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布式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数据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针对当前单个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分布式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以适应愈来愈复杂的地震数据处理的需要,达到提高地震数据处理质量,减少地震数据处理周期的目的。分布式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地震数据采用局部地震数据库和全局地震数据库两种管理方式。功能模块设计为局部的,使用该处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功能,将多台计算机上的多个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次地震数据处理过程,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优化模块组合,进行数据共享,形成最佳处理流程,快速,高效地完成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交通流模型,最优化利用交通资源,必须进一步提高交通参数数据的质量。以上海市高架道路某路段的交通流数据为样本,分析交通流特征参数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相关性分析的参数修正数学方法;通过精确的数值计算,确定最为合适的相关性最大的数据关系,以此进行数据的修正。对所研究路段的交通流数据随机采样后进行修正,并与实际数据比较,修正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且该方法对其他数据处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的碳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量较大,处理过程复杂.碳通量数据处理工作存在过程繁琐,处理过程费时,开发软件推广困难,处理算法的更新、重组和共享不易实现的问题.Web Service 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整合数据资源和数据方法,实现算法资源的共享和重用、自动化计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本文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 通量数据处理系统,通过集成目前主流的碳通量数据处理方法,利用 Web Service 构建通量数据处理算法库,以 Taverna 科学工作流系统为平台,构建了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架构.以ChinaFLUX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 2003 年 30min 碳通量观测资料为实验数据,测试了该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基于 Web Service 和科学工作流技术的碳通量数据处理系统可实现碳通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共享和重用及通量数据的自动化计算;可为解决目前碳通量计算过程繁琐、开发平台不一致、处理过程复杂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薄透镜数据处理系统是以Access2003软件为开发工具,制作成的实验数据处理系统。本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实现实验数据的快速添加、修改计算、查询和整理。本文通过介绍本系统的制作,为提供同学们一个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设计实现了一款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是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数据核心。在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采用跨平台的架构设计,介绍了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及设计实现。该实时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在共享内存中创建多个队列的方式存放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既方便多个进程同时存取数据,又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存储呈现出异构、分布式和动态等特点,为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带来一定挑战,数据处理过程的协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协同计算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处理的协同机制,重点研究分布式数据的协同管理和任务的协同调度。实际的案例分析表明,该机制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并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平台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系统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存在处理耗时长、处理后数据利用价值不高的问题,引入Vue框架开展海量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基于海量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基本结构;其次,利用八叉树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区域分割与压缩;最后,通过Vue框架完成系统前端数据处理实例化开发。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处理系统对海量数据处理的效率更高,且处理后数据的利用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易涛  熊坚 《计算机仿真》2004,21(5):148-151
该文介绍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对交通流微观仿真模型的实现,路网的微观交通流的分配与布置方法,和运用VC 和OpenGL实现微观交通流的仿真的其它技术细节(如道路数据的保存方法,网络交通流数据处理等)。研制出的仿真系统能模拟真实道路微观交通流现象,为进一步开发交通控制和规划仿真软件打下了基础,该仿真平台也丰富了我校自行研制的驾驶模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大型CNC三座标测量机的数据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一种功能全面并有计算机误差补偿的三座标基本几何和扩展几何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该机为分布式、多微机的计算机集散型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安装在上档微机内,具有全面的宏观自动控制和直接的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利用Matrix VB组件技术,使用VB和MATLAB联合编程,设计并实现了液液相平衡数据处理系统。利用VB良好的界面环境和MATLAB强大的数据图形处理功能,开发了具有界面友好,计算准确,曲线拟合精确等特点的数据处理系统。系统的开发使用很好的解决了双水相液-液相平衡实验数据处理难题,改进了双水相体系中基础数据测定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整体实验效率,对双水相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亮  周静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27(10):133-139
交通大数据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基本条件,是制定宏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进行微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保障.针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产生快、实时性强、数据量大的特点,本文基于Spark Streaming和Apache Kafka的组合构建了一个实时交通数据处理平台,用于处理通过双基基站采集的数据,采用时间窗口机制从持续的Kafka分布式消息队列中获取数据,并按照规则将数据分类处理后保存到数据库.本文对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完全可以在大规模高并发的数据流下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流状态的分析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效率和稳定性决定了系统的用户评价和实用性。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GPS探测车进行城市交通流的实时分析算法。该系统主要由网络数据接口、地图匹配等模块组成。通过一些高效的算法,大大加快了对探测车数据的处理,使得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成为可能;同时设计了稳定持续的网络接口,减少了由系统中各种因素引起的数据丢失。  相似文献   

13.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型运载火箭快速测试发射的需求,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外成熟型号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优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新型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框架和快速测试发射工艺流程,给出了最少发射条件的建议,为新型运载火箭机动快速发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ITS检测器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信息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和持续原动力,所以作为系统的原材料——交通检测器采集的原始交通数据,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后续效益。以提高交通检测器采集的原始交通数据质量为目的,以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整体系统框架进行结构分析,核心包括故障数据判别和故障数据修正两大部分,然后分析了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的协作流程,并给出了故障信息中的丢失数据、不规则时间点数据、异常数据的识别和修正模型,以及故障检测器的判别和处理方法。最后对系统的设计文档和程序开发给以说明,且已经在深圳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数据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交通流数据分析滞后,交通规划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数据算法模型的计算机数据算法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S3C6410处理器的采集模块对影响交通流的数据进行采集或者分析,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时,还通过JZ863的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提高了交通流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系统检测到发生故障的数据量数高达4735个,交通检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智能交通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21世纪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对交通信息的分析、共享和综合利用。通过对智能交通系统采集的初始交通信息进行预处理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本文在分析采集自上海市交通路口的交通数据的基础上,对交通数据的预处理和数据恢复、路段拥塞程度分析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进行交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平台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实时数据的在线过滤与补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GPS数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使之为实现实时交通流量预测与交通诱导服务,首先基于GPS历史数据,以变异系数极小化为优化目标进行GPS数据过滤模型的优选,并对实时数据缺损提出两种补遗算法;然后给出基于动态GPS实时数据的在线数据过滤与补遗一体化算法;最后结合2008年杭州市GPS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简单算术平均的滤波模型即为GPS数据过滤的最佳模型;基于时间序列缺失数据的快速补遗算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实时预报要求,实现快速补遗。  相似文献   

18.
Urban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Gri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Traff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of dynamic, cooperative and distributed featur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totype system version 2.0 of Urban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Grid (UTISAG),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version. In this version, a new architecture and more enhanced services are introduced.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system is providing dynamic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ravelers by grid technology.Therefore, the key research includes integrating large multi-source traffic data, forecasting route status, simulating regional traffic flow parallelly, and implementing optimum dynamic travel scheme based on massive GPS data.  相似文献   

19.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器比较准确地检测了交通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实地试验方法对可变情报板的诱导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分流匝道处的车辆检测器交通量历史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得到不受可变情报板影响的历史数据,再将得到的历史数据通过诱导前的交通流数据校正后形成基准数据,然后和可变情报板作用后的交通流分流比例进行对比,最后针对对比的结果给出调整方法,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