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儒道释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三大哲学思想对中国古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建造、结构、装饰和命名等几方面对潮州湘子桥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桥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代至唐宋时期建造的许多桥梁,无不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而成为中外桥梁建筑中的杰作。始建于宋代的广济桥,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古城东门外,  相似文献   

3.
徽州地区曾经记录在册的古桥有一千两百多座,现如今大多损毁殆尽,现留存也就百余座。而徽州古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探究古桥的保护策略对徽州地区古桥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徽州古桥的特征分析,研究该地区古桥损毁及缘由,并以"镇海桥"案例进行例证,给予徽州现存古桥以切实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超田林 《古建园林技术》2019,(144):19-22转47
山东段大运河上的古桥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位于山东省境内现存的月径桥、会通桥(临清)、问津桥、迎春桥、水门桥、会通桥(济宁)、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及漕井桥这十座运河古桥作为研究对象,从类型、尺度关系、材料材料、构造特征以及艺术处理这五个方面对山东运河古桥的拱券进行研究,总结出山东运河古桥拱券的五点地方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超  田林 《古建园林技术》2019,(3):19-22,47
山东段大运河上的古桥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位于山东省境内现存的月径桥、会通桥(临清)、问津桥、迎春桥、水门桥、会通桥(济宁)、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及漕井桥这十座运河古桥作为研究对象,从类型、尺度关系、材料材料、构造特征以及艺术处理这五个方面对山东运河古桥的拱券进行研究,总结出山东运河古桥拱券的五点地方特征。  相似文献   

6.
古桥因其有别于一般古建筑的建构方法和使用功能,一直是建筑遗产中比较特殊的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地理和社会条件变化,有些古桥所获的关注相对不足并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本文从上海地区现存古桥的历史发展脉络入手,对其古桥数量、分布和保存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对其历史文化、类型结构、装饰艺术等特征进行研究,为上海古桥和传统水乡风貌的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桥因其有别于一般古建筑的建构方法和使用功能,一直是建筑遗产中比较特殊的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地理和社会条件变化,有些古桥所获的关注相对不足并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本文从上海地区现存古桥的历史发展脉络入手,对其古桥数量、分布和保存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对其历史文化、类型结构、装饰艺术等特征进行研究,为上海古桥和传统水乡风貌的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0)
中国画是我国宝贵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笔墨情趣体现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意蕴。在整体的绘画形式上,中国画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高深情怀。笔墨的综合运用营造出理想的艺术体验,展现出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装饰色彩的综合运用衬托出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通过对《中国装饰艺术符号传承研究》一书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传统装饰艺术符号的精华,借此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古湘桥简考     
周丽  柳肃 《建筑》2006,(20):70-73
桥是工程的实体,也是科学与文化的物质体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时代,距今4000至6000年。承受了千百年风霜雨雪、洪涛地震和战乱兵祸的考验后,今天能留存下来的古代桥梁,可谓弥足珍贵。湖南古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秦代,古代工匠们善于总结运用先进的桥梁技术,并把它和传统艺术巧妙融合在一起,建造出了一座座神奇的建筑。清代时,已达到了桥梁建造的鼎盛时期,现存的大多数古桥都是明清时所建。明、清至民国时,面积仅为2565平方公里的湖南祁阳县,全县就有木梁桥、石拱桥、石梁桥、铁锁链浮桥、木便桥2073座。湖南的古桥梁不仅年…  相似文献   

11.
潮州广济桥是我国唯一特殊构造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济桥的地理位置符合传统的风水理论,独特的结构形式非常切合韩江的自然条件,可启可闭的特点在韩江的航运史上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广济桥的整体布局和装饰跟韩江两岸周边的人文环境和谐一致,是我国古桥建筑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缪远 《中外建筑》2009,(11):79-82
本文简介了闽东屏南县的三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廊桥:百祥桥、干乘桥、万安桥,慨述了宁德火车站站房建筑方案设计的曲折过程,分析了宁德火车站站房的造型设计如何运用古廊桥的建筑元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闽东地域特色的现代化的铁道交通建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历数千年传承的土木营造方式,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审美等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记录,又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探其本源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红 《南方建筑》2014,(1):62-70
民间建筑彩画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广东潮州民居传统木构彩画,艳丽的色彩、满铺的构图看似繁俗,仔细归类分析其用色、图案、题字、题词、题材、位置及方位,便可发现这些彩画与它所处建筑之空间和用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可揭示潮州民系的历史发展根源、地区生产技术、传统宗族信念、社群经济文化和营造工艺传承,是表现潮州人生活愿景和礼制观念的重要载体。学界对于中国建筑地域彩画暂时未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田园调查,在古潮州府城、海阳、澄海、揭阳、普宁、饶平、潮阳和惠来等偏远乡镇地进行了普查,记录许多未入文物登记的民宅的室内梁架彩画,将幸存的清代民宅彩画残迹对比潮州民系的发展,疏理其彩画历史演化沿革。案例以潮州民宅的基本建筑形态:下山虎、四点金、三座落、驷马拖车和寨城五类建筑的彩画进行分析比较,希望可以补充我国民间木构彩画的学术空白、保存地域文化传统、加强海内外潮系人民的身份认同,借助保护民居珍贵遗产探讨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于桥梁结构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特殊性,难以照搬建筑结构与建筑学、建筑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桥梁与建筑交叉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建设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其中又以教材建设为核心。城市桥梁建筑理论与美学创作是以桥梁结构理论及其工程技术为专业基础,以建筑学专业的理论体系及其技术路线为理论基础,以桥型结构技术、功能与造型及其三者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关于城市桥梁的综合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学科。通过精心编排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同济大学先后开设了这一交叉课程的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和本科生精品类通识课程,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和贯通。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桥梁结构单一技术思维的工程设计提升到桥梁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思维创作,目标是系统培养桥梁结构专业和建筑城规专业学生的技术创造力和美学创意素养。  相似文献   

17.
发刊词     
我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显示着我国工程技术与艺术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将越来越显示出它极其宝贵的价值。为了千百年的古建筑传统文化和技艺得到科学的、全面的传承,对传统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门研究、整理、总结和提升,使之逐步形成一个学科,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理论、技艺、经验见于经传,《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应运而生,于1983年12月创刊。它的内容包括古建筑与园林艺术研究、保护维修古建筑与园林方针政策的探讨、古建筑技术的改革与应用、传统形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文物古建筑与园林的实测、复原和重建设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