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景观中的独特区域,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山东菏泽仿山河滨河公园为例,论述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滨河景观设计,进而总结滨河景观设计在实践上的可行性。通过生态景观恢复和营造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谷雷鸣  王睿  米春科  谷康 《山西建筑》2014,40(30):202-204
介绍了城市滨河绿道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阐述了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和理论依据,总结了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真正体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固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柳建华 《山西建筑》2011,37(35):186-187
通过对湖北江陵县内荆河滨河景观的改造设计,探讨了城市内河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景观规划策略,突出滨河景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生态性,把握城市规划目标控制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下,强调城市河道滨水景观特色塑造,发挥其名片效应,提升城市滨河景观与城市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园林》2018,(10)
城市滨河地带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滨河绿道的设计应当依托当地地域文化,融入更多文化内涵,保持滨河地带的活力,避免毫无特色、令人迷失的重复性滨水景观出现。本项目以梅江河绿道景观规划为例,从城市文化与景观相辅相成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河绿道多元化的规划理念及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丝路文化的内涵,以及丝路文化与兰州城市地域文化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兰州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特征与现状.探讨丝路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丝路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丝路文化元素,开创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传保护和传播的新途径,提升兰州城市景观的文化形象.彰显地域景观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生态廊道工程为例,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通过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分析宁波生态廊道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应用情况,寻求提高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表明,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滨河岸线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河岸线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性规律进行认真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祺  龚飞  王小鸽 《山西建筑》2014,(29):218-219
以中卫市滨河大道景观带设计构思为例,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大道景观带从设计理念、文化传达及景观构图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结合地域众多临界的文化特征,从建筑、雕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配置角度探讨了滨河景观特色,为营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滨河绿地不仅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实体对象,而且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中,它始终传承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物质文明。文章拟从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中较为关注的地域文化方面来探析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分析地域文化在滨河绿地景观中的阐释及作用,,并提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河绿地中具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杜雁  高翅 《规划师》2009,25(6):31-35
项城市新城牛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城市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提出城市“绿厅”的意匠,将市民广场和滨河休闲带两个功能相异的空间有机地整合在起,尊重人与自然的行为规律,营造城市空间秩序.对地域性历史文化进行空间转译,塑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月亮湖公园是贵州省贵安新区的大型城市中央公园,以精神层面的月亮文化作为主题。文章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精神文化表达方法所遇到的诠释感知难、妙趣横生难、回归内涵难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以月亮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主张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精神文化表达从多元物化、文化布局、意境表达作为突破,以期为精神文化表达提供些许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9)
绿洲城市是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一颗"绿珠",滨河地区作为绿洲城市最宝贵的空间资源,是影响城市风貌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亦是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伊犁河(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段)湿岛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以"中亚湿岛·西域明珠"为设计主题,通过整体空间结构划分指导各个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并辅以生态、科学的绿化、驳岸等专项设计手法,力争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文化展示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国际化滨河旅游公园。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健全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针对我国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出现的千城一面、无个性、严重破坏地方历史文化等现象,从后现代主义及新的城市改造理论体系叙述了维护城市景观特色、进行情趣化环境设计的必要性及景观规划在其中的运用与原理。与此同时,以杭州面湖地区改造的前期调查研究为例,介绍了景观规划在维护地域历史文化、保护特色景观,为谋求景观整体协调,创造城市情趣化环境空间中所采用的种种软科学分析、评价的方法。它为该地区的改造建设提供了科学化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自古便有临水而居的习性,滨河地带作为聚集人气的黄金地段,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成为许多城市的重点工程项目。本文以南宁市民生广场为实例,探索在滨河地带的景观规划中,作为一名设计师,如何去结合滨河景观的优势与广场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一个优秀的、适宜居民使用的,集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城市滨河广场,完成当今时代赋予她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4,(5)
本文围绕城市滨河绿化规划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城市滨河绿地的作用及优越性,重点研究了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南夏邑古运河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生态、营造地域特色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打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文脉逐渐成为城市滨河景观的核心理念。场所精神和隐喻主义是地域文脉设计的理论支撑,本文以三明市闽学园滨河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场地分析和文脉解读,以陈述和隐喻为基本手法,表现闽学园的耕读文化和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是生态环境和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探讨了各种景观规划设计的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探讨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景观特色危机出发,围绕如何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强化文化的传承展开研究.全文分“探源——景观文化传承之源”、“寻道——景观文化传承之道”,“物化——景观文化载体与内涵的碰撞”三部分对景观文化的起源.传承及其在案例中的体现进行了详实地探讨.以四川安宁河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文化传承与物化的途径,提出“体、面、点”三个层面的景观文化物化方式。文章通过论述和案例解析.发掘保护地域文化.探索可以设计方法.使景观规划设计逐步改善“千城一面”的中国城市面貌.重塑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