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5种包括汗液模拟液(A)、汗液模拟液(B)、唾液模拟液(A)、唾液模拟液(B)、自来水分别代表人体的汗液、唾液、环境中的水,对热敏纸中双酚A(BPA)进行了水性介质中迁移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BPA向各种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BPA向各种模拟物中的迁移速率和迁移量均增大;5种模拟液中,水对BPA的迁移量最大,其它4种模拟物对BPA的迁移量基本一致,由于BPA是典型的酚类弱酸,因此BPA向碱性溶液中的迁移速度略快于酸性介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新料和回收料中双酚A(bisphenol A,BPA)含量并研究其在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对比研究PC新料与回收料中BPA的含量及迁移量。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测量PC分子量,分析分子量对BPA迁移的影响。结果多次熔融挤出加工后PC粒料的分子量逐步降低,分子量分布(Mw/Mn)变宽,回收料经过多次熔融挤出后分子链断裂加剧,大分子降解增加,因此释放出更多的游离BPA。BPA在95%酒精溶液中迁移量远大于10%酒精及水。温度对迁移性影响很大,相同迁移时间下60℃的迁移量比25℃高10倍左右。PC回收料的游离BPA含量及迁移量大于新料。结论 PC回收料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可能会造成更多的BPA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利用迁移平衡试验,研究BPA、BADGE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液下的迁移分配,分析讨论温度、食品模拟液和化学物分子结构对金属罐内涂环氧树脂中化学物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分配系数减小;化学物分子结构越复杂,分配系数越大;食品模拟液身极性、对材料的溶胀及对化学物溶解性等对分配系数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液体食品模拟物中源于塑料包装材料的双酚A(bisphenol A,BPA)的迁移量。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双酚A的方法学,通过液体食品模拟物探讨了时间、温度、酸度、乙醇浓度、微波加热时间、油脂6种因素对BPA迁移率的影响。结果 BPA在0.0464~1.044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81%、1.42%、2.59%,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5.0%~96.9%,RSD为0.80%。通过对液体食品模拟物中BPA含量的检测,发现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温度升高、酸度和乙醇浓度增加、微波加热时间延长、油脂增加,BPA从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转移到饮用品中的迁移率增加。结论正确使用塑料食品包装,对于减少BPA在体内蓄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C奶瓶中双酚A的含量及其迁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泉  刘英丽  王静  孙宝国 《食品科学》2012,33(22):255-25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C奶瓶中残留双酚A(BPA)含量的检测方法,并以水为模拟液,固相萃取法富集处理,研究不同浸泡时间BPA的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市售某品牌PC奶瓶内可检测到BPA,其总残留量为10.7mg/kg;对PC奶瓶中残留BPA向水样中迁移的检测表明在1~6h内BPA迁移率为最大,6h后迁移量变化不明显,10h后基本到达饱和,整个过程中BPA的特定迁移量为0.36mg/kg,在水中的终质量浓度为0.025mg/L。该方法检测限(RSN=3)为0.6ng/mL,回收率在85.9%~8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78%~1.43%。  相似文献   

6.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中甲醛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食品包装三聚氰胺成型品中甲醛迁移规律。方法采用盐酸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甲醛从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中的量。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甲醛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样本重复10次进行迁移实验时甲醛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迁移量较15%乙醇作为模拟溶剂的高,且其迁移量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3个温度下,2种模拟溶剂中单次迁移实验的甲醛迁移量均未超过我国国家标准的限量值和欧盟规定对其规定的特定迁移量(SML)2.5 mg.dm-2,而以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的10次迁移实验的总量均超过欧盟对甲醛的特定迁移量。结论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不宜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S(丙烯腈-苯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的迁移行为。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腈在不同食品模拟物和不同条件下的迁移量,研究食品模拟物、温度和时间对丙烯腈迁移量的影响,并和丙烯腈单体残留量作对比。结果 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迁移量要高于ABS塑料;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和温度下,50%乙醇模拟物中丙烯腈的迁移量最大;在同种食品模拟物中,丙烯腈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与AB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相比,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在食品模拟物中更容易析出,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PAEs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向水、4%乙酸、50%乙醇与异辛烷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PAEs的迁移受食品模拟溶液、温度、时间、包装材料的影响。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率为:异辛烷50%乙醇4%乙酸≈水;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中,随着迁移时间延长和温度增加PAEs迁移量增大,温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食品包装材料的材质不同,PAEs含量不同,PAEs含量越高的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量也越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食品的加工生产、存储、运输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方法,研究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以不同食品模拟物(水基非酸性食品模拟物、水基酸性食品模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油基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对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以相关系数、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方法学验证;以食品模拟物的种类、迁移时间、迁移次数和迁移温度为考察因素,初步探索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物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范围84%~113%,加标平行样品间相对偏差(RSD)均小于10%。相同条件下,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油基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最小;竹木筷中过氧化氢迁移存在一段快速迁移释放过程,而后转换为长时间缓慢迁移释放;过氧化氢的迁移为长时间反复迁移过程,试验至第8次仍有过氧化氢的迁移;随着温度的升高,过氧化氢迁移量会显著增加。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准确可靠;市场部分竹木筷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氧化氢迁移检出;其迁移规律为长时间,反复迁移的过程,增加温度可显著提高迁移速度;100 ℃煮沸处理可有效降低竹木筷中的过氧化氢的再迁移量。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饮料瓶和再生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genera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PET)切片中锑迁移情况,及食品模拟液、温度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迁移行为的影响。将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样品在4%(体积分数)乙酸、10%(体积分数)和20%(体积分数)乙醇食品模拟液中完全浸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的锑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迁移量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分析不同食品模拟液和温度对迁移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且达到迁移平衡时,rPET切片较PET饮料瓶中锑向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增加;对比3种食品模拟液,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向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扩散系数更高;在不同温度下,PET饮料瓶中锑向4%乙酸中迁移的实验测定值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达0.9以上),温...  相似文献   

11.
AS和ABS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的 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研究AS、ABS塑料食品接触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与迁移量的关系和在不同迁移条件下丙烯腈在6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并得出其迁移结论:AS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丙烯腈迁移量要高于ABS塑料;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和温度下,50%乙醇模拟物中丙烯腈的迁移量最大;在同种食品模拟物中,丙烯腈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食品级接触材料纸片中甲醛在不同食物、不同条件下的迁移量。结果显示,同等时间温度,酸性模拟物中甲醛的迁移量最大;同种食品模拟物中,甲醛迁移量随着时间延长、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接触用304、316不锈钢中铬(Cr)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通过全浸泡迁移实验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得在不同温度、高温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生产条件下,不锈钢中Cr向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Cr迁移与生产条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条件下,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Cr迁移量随接触时间延长及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70℃温度条件下长时间迁移Cr元素平均迁移速率为40℃时的1/3与4倍;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短时迁移时Cr平均迁移速率较40℃分别提高约为4和9倍。温度越高,不锈钢中Cr迁移量越大,尤其是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特殊工况对重金属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迁移数据进行拟合发现,Cr迁移行为符合Fick定律,其扩散系数与温度相依性可采用阿伦尼乌斯定律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脲醛树脂制品中甲醛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脲醛树脂制品在不同类别食品模拟物中、不同使用条件下甲醛的迁移量,并得出其迁移规律: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和温度下,酸性模拟物中甲醛的迁移量最大;在同种食品模拟物中,甲醛迁移量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醛迁移量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制品表面磨损后,甲醛的迁移量会迅速增加;脲醛树脂制品在微波条件下使用时,其表面易磨损,且甲醛的迁移量比常规条件下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迁移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4%乙酸、50%乙醇3种溶剂为浸泡液, 在不同温度下浸泡不同时间, 其浸泡液过滤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外标法定量。结果 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和迁移时间、迁移温度、迁移浸泡液相关。三聚氰胺的迁移量随着迁移时间增加、迁移温度升高而升高, 且在酸性模拟溶液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最大。浸泡液为4%乙酸时, 在100 ℃下浸泡1 h时, 三聚氰胺迁移量达到最大值, 密胺碗、饭勺、筷子的迁移量分别为1.94、1.35、1.61 mg/kg。结论 密胺餐具中的三聚氰胺在高温、酸性条件下易迁移, 建议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使用, 选择大品牌的厂家生产的有QS标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奇辉  张进  沈航 《食品科技》2012,(10):301-30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在水、乙酸(体积分数为3%)、乙醇(体积分数为10%)和异辛烷等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迁移量与实验的温度、时间和模拟物属性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模拟物的属性对迁移行为有显著影响,迁移量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塑料中PAEs向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阐明PAEs对代谢酶CYP3A4和芳香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GC-FID建立不同食品模拟物中5种PAEs类化合物检测方法,检测不同食品模拟物中PAEs类化合物的迁移量。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PAEs类化合物对肝脏代谢酶CYP3A4和睾丸间质细胞中芳香化酶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5种PAEs类化合物迁移量不同,其中以异辛烷中迁移量最大,而且迁移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AEs类化合物显著诱导肝脏中代谢酶CYP3A4基因表达,而对睾丸中芳香化酶基因表达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PAEs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食品中迁移量不同,脂溶性越高迁移量越大;PAEs类化合物对肝脏CYP3A4和睾丸芳香化酶表达有显著影响,影响体内类固醇激素的浓度,从而表现出生殖内分泌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了有机涂层食品接触材料中毒害物质甲醛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方法 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条件,以食品模拟物对样品进行模拟浸泡,以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对食品模拟物中甲醛迁移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酸性模拟物中甲醛的迁移量最大;在接触同种食品模拟物时,甲醛的迁移量随着高压灭菌时间的延长和灭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货架存放时间对甲醛的迁移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通过对甲醛迁移规律的考察,得出了有机涂层食品接触中甲醛的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19.
《印染》2017,(12)
对儿童用品纺织材料中重金属元素汗液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我国儿童纺织品汗液迁移试验的关键技术参数。采用不同成分的模拟汗液和不同的试验参数对纺织材料进行汗液迁移,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迁移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液成分、pH值、温度、时间和振荡频率均对重金属迁移量有一定影响。儿童用品纺织材料中重金属迁移的较优条件为:汗液为氯化钠、尿素和乳酸混合物(5:1:1),pH值为4.1,萃取时间为1 h,温度为37℃,振荡频率为60次/min。  相似文献   

20.
对金属罐内壁涂层中的有害物质(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水合物,以下简称BADGE·2H2O)向食品模拟液在给定条件下的迁移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对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初始浓度、涂层厚度对物质迁移的影响较大;对于给定的温度,温度越高,则迁移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迁移量越大;对于给定的初始浓度和涂层厚度,初始浓度越大,涂层厚度越厚,则迁移量越大;同时,在不同温度下,BADGE·2H2O从食品罐内壁涂层向水性模拟液迁移的数值解与实验值最大差值为0.023μg/mL。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