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以熟肉制品为对象,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对熟肉制品感官质量、质构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重点比较不同杀菌方式对产品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熟肉制品经低温杀菌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感官品质,高温杀菌显著降低熟肉制品的质构特性,且对其感官品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未杀菌、低温杀菌和高温杀菌处理的熟肉制品分别检测出81,71和6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低温杀菌对产品醇类、酮类、碳氢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影响较小,高温杀菌处理使产品醛类、酮类、酯类、碳氢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特色小吃手抓羊肉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手抓羊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未杀菌、常压低温杀菌和高温高压杀菌处理的手抓羊肉制品分别检测出48,47,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可得常压低温杀菌组得分最高,其中酸类、醇类、杂环类是相关性最高的3类特征性挥发性物质,高温高压组得分最低。聚类分析可将对照组和常压低温杀菌组聚为一类,高温高压杀菌组自为一类;当标度为5时,可将8类挥发性成分聚为两类,即酸类、酮类、醚类、醇类、醛类、酯类、杂环类聚为一类,烃类自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申思 《肉类研究》2014,(4):19-22
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和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分别测定香肠色泽、质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木熏工艺和液熏工艺对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烟熏工艺下,样品红度(a*)值差异不显著(P0.05);弹性差异显著(P0.05),液熏样品弹性大于木熏样品;木熏样品中检出52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酚类物质15种;液熏样品检出4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酚类物质14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常用热杀菌方式处理关中羊乳,即低温长时巴氏杀菌(65 ℃/30 min)、高温短时巴氏杀菌(72 ℃/15 s)、超巴氏杀菌(95 ℃/5 min)、高温高压灭菌(121 ℃/20 min)和超高温瞬时灭菌(137 ℃/7 s),在测定蛋白沉淀率、酒精稳定性、pH、红度值、粘度和脂肪球变化基础上,结合内源荧光光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探究热杀菌处理对关中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沉淀率最高、酒精稳定性最差、pH明显下降、红度值明显增大,但5种杀菌方式对粘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羊乳脂肪球经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后,表观直径略微增大,而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导致其明显变小;荧光光谱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结构改变最大,内源荧光强度剧烈升高;电泳显示,巴氏杀菌(65 ℃/30 min和72 ℃/15 s)对羊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影响较小,超巴氏杀菌(95 ℃/5 min)乳清蛋白开始变性、聚集或部分降解,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使乳清蛋白明显降解甚至消失,酪蛋白出现聚集和解聚。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对关中羊乳品质影响较大,超巴氏杀菌影响次之,而巴氏杀菌则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究不同杀菌方式对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分别进行超高压杀菌、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并在4 ℃下进行贮藏,对其菌落总数、质构、色差、pH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感官指标、电子鼻、电子舌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 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能够较好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分别在贮藏第30 d和第60 d时菌落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的TBA值都逐渐升高,感官评分逐渐降低。超高压杀菌在贮藏第15 d时超过国家限制标准,但对产品的质构和色差影响效小。不同杀菌方式均会对产品的风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超高压杀菌对其影响最小。结论 超高压杀菌能够较好的保护产品的质构、色泽和风味,但货架期较短。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可以较好的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但对产品的质构、色泽和风味破坏较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低温长时(62、65、68℃;20、25、30、35 min)和高温短时(72、75、80、83、85℃;15、20、30 s)巴氏杀菌工艺对原料乳进行热处理,利用电子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巴氏杀菌乳进行风味品质的评定,探究不同热处理条件对巴氏杀菌乳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温长时巴氏杀菌法相比,高温短时巴氏杀菌更能保留原料乳中的风味。利用GC-MS对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原料乳中共有1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11种加热后消失,产生了42种新物质。在低温长时巴氏杀菌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醇、酯、酸、烷类物质;高温短时巴氏杀菌组中,酚、醛、酮类物质较多。对巴氏杀菌乳中呈味氨基酸的研究发现,低温长时巴氏杀菌有利于鲜味氨基酸的产生,高温短时杀菌使乳中苦味氨基酸的含量增加,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75℃、20 s时达到最大值,但基本不随杀菌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为增强和改善巴氏杀菌乳制品品质及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热加工方式对风干肠物理化学变化和最终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微波、水煮和水蒸的猪肉风干肠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其质构、色泽、酸度、亚硝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风干肠的硬度和咀嚼度均为:水蒸风干肠>微波风干肠>水煮风干肠,且彼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为:水煮风干肠>微波风干肠>水蒸风干肠,且L*值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亚硝酸盐含量均为0.03~0.07 mg/kg;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62种,微波、水蒸、水煮风干肠分别检测出32、34、37种;共检测出气味活度值≥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15种,3个处理组中麦草酚甲基的气味活度值均在6 959以上,是构成风干肠风味的重要组成,具有茴香似香气;此外(Z)-β-罗勒烯是水煮风干肠中所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柑橘似香气;3-蒈烯是水蒸风干肠中起独特风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柠檬似香气。在3种热加工方式中,微波可以有效改善风干肠的色泽,水蒸...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卤鹅微波杀菌前后皮脂、肌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并计算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相对气味活度值。结果表明:卤鹅皮脂中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烃类(35.35%)、酮类(23.38%)和酚类(24.14%)。卤鹅肌肉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醛类(75.62%)和酮类(18.19%)。微波杀菌后卤鹅皮脂中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烃类(46.38%)和酚类(32%)。微波杀菌后卤鹅肌肉中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醛类(74.48%)和酮类(16.12%)。微波杀菌对卤鹅皮脂中酮类化合物风味有影响,微波杀菌对肌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杀菌方式对延边酱牛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选择巴氏杀菌、微波杀菌、臭氧杀菌、高温高压杀菌和超声波杀菌5种方式,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对延边酱牛肉挥发性风味进行检测及分离判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处理后的延边酱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臭氧的强氧化作用,酱牛肉中醛类含量显著提升,达到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64.61%;与未杀菌组相比,高温高压杀菌能更好地保持延边酱牛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以感官品质、色泽、质构、挥发性风味等为考察指标,比较研究智能炒制和传统炒制2种不同加工方式对大盘鸡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炒制与传统炒制大盘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L*值、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传统炒制的(p<0.05),表现出更好的光亮色泽和红度;智能炒制大盘鸡、传统炒制大盘鸡分别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0种和42种,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与传统炒制相比,智能炒制大盘鸡的香味物质组分较多,短链醛类、酮类、不饱和醇类、醚类、杂环类等阈值较低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较高,智能炒制更能保持大盘鸡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明显高于现代液熏工艺的产品,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现代液熏工艺检测出121种,酚类物质作为烟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5种,含量达到22.85%,而现代的液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4种,含量仅为7.87%。因此,传统的木熏工艺在风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发酵肉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发酵组的色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游离氨基酸等探究菌株K45对发酵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K45发酵组红度a*值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添加菌株K45能促进发酵肉发色;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65.97±3.68)mg/100 g,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两组发酵肉中共检测到1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菌株K45发酵组中检测到131种,有8种挥发性物质仅在菌株K45发酵组被检出,说明菌株K45可以促进发酵肉滋味和香味的形成。通过火山图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结果,发现菌株K45发酵组的特征性风味物质为双乙酰、三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3-甲基丁醛、2-甲基丁酸乙酯、2,3-二甲基吡嗪和萘;特征呈味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综上,接种菌株K45发酵可改善发酵肉制品的色泽和整体风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煮制羊肉不同组织在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特征,本实验以煮制羊肉的瘦肉,肥瘦相间和肥肉部分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真空包装的方式,对其在4 ℃或低温下贮藏28 d(每隔1周取一次样)期间的pH、质构特征、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TVB-N)、菌落总体数量及其感官评价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4 ℃下贮藏,熟制羊肉不同组织的pH变化相似,都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肥肉的质构特性都高于瘦肉和肥瘦相间肉的特性;在贮藏期间,羊肉不同组织的L*值和a*值都表现为逐渐减小的趋势(P<0.05),瘦肉的b*值表现为增大的趋势(P<0.05),而肥瘦相间和肥肉都表现为减小的趋势(P<0.05);羊肉三种不同组织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含量则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肥肉的增加速度及数量高于瘦肉和肥瘦相间组织,它们的感官评价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贮藏时间达到14 d时,羊肉的品质已经发生腐败现象。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瘦肉组织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凯氏定氮仪、纳米粒度电位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对加工过程及不同杀菌温度酱牛肉(原料肉、滚揉、煮制、90 ℃杀菌、105 ℃杀菌、110 ℃杀菌、120 ℃杀菌)中的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浓度、蛋白降解指数、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粒径、表面疏水性以及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以及杀菌温度的升高,蛋白质量浓度下降,蛋白降解指数显著增加(P<0.05),蛋白粒径及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滚揉样品中均为最大值,熟制后显著下降(P<0.05)。7 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2、50、79、70、75、79、74 种,未杀菌样品中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最多,杀菌后均有所降低,但105 ℃杀菌样品中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高于(P<0.05)其他杀菌温度的样品。综上,加工及杀菌过程能够促进蛋白质降解,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蛋白质变性、氧化程度,105 ℃杀菌的酱牛肉风味与未杀菌样品最为接近,为传统酱牛肉产品的工业化以及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亚军  张玉  陈艳  王淑杰 《食品科学》2021,42(14):240-247
为探究发酵牛肉干不同加工阶段理化性质和风味品质的变化,以牛臀肉为原料,接种木糖葡萄球菌和清酒乳杆菌制作发酵牛肉干,并对牛肉干在发酵前后及成品的营养成分、质构、色泽等理化特性及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发酵前相比,接种复合发酵剂的牛肉干pH值、水分活度、亚硝酸盐残留量、硬度、咀嚼性均显著降低(P<0.05);红度值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且鲜味氨基酸占比最高;游离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其中油酸占比最大;发酵后牛肉检出47 种挥发性化合物,高于发酵前42 种,提高了牛肉干中醛、醇、酚、酯、酸、含氮及其他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酵牛肉干质构及色泽明显改善,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产品营养价值、风味品质及质量安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特性和风味成分的影响,利用质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等技术以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MgCl2、CaSO4、乳酸、醋酸、葡萄糖酸内酯(GDL)和酸浆对豆腐得率、质构、色差、微观结构以及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浆豆腐和GDL豆腐含水量和得率显著高于其他凝固剂豆腐(P<0.05);醋酸豆腐的硬度(244.04 mN)和咀嚼性(176.34 mJ)最大,而L*值(82.77)最低;CaSO4豆腐和GDL豆腐具有致密的网状结构,醋酸豆腐表面粗糙,具有孔隙。从豆乳和不同种凝固剂豆腐中共检测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酚类等10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豆乳中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高于不同凝固剂豆腐的挥发性物质总量(P<0.05)。酸浆豆腐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但致“豆腥味”挥发性物质含量最低。聚类分析表明乳酸豆腐、醋酸豆腐和MgCl2豆腐的挥发性风味特征相似度高,CaSO4豆腐和GDL豆腐的挥发性风味特征相似度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豆腐风味贡献较大的挥发性物质有2, 4-壬二烯醛、(E)-2-辛烯醛、1-己醇、(E)-2-癸烯醛和(E, E)-2, 4-癸二烯醛。感官评价表明CaSO4豆腐和酸浆豆腐优于其他凝固剂豆腐。综上,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得率、质构、色差、微观结构、风味物质和感官评价影响显著,其中CaSO4豆腐和酸浆豆腐与其他凝固剂豆腐相比,拥有更佳的质地、风味和更高的消费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冷藏过程中五种肉制品的色泽、质构以及风味的检测,评价无菌包装的肉制品品质的变化。每隔6 d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白切羊肉、凉手抓羊肉、椒盐羊肝、酱羊肉和酱羊头肉的L*(亮度值)、剪切力、硬度、咀嚼性以及弹性均发生改变,在风味方面,这五种肉制品在贮藏终点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有所减少,但主要风味物质和贮藏起点时差异不大,并且无腐败风味物质产生。综上所述,在0~5℃条件下,无菌包装的白切羊肉和凉手抓羊肉保鲜期在30 d内,椒盐羊肝在28 d内,酱羊肉和酱羊头肉在35 d内,品质指标变化幅度不大,适合消费者食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烹制时间对狮子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烹制时间条件下狮子头的基础营养成分、色泽、卡路里、质构、嫩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不同烹制时间对狮子头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烹制过程使狮子头中水分含量增加显著(P<0.05).与原料肉相比,烹至1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