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许多城市发生着从工业生产性城市向后现代消费型城市的转变,在新的发展形势与转型期制度环境相交织的宏观背景中,城市中的各类消费空间被大规模生产出来,并与城市发展呈现出耦合互动的紧密关系,这既是消费空间自身的利益诉求,也是城市空间发展演替的主动性适应。文章引入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视角,在解析消费空间与城市发展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实证案例南京市德基广场的消费空间生产历程分析,揭示了消费空间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耦合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和国家政策新要求带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下,城市消费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日渐密切,重塑着城市消费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也孕育出新的消费空间形态——“网红打卡地”,成为当代城市消费发展的重要建构性力量,重塑着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一方面,网红打卡地空间清晰地透视了人们当下新的符号消费需求,完成了类型划分和场景拓展,并实现热度积累和热度变更,其发展和盛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虚拟空间中的消费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网红打卡地的出现,城市地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空间热度持续集聚流动,城市实体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演进的视角,从制度安排、社会主体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社会转型与城乡空间变迁相关联的分析框架,剖析苏州工业园区空间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其机制。随着"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苏州工业园区空间表现出消费空间扩张、部分工业空间被置换,消费空间类型多元、布局上集中与分散并存,城市空间成为消费对象等特征。基于此,研究认为"权力—资本—社会"的互动是推动城乡空间演变的最根本动力,这也是未来苏州工业园区空间变革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模式正发生着巨大转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在此背景下,品牌概念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店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文章通过阐释品牌概念店的空间概要,分析体验式消费模式与品牌概念店二者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品牌概念店的空间设计策略,即注重互动体验的空间功能设计、整合知觉体验的空间场所设计,激发审美体验的空间环境设计,以期为今后此类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磊  张帆  李翔宁 《中外建筑》2022,(11):23-28
新媒体时代,新传播方式参与到消费社会的空间生产中,并在旧城更新中催生出新的消费空间。传统中作为城市第三场所的咖啡馆也纷纷“寄生”到市井街区中,并透过视觉景观的媒介化转变成“情境体验”与“媒介再现”的复合体。借用社会批判理论中“空间生产”与“景观社会”的理论交叉,以长沙旧城区中两处社区的网红咖啡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寄生、消费寄生、景象折叠等多个层面的寄生特质,探讨微更新所带来的咖啡馆与旧居民楼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文章指出“咖啡寄生”本质是在新媒体推动下视觉景观生产向老旧城区消费空间更新的渗透,只有与社区及在地生活取得更紧密的互动,才有可能从寄生发展为更加可持续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激烈的城市文化竞争过程中,城市内部产生多种类型的文化空间,而自下而上的跨国文化消费空间是城市独特文化的空间载体。本文以柏林"贫困但性感"的克洛伊茨贝格街区为例,探究具有丰富跨国亚文化特征的文化消费空间的演化过程与机制。该街区原本具有深厚的跨国文化积淀,新世纪以来,其在柏林经济文化转型与后现代文化消费转型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跨国文化消费空间。具体的空间作用机制包括:以全球个性文化体验消费为先导;由多级政府政策引导、国内外资本投入以及社区协调为支撑;最终得以激活街区经济、文化与社会活力,从而使得该街区成为柏林对外宣传与全球营销的城市文化热点。本研究丰富了对世界城市文化动力的认识,也对城市内部跨国、跨地方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多方互动协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9)
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功能,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消费互动中的作用,分析了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消费互动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治理是人、空间和制度的互动。在L街道的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年轻世代的大规模涌入,导致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空间与市场运行的消费空间和工人居住的生活空间产生了重叠交错。生产空间的外溢效应严重影响消费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正常运行,造成城市治理的巨大困境。3种类型的空间所对应的产区、商区和社区治理之间的联动机制的缺乏,加剧了城市治理压力。为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L街道加强产区、商区和社区治理,并以社区治理为工作轴,建立社区与产区、社区与商区的两区联动机制,使具备生产空间的工人身份和消费空间的消费者身份的外来年轻世代,真正融入社区,具备居民身份,改变了身份隔离的现状,达成了城市治理的三区治理一体、空间一体和身份一体。  相似文献   

9.
正共享经济的崛起与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同时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与互动大大激发了空间生产力。空间成为价值链传递、实现社群共享与互动的平台,全新的空间内容与运营模式给建筑师在改造旧建筑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催生的大悦城无界空间,是专为年轻创业者打造的新型联合办公空间,是对城市存量空间激活的一次尝试。建筑师希望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物理环境,其中空间与内容、事件与社群产生化学反应,即在建筑里实现共享办公、共享教育、共享社交、共享游戏等行为。因此,需要实现  相似文献   

10.
郭晓慧 《城市建筑》2022,(15):176-178
本文将近代上海提篮桥消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并将提篮桥消费空间的演进与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行比较,试图描绘一个具有提篮桥特色的、更贴近本土生活的消费空间,这突破了上海消费空间以南京路或租界核心区为代表的既有印象,并对既有消费空间的研究做出了扩展和补充,客观、完整地呈现了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的本质就是社会经济和物质空间的秩序重构,转型时期公共空间的矛盾来源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针对社会与空间之间这种循环往复.彼此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社会--空间"互动的工作思路和"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空间"逐层引导的策略路径.明确了修正公共空间建设的价值观、建立空间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把空间规划上升为公共政策的策略性主张.并提出对公共空间进行系统整合、内部完善、外部耦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温洋  霍丹 《建筑与文化》2016,(11):212-213
公共艺术是建立在公共空间基础之上,以平等、自由、共享等观念来进行艺术实践的方式。其交互关系是由景观、装置、雕塑等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互动参与等方式,建立的公共交互行为。行为是构成场所的必要因素,而交往互动的行为又是场所精神的重要组成和来源。公共艺术在公共交互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手段,能为场所营造提供独特的路径和方法。集中表现在文化的生动再现,场所精神的叙事性,社会活动的趣味吸引等方面。以公共艺术的观念介入的场所营造,具体以交互的空间形式、艺术介质、艺术视觉、艺术体验、场所文化等方面来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3.
茹雷 《时代建筑》2008,(1):42-49
关注“当下”这个瞬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由此产生的当下性引入了新的颓废维度,并以自我边缘化的否定态度界定与其他艺术流派的关系。当前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高速都市化、大众社会与消费引导下的美学几个特点,冲击着艺术创作与批评、收藏。作为应对,艺术与建筑重申对空间的拥有;强化自身的个体性;关注弱势群体;展现市场的权力意志以及在互动中满足观众的艺术参与。 这几种方式摹写出当下的瞬间映像,并逐步地发展出面对未来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3个空间实验,阐述数码影像影响空间建构与感知的几个层面。首先,建筑空间的设计不再只是直逼人类的想象空间,更可超越习见的想象;然后,藉由数码影像虚拟的特性及多人虚拟互动的设计,更彻底改变了过去建筑空间独立存在的定义,多人虚拟的互动系统串连起过去只能独立存在的两个空间;最后,数码影像技术正在逐渐具备预测人类感知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洋  李长霖  吴菲 《风景园林》2021,28(4):99-104
近年来,风景园林领域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并探索其与风景园林行业结合的可能性:其一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作为工具辅助设计的过程;其二体现在对景观空间的数字化增强,创造新型的人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方式,即交互景观.目前交互景观在风景园林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缺乏对其系统性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从交互模式上...  相似文献   

16.
王成武 《山西建筑》2007,33(4):36-37
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从消费水平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层次、消费水平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处理好消费水平与城市空间两者的关系对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CoDesign》2013,9(3):159-180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geographical notions of space and place can aid designers in creating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between end users and technologically augmented physical spaces—specifically museums.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that discusses the use of spatial concepts and metaphors within the interaction design field and discuss several examples of interactive museum installations. We then describe how we have incorpora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place and human experience in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hybrid museum space: an interactive exhibition entitled ‘Re-Tracing the Past’ at the Hunt Museum in Limerick, Ireland.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海市休闲空间的发展变迁.探讨休闲空问与消费文化的关系.根据消费文化的理论及视角,定义休闲空间的概念,回顾上海从"大世界"到"新天地"百年来休闲空间的变迁历程,进而总结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上海市休闲空间特征,反思现代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许林 《中国建材科技》2011,20(5):106-108
自人类开始进行建筑活动以来,家具就与建筑空间密不可分。如果说室内环境是外部建筑的延伸,家具便是建筑与人类联系的纽带,是建筑产生价值的关键。在家具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发展中,其自然会包含空间的很多属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住宅建筑节能潜力分析——除供暖外的住宅建筑能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镇民用建筑能源消耗分为北方地区供暖能耗、除供暖外的住宅能耗、除供暖外的一般性非住宅民用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四部分,着重分析了其中的除供暖外的住宅能耗。首先,阐述了我国住宅建筑能耗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能耗水平较低,但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其次,针对我国住宅建筑能耗的刚性增长趋势,提出了住宅建筑节能的重点——住宅空调器升级与更新、降低照明能耗和减少家电待机损失。并分析计算了三个方面的节能措施所能达到的实际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