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104铝合金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3104铝合金经不同温度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冷轧织构组态。结果表明: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其冷轧织构中存在强度较高的旋转立方织构v{001}〈110〉组分,此外也含有一定强度的c{112}〈111〉、B{110}〈112〉和S{123}〈634〉织构组分,明显不同于未经固溶时效直接冷轧样品的织构组态特征。可能的原因是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溶质原子和析出相粒子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它们在变形过程阻碍了位错滑移,使晶粒转动受阻,进而使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被不同程度的保留下来;此外,固溶温度越高,冷轧样品中不稳定取向旋转立方织构组分取向密度越小,时效温度对后继冷轧织构的影响也应归结为析出相粒子在变形过程中对位错滑移的阻碍,进而影响晶粒转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法研究了预先热处理对6111铝合金的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组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预先热处理因改变基体的成分和第二相的析出状态而显著影响6111铝合金的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 热轧板不经预处理而直接冷轧, 其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绕法向旋转了15°的立方取向(Cube+ND15)和{011}〈111〉取向构成; 冷轧前进行过时效处理, 其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绕法向旋转了20°的立方取向(Cube+ND20)和{011}〈122〉取向构成;冷轧前进行固溶处理会显著提高冷轧织构中Brass和Goss组分的取向密度,再结晶织构明显弱化, 而且Cube+ND20组分绕法方向(ND)产生很大的漫散,接近于{001}〈UVW〉纤维织构。 相似文献
3.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和分析了冷轧 3 0 0 4铝合金的形变织构和不同工艺退火后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 :3 0 0 4铝合金 70 %~ 95 %冷轧形变范围内 ,形变织构均由C{112 }〈111〉、B{110 }〈112〉、S{12 3 }〈63 4〉织构组分组成 ,其中B{110 }〈112〉、S{12 3 }〈63 4〉织构组分强度变化不大 ,C{112 }〈111〉织构组分强度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形变量增加到 90 %~ 95 %以后 ,其取向密度基本稳定在 7级。冷轧形变量对 3 0 0 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有明显影响 ,形变量在 80 %~ 90 %范围时 ,再结晶织构均由强的立方织构和弱的冷轧织构组成 ;70 %形变时 ,再结晶织构中立方织构{0 0 1}<10 0 >、R/S{12 4}<2 11>织构、S{12 3 }〈63 4〉织构和C{112 }〈111〉织构组分强度均较弱 ;95 %形变时 ,再结晶织构则由强的冷轧织构和较弱的立方织构组成。预回复 (相当于慢速加热 )具有增强立方织构的作用 ;快速加热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5.
7050铝合金板在固溶过程中微结构与织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织构材料(ODF)分析等研究7050铝合金热轧板在逐级升温固溶过程中微结构与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固溶温度不超过490℃的条件下,板材中长条形再结晶晶粒平行于轧向分布,固溶板材与热轧板材的织构组态相似,均含有少量{001}100织构,晶粒取向主要聚集在β-取向线和α-取向线上;具有{124}211和{112}111取向的形变长条形组织由于回复和连续再结晶使其取向逐渐趋同,取向密度增强;最后经(475℃,12h)处理的样品中残留有Al2CuMg和Al7Cu2Fe相;而经(490℃,4h)处理的样品中,Al2CuMg相全部溶入基体,Al7Cu2Fe相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状态的7075铝合金以不同的应变速率和不同的应变锻造,并利用了光镜(OM)、透射电镜(TEM)对热变形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实验表明:对于7075铝合金,较高的应变速率有利于出现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的方式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当应变速率较低时,只出现动态回复。弥散的第二相粒予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再结晶γ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探讨了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再结晶γ织构的影响,分析了固溶碳与再结晶γ织构及其中的{111}<112>和{111}<110>织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固溶前退火温度来调控2519A铝合金棒材固溶时的再结晶状态,以获得不同织构组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2519A铝合金棒材经150、200、300和350℃退火1 h后再经535℃×2 h固溶与直接经535℃×2 h固溶4种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织构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519A铝合金棒材直接经535℃×2 h固溶,挤压棒材强的〈13〉织构转变为〈110〉再结晶织构,而经上述4种温度退火和535℃×2 h固溶,织构分别演变为〈113〉,〈605〉,〈5110〉和〈7 214〉织构。退火后不固溶试样〈111〉织构和硬度值都保持不变。样品固溶发生再结晶的〈110〉织构与挤压〈13〉织构间可用40°〈111〉长大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力学性能检测、金相组织观察和能谱分析,试验研究了超塑预处理(SPPT)中固溶再结晶工艺对7A04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再结晶工艺直接影响了合金的最终晶粒大小和力学性能,因此,为了达到细化晶粒和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必须严格控制固溶再结晶的工艺参数。对于7A04铝合金,固溶再结晶工艺采用470℃5min 485℃12min,有效地解决了过时效相的溶解和再结晶新晶粒长大的矛盾,使两者达到较好的配合,合金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585N/mm2和17.6%。 相似文献
11.
面心立方的Ni-Fe二元合金,经过大压下量冷轧以后,形成了集中的冷轧织构,主要为{110}<112>+{112}<111>,将它在1000℃以下退火,通过一次再结晶可以形成晶粒很小但很完善的立方织构。这一现象曾引起物理冶金学者们很大的兴趣,并且很早就在工业上取得应用。 Rathenau曾用48%Ni-Fe合金作为试样对Ni-Fe合金的二次再结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 相似文献
12.
毛卫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8(3):390-394
研究了Fe-16Al(摩尔分数, %, 下同)基合金与Fe-28Al基合金的温轧形变与再结晶织构。 结果表明, Fe-Al合金系中, 不同Al含量对塑性变形及再结晶机制的影响是与由Al含量不同引起的结构变化密切相联系的。 Fe-16基合金形变与再结晶行为与纯BCC金属类似。 Fe-28Al基合金变形时外力对织构形成有敏感影响,变形时晶界的应变协调能力较弱。 且再结晶后晶粒取向分布有明显的随机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lution methods 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Al–Mg–Si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nsile test,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recrystallized grains of the alloy after the solution treatment with hot air became smaller and more uniform, compared with solution treatment with electrical resistance. The texture of the alloy after two solution treatment methods was different. More rotated cube components were formed through solution treatment with electrical resistance, which was better for improving the drawability of the alloy. The strength of the alloy under the solution treatment with hot air was higher before stamping, because of the small uniform grains and many clusters in the matrix. The alloy solution treated with hot air also possessed good bake hardenability, because the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on more clusters in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14.
采用SEM、EBSD、EDS等测试方法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Mg-8.07Al-0.53Zn-1.36Nd镁合金微观组织及织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β-Mg17Al12沉淀以及含Nd化合物组成。400℃以下热处理后的合金中存在β-Mg17Al12沉淀析出区域和无析出区域双峰组织,主要沿变形带和孪晶界面析出的大量纳米级颗粒状β-Mg17Al12沉淀先于α-Mg基体静态再结晶的形成。升高退火温度,β-Mg17Al12数量变少,稀土相尺寸数量未有明显变化,双峰组织中的β-Mg17Al12沉淀无析出区域优先发生静态再结晶,这表明沉淀颗粒能够延缓静态再结晶。400℃热处理后的合金中β-Mg17Al12沉淀溶解、数量显著减少,镁基体发生完全再结晶且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EBSD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的实验合金织构主要以弱化的基面织构为主,并伴有部分非基面织构,400℃以下热处理的合金中,数量较多的β-Mg17Al12沉淀对弱化基面织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位错密度下降,主要织构组分由{0001}<10-10>形变织构向{0001}<11-20>再结晶织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铝锂合金管材热挤压变形特性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91铝锂合金的管材热挤压变形时的动态回复与再结晶,挤压变形参数与挤压后亚晶尺寸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铝锂合金热挤压时的主要恢复机制为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但动态再结晶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被激活。温度是决定亚晶大小的最敏感参数。线性回归表明,温度补偿应变速率Z和亚晶尺寸d之间满足Hall-Petch关系。 相似文献
16.
Influence of initial textures on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textures in AZ31 magnesium alloy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Magnesiumisthelightestmetallicstructurema terialwithhighspecificstrengthandthereforeiswidelyusedinautomotive ,electronicsandaerospaceindustries[1,2 ] .However ,magnesiumoftenshowsinsufficientplasticityatroomtemperatureduetoitsHCPstructurewithlessindependentsystemsofbasalslip .Toenhanceformabilityofmagnesium ,ahigherdeformingtemperatureisusuallyusedwithtwopur poses .Thefirstistoactivatenewslipsystemsbesidesbasalslip ,sothatmorethanfiveindependentslipsystemscanbeprovided ,be… 相似文献
17.
Ti6Al4V钛合金的变形组织及织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850~930°C、应变速率0.01~1 s-1的条件下,对初始组织为等轴组织的Ti6Al4V钛合金进行变形程度为70%的热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合金的变形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900°C、应变速率高于0.1 s-1时,合金的组织主要是拉长的α晶粒;而在高于900°C以及低应变速率下,则会发生动态再结晶。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结果显示,合金在再结晶过程中亚晶界吸收位错,最终形成大角晶界。在930°C时动态再结晶已基本完成,水冷至室温时形成针状α相。与原始组织相比,合金在930°C变形时织构得到增强,低于930°C变形时织构变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