,“要是让年轻人制作一个PPT形式的报告,他可能会做得很漂亮,但是要是让他们写一个有见解的分析报告,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得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